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易部落格11月底關閉 部落格時代落幕?

網易創始人丁磊

正式運營約12年,在三大門戶中最遲進入最早退出;專家稱門戶部落格都已處在維持狀態

8月21日,網易宣布將從11月30日零時停止部落格運營,關閉伺服器,屆時用戶將無法登錄網站。從2006年9月1日推出至今,網易部落格正式運營約12年。網易在公告中感謝用戶支持和陪伴,但並未提及關閉部落格的原因。

網易意圖將部落格用戶及其部落格內容全部轉網旗下的Lofter社交平台。不過有部分網易博主表示,不準備遷移至Lofter平台,其中就包括著名網易博主、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

網易博主段永平稱“雪球上見”

網易宣布,從8月21日零時起,網易部落格停止官方管道客戶端下載、新用戶注冊和VIP充值服務,用戶將無法上傳內容和評論。網易建議用戶將部落格內容遷移至網易“Lofter”平台,並提供“一鍵遷移”服務。但是,如果在關閉時間前未能遷移,用戶账戶資訊及其中內容資訊將全部清除。

網易方面回復新京報記者稱,Lofter是網易旗下興趣社交平台,覆蓋二次元、攝影和遊戲等領域,已累計1萬多位優秀創作者。公開資料顯示,該產品為2011年8月發布,是網易一款採用獨立域名的輕部落格產品。

不過,已有用戶表示對此並不買單。21日早上7時14分,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在網易部落格上發文稱“我不喜歡Lofter,以後就雪球上見了”,他還邀請博友去雪球互粉。段永平此前曾專門在網易部落格上澄清稱,他只在網易開通部落格,並將雪球停止更新。

段永平此前在網易部落格上更新十分活躍。他曾成立小霸王遊戲機公司,後成立步步高電子。2001年退居幕後,移民美國。他最近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拚多多的投資人。

此前,段永平與丁磊的私交甚密。網易上市後,因互聯網泡沫破裂,公司股價跌至每股0.8美元,甚至一度停止交易。這時,段永平夫婦在公開市場以200萬美元買入152萬股網易股票,後繼續增持。

對於接下來組織架構是否調整,網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維持原狀”。對於Lofter是否會尋求新的定位,網易方面未直接回應。

新京報記者瀏覽網頁發現,除了新浪部落格仍有運營外,搜狐部落格的頭條已是2017年6月更新。互聯網行業專家洪波告訴記者,基本上門戶的部落格產品都在維持狀態,沒有投入更大的研發。

網易進入最晚,卻最先離開

“部落格”一詞來源於英文“Blog”。1998年國內開始關注這一現象;2002年7月,方興東和王俊秀起草《部落格宣言》定中文名,部落格中國網站隨後開通;2003年6月,“木子美”發表網絡日記一炮而紅,“部落格”成為網絡熱搜詞。

2005年9月,新浪發布公測版,部落格開始進入門戶時代。同年11月,搜狐部落格正式上線。2006年5月17日,在第一季度財報發布會後的採訪中,丁磊宣布,網易將在第三季度推出部落格產品。

他當時表示,“網易將部落格定位於第三季度‘殺手級’應用,並有望從此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設計的用戶容量是1000萬以上,並且增加搜索功能。

同年9月1日,網易正式推出自主研發產品網易部落格。時任網易首席運營官董瑞豹表示,網易部落格上線後,將逐步與相冊、郵箱、POPO、同學錄、社區、聊天室、交友、賀卡、動畫等多個產品相整合,提供一個功能最全、產品線最長的綜合BSP(部落格服務託管)平台。

丁磊曾透露,網易計劃為部落格投入上千萬元人民幣,並在杭州圍繞部落格技術建立了一支開發團隊進行封閉式研發。在他看來,部落格競爭的關鍵是技術。

當時,網易的現金流積累為39億元人民幣,丁磊拒絕將資金用在收購擴張上,所以網易接下來將資金投入到產品,除了部落格,網易還擴容了郵箱業務和建立廣告監測系統。

對於部落格業務,網易將其從2003年開始研發的國內最大的相冊用戶群全部導入部落格。受益於此,網易部落格雖然推出最晚,但半年時間用戶量就突破了1800萬。

面對部落格用戶數量蒸蒸日上,丁磊曾計劃向用戶收取每人5元的域名費。但從2010年開始,微博、微信、頭條等新的互聯網產品不斷湧現,部落格逐漸成為明日黃花。

2014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發布第34次統計報告顯示,部落格使用率開始降低,部落格轉變為小眾化應用。記者瀏覽網易部落格官方版本更新記錄發現,其對產品更新的記錄早在2013年7月就已經停止。

■ 觀點

“部落格教父”方興東:關閉是理性商業選擇

方興東在1999年發起創建國內第一家專業的互聯網研究和谘詢機構——中國互聯網實驗室,任董事長兼首席分析家。不久後,方興東以“部落格教父”、“中國部落格第一人”為業界所熟知。

昨日,方興東告訴新京報記者,單純的部落格潛力已經不大,而網易的主要營收是遊戲和電商為主,放棄了對內容的追求,所以關閉部落格是理性的商業選擇。

整個內容生態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微博,公眾號,快手、抖音等短影片,這些平台級產品的出現,單獨的部落格形態已經沒有競爭力。就像當年關掉個人主頁、BBS一樣,只是追求更有商業價值的投入產出。

目前部落格的問題是,一方面閱讀量的減少,網易缺少的是讀者,而社交媒體平台則通過流量積累了讀者。網易自身做下去的動力也不高。另一方面,和企業基因也有關,網易在整個商業的敏銳度和其他互聯網公司有差異。

■ 分析

網易部落格的草根模式難敵“大V”

憑借手中資金,董瑞豹曾認為網易可以直接秒殺眾多小型部落格網站,國內能與其競爭的只有新浪、騰訊等公司,為了獲取收益,網易第一步就是把郵箱、遊戲和聊天工具用戶全部轉為部落格用戶,而這就將部落格圈的主角從明星轉變為近3000萬的草根網民。

然而,網易的算盤落空。洪波告訴記者,網易發布部落格時間比較晚,採用了與先進入者不一樣的方式,也就是不走名人路線,而選擇更加平民化的路線,但實際上這類產品由名人引領的效果更加明顯。

回顧中國部落格發展史,能夠寫作的草根大V和文化精英是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無論是因發表私人日記引發爭議的“木子美”,還是日後號稱“部落格女王”的徐靜蕾,所代表的是一批能夠進行深度內容創作的少數群體,而非普通大眾。

時至今日,新浪、搜狐等門戶的部落格推薦仍是以行業領域的KOL為主。

■ 看點

互聯網“新產品”已完全替代“舊媒體”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打敗一個部落格產品的永遠不是另一個部落格產品,而是下一代產品。

進入2010年前後,新浪開始發布微博產品。與動輒千字長篇的部落格相比,起初只有140字限制的微博卻降低了用戶使用的門檻,加速了資訊的流動。

當作家韓寒2010年2月6日在微博上發出一個“喂”字,隨後引來5500次轉發和11000次評論後,業界知道,真正超過部落格的產品到了。

2011年8月,網易也只好順勢推出輕部落格,採用獨立域名,丁磊為新產品月台。

見實科技CEO徐志斌表示,從微博之後,內容創造的門檻就在不斷降低。2011年,微信及其公眾號橫掃社交網絡。2012年,今日頭條等新的內容分發平台不斷出現,並在幾年後成為手機用戶的“時間殺手”。

洪波表示,相對於部落格這種傳統在線協作形式,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具備更豐富功能的新產品,一方面完全替代了部落格的舊媒體形式,新功能讓在線協作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更加方便作者獲得經濟回報。他認為,目前能夠從內容分發平台獲取收益的創作者,仍是某個領域的KOL,並非單純草根。

新京報記者 梁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