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見腦病的中醫治療——小兒多動症

↑ 點擊上方【養生正道】關注我們 ↑

導讀

小兒多動症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表現為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衝動任性,並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是一種個性的發育延遲或偏移。起病多在7 個月到7歲以前,病程往往持續半年以上,以學齡兒童最為常見,可延續至成年。患病率為3% ~ 5%,男孩多於女孩。臨床上根據其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本病屬於中醫「失聰」「健忘」「肝風」的範疇。(編輯/三木)

病因病機

本病的病因未完全明確,多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有關。常見的致病因素有分娩期早產、難產、缺氧、窒息、顱腦外傷、炎症、高熱驚厥、中毒、遺傳因素、家庭教養不當、重金屬中毒等。本病的發病機理可能與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 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失調,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延遲有關。用新的影像技術可發現,大腦額葉和紋狀體的局部血流灌注減少,額葉的葡萄糖代謝率下降。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不足,系指患兒母親在妊娠期身體與精神調養失宜,使患兒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欠佳,致使兒童身體虛弱,出現陰陽不調等先天不足;後天調養不當,系指由於飲食不節或營養調配不當,或過食生冷食品而損傷脾胃,造成氣血虧虛,心神失養,或過食肥甘厚味,產生濕熱痰濁,擾亂心神;外傷及其他因素,系指產傷及其他外傷,可致小兒氣血瘀滯,血脈不暢,心肝失養而神魂不安,或病後氣血兩虧,致心陰虛弱,神失所養等。先天不足是其主要病因,加上後天營養失調所致的陰陽失衡、陰不製陽、肝火旺盛等原因,導致本病的發生。

診斷要點1臨床主要表現

7 歲以前起病,病程持續半年以上,注意力不集中,易因外界干擾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終地做完一件事,上課時不注意聽講,做作業時粗心大意,邊做邊玩,隨意塗改,作業拖拉。

2活動過多

很難按時完成作業,常常手腳不停,坐不住,亂跳,不知危險,喜歡惹事,常與同學吵嘴、打架等。

3情緒改變

兒童自控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易怒,易哭,急躁,有的孩子說謊、逃學,甚至染上惡習。

4學習困難

記憶辨別能力差,學習成績低下,有的孩子智力很好,但學習成績卻不理想,成績波動很大,活動過度。大多數患兒從小就表現得興奮多動,不能靜坐,進入學校以後,由於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多動癥狀表現得更加明顯,在課堂上經常插嘴,干擾大人的活動,不愛惜圖書和玩具。

5動作不協調

體格檢查發現,翻手試驗、指鼻和指指試驗、對指試驗、跟膝試驗陽性,可作為輔助診斷。

辨證治療

--Treatment--

1心腎不足

癥狀:記憶力差,自控能力差,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遺尿,多夢,面色黧黑,脈細軟。

治法:溫補心腎。

方葯:右歸飲加減。熟地9g,枸杞子6g,石菖蒲9g,遠志6g,龍骨9g,龜甲9g,益智仁6g,附子3g。

多夢者,加酸棗仁、何首烏;遺尿者,加大益智仁的用量,並加烏葯、桑螵蛸;煩躁好動者,加珍珠母、鉤藤。

2

癥狀:手足多動,動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動,衝動任性,難以靜坐,注意力不集中,五心煩熱,盜汗,大便秘結,舌紅,苔薄,脈弦細。

治法:滋腎養肝。

方葯:左歸飲加減。山藥9g,山萸肉6g,龜甲9g,枸杞子6g,菊花9g,熟地6g,丹皮6g,雲苓6g,澤瀉9g。

夜寐不安者,加酸棗仁、五味子;盜汗者,加浮小麥、龍骨、牡蠣;急躁易怒者,加石決明、鉤藤;大便秘結者,加火麻仁。

3心脾不足

癥狀:神疲乏力,形體消瘦或虛胖,多動而不暴躁,言語冒失,做事有頭無尾,記憶力差,伴自汗或盜汗,舌淡,苔白,脈虛弱。

治法:養心健脾,益氣安神。

方葯: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東加減。白朮9g,黨參3g,黃芪6g,浮小麥12g,當歸6g,炙甘草3g,茯苓6g,遠志6g,酸棗仁9g,生薑3 片,大棗3 枚。

思想不集中者,加益智仁、龍骨;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夜交藤;記憶力差,動作笨拙,舌苔厚膩者,加法半夏、陳皮、石菖蒲。

癥狀:心煩意亂,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胸悶納呆,痰多口苦,口渴多飲,哭笑無常,脾氣暴躁,打人罵人,失眠,煩躁易怒,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疏肝清熱,滌痰開竅。

方葯:黃連溫膽東加減。黃連3g,炒棗仁9g,膽南星6g,白朮9g,鬱金6g,茯苓6g,竹茹9g,陳皮6g,枳實6g,石菖蒲6g。

氣血不足者,加黃芪、當歸、熟地;唇舌微紫,毛髮不榮者,加少量丹參、紅花、益母草。

典型病例

李某,女,8 歲。上課經常走神,分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自控能力差,遺尿,多夢,腰酸乏力,面色黧黑,脈細軟。

辨證:心腎不足。

治法:溫補心腎。

方葯:取石菖蒲6g,酸棗仁6g,益智仁3g,附子3g(先煎1 小時),何首烏6g,遠志3g,龍骨10g,龜甲6g。水煎服,每日1 劑。

取穴:四神聰透百會、內關、心俞、腎俞、膻中、關元、合谷、神門、足三裡、三陰交、湧泉、太溪。每日治療1 次,10 天為1 療程。

治療3 個月後,以上癥狀明顯好轉,學習成績明顯上升。

附:針刺療法

(1)主穴:百會、四神聰、大陵。

(2)配穴:注意力不集中者,加神門、內關、太沖、大椎;協調動作缺陷者,加腦戶、通天;活動過多者,加曲池、安眠、心俞;煩躁者,加神庭、膻中、照海、心俞;腎陰不足,肝陽偏旺者,加太溪、太沖;痰火擾心者,加大椎、豐隆。

(3)操作:採用蜻蜓點水法。

另有梅花針叩刺療法、按摩療法、耳穴療法、捏背療法等見於原書中,推送中限制篇幅在此未做展示。

登場書籍

由魏玉香、楊葛亮編*的《常見腦病的中醫治療與康復(附人體穴位彩圖第3版)》根據讀者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現對第二版進行修訂,根據辨證論治對部分方劑、藥物、劑量、方穴、手法、康復治療的圖片進行修改,添加了有毒中藥的特殊煎法、敦煌醫學殘卷四天庭穴位的定位和療效、心理療法有效的典型病例,同時,附上人體穴位大圖,方便讀者查找穴位。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常見腦病的中醫治療與康復(附人體穴位彩圖第3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魏玉香,楊葛亮 ◎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作者:itshoobastank,小孩和泰迪熊圖片作者:cherylholt,做作業圖片來源 Pexels,紅花圖片作者:rawpixel。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