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了解經脈健康無憂, 人體經脈詳解(中)

【此文承接了解經脈健康無憂, 人體經脈詳解(上)歡迎收藏】

人體內經脈一般可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西藏密宗功家所描述的中脈,十二經脈是指膽經,肝經,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這十二條經脈,此十二經脈連接了人體內,心肺肝脾腎,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等五臟六腑之正氣,並使按十二時辰的變化,自然而然的周天運轉,其實這十二經絡,在每一個正常的人體內都是連通的。

手三陰之心經

主宰人體的君王——手少陰心經

路徑:腋下→小指

從心開始,出來屬於心臟的系帶,下過隔肌,絡於小腸。

理療:腦梗、中風、心臟病、失眠

(1)心經異常身體會出現:心胸煩悶、疼痛、咽乾、口渴、眼睛發黃、脅痛、手臂陰面靠小脂側那條線疼痛或麻木、手心熱、失眠、冠心病、肺心病等。

(2)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極泉

治心慌、失眠的名穴——神門、少府

(3)心:五色主赤、五方主南、五情主喜、五味主苦、五官主舌。


手三陽之大腸經

肺和大腸的保護神——手陽明大腸經

路徑:食指→鼻旁

和胃經絡屬腸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的器官。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會增強,排泄功能正常,體內產生的垃圾能及時排出。

大腸經不通表現為:上身部位病(食指、手背、上肢、後肩等經絡上疼痛、酸脹和麻等);五官病(眼睛發黃、乾澀、口發乾、流涕、鼻出血、牙齦腫痛或咽喉腫痛等)。

頭面、五官疾患和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1)收面口疾病穴位—合谷、又稱虎口(如牙痛、頭痛、咽喉痛、扁桃體炎等;預防和治療感冒)。

(2)心情安逸穴位—曲池(關節酸痛、控制血壓血糖)

上肢疲勞、酸痛—手三裡,對頸椎病壓迫神經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治療作用。

鼻炎和鼻塞—迎香


手三陽之三焦經

堅決捍衛頭腦安全——手少陽三焦經

路徑:無名指→眉梢

在人體體側,就像一扇門的軸,也就是樞紐的意思。三焦是一個找不到相應臟腑來對應的純中醫概念。

腹脹、水腫、遺尿、耳疾、小兒癲痛。

(1)便秘、兩肋痛、耳鳴、耳聾使用—支溝穴。

(2)絲竹空—防止長魚尾紋、長斑。

(3) 治療肩周炎—肩髎穴。

(4) 耳疾—外關和耳門。


手三陽之小腸經

寧心安神、舒筋活絡的關鍵——手太陽小腸經

路徑:小指 →耳前

與心經相表裡,臨床上經常用瀉小腸火來去心火,因為中醫上講「小腸主液」,心火也經常下移小腸比如口舌生瘡,舌尖紅痛,就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來治療,這時泡一點竹葉喝,或者再加一點冰糖,熱就能從小便導出來。

理療:腹痛、腰脊痛、耳聾、咽喉腫痛、瘧疾、疝氣等

(1)疏通小腸經可以用來緩解疲勞,可以讓人放鬆。

(2)急性腰疼——後溪穴

(3)小指發麻——小海穴

(4)肩周炎必用穴——肩貞穴


足三陽之胃經

人的後天之本——足陽陰胃經

路徑:目下→第二腳趾

人生下來活下去的保證。因為脾胃是整個消化吸收功能,人體的能量源頭。脾胃不好,會使很多器官動作代謝減慢或乾脆臨時停工。長期疾病就出來了。養好後天脾胃有多麼重要!

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1)胃經有問題出現:發高燒、出汗、頭痛、脖子腫、咽喉腫痛、口角歪斜、流濁鼻涕或鼻血;精神方面:易受驚、狂躁;吃得多且易餓、胃脹、腹脹;膝蓋腫痛、胸乳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側、足背、足中趾等多處疼痛,足中趾活動受限。

(2)重要穴位:足三裡(第一長壽穴);急性胃痛找梁丘;噁心、鬧肚子、便秘的剋星天樞;養顏美白太容易四白穴;


足三陽之膽經

一切為了消化功能——足少陽膽經

路徑:肩頸→第三腳趾

口苦、目眩、瘧疾、嘔吐、耳疾、面癱、月經不調及中風半身不遂等

膽經上有問題:口苦、喜歡唉聲嘆氣、心脅痛不能轉身、臉像蒙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皮膚無光澤、腳面外側發熱,還會頭痛、腮痛、脖子下鎖骨窩中腫痛、腋窩腫、大脖子病、出汗打寒顫,胸、脅、肋、大腿外側、膝和小腿外側、外踝前及各關節都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動。

(1)頸肩問題:肩井穴

(2)慢性膽囊炎:陽陵泉、風市


足三陽之膀胱經

運行人體寶貴體液的水官——足太陽膀胱經

路徑:內眥→小腳趾

理療:小便不通、遺尿、癲狂、瘧疾、目痛、見風流淚、背腰臀部疼痛、便秘等

膀胱經上有問題:會發熱、穿厚衣服也覺得冷,流鼻涕、頭痛、項背僵硬疼痛;眼珠疼痛得好像要脫出一樣,頸項好像被人拉拔一樣難受,腰好像要折斷一樣疼痛,膝彎部位好像結紮一樣不能彎曲,小腿肚像撕裂一樣疼痛,股關節屈伸不靈活,足小趾更不能隨意運動。

(1)打嗝:睛明穴

(2)痛經腰疼:八髎穴

(3)腰背不舒服:委中穴

(4)小腿抽筋:承山穴


足三陰之脾經

婦科病的首選——足太陰脾經

路徑:胸腹第三側線→大趾內

與脾經關係密切的內臟有脾、胃、心。脾貯存血液和提高免疫,並有運化的作用。脾能吸收食物中的精華物質,轉化為氣血津液,通過心肺輸送至全身,供人體生命活動之需。

胃脘疼痛、腹脹噯氣、身重無力、痛經、腳氣、失眠等

(1)小兒、中風後流口水是脾虛的一種徵象,脾虛會痛經。

(2)脾經可以治療全身乏力或者全身疼痛、胃痛、腹脹、大便稀、心胸煩悶、心窩下急痛。

(3)婦科病的首選三陰交,萬靈丹是陰陵泉。

(4)腹脹、食慾不佳找太白穴。

(5)濕症、丹毒等皮膚病找血海穴。

(6)脾:五行是土、五色主黃、五方主中、五情主思、五味主甘、五官主口。

經脈的養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成效的,需要每天的積累,從而不斷地提升身體強度,延年益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