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雜談:什麼是中醫講的「開闔」

說到《傷寒論》大家都會提到六經辨證,其實我在不同的場合也闡述過這個觀點,六經辨證是不恰當的,按照內經的叫法,應該叫三陰三陽辯證。

《傷寒論》原文張仲景也隻提太陽病,陽明病......沒有提經。

所以我們應該按照內經傳統稱為三陰三陽辯證,現在叫六經辨證是從俗,但要清楚古人是叫三陰三陽辯證,不叫六經辨證。

「經」字會給人錯覺,讓人覺得三陰三陽就是經絡,其實這個「經」有三個概念,不單指經絡。

關於傷寒和內經的關係有不同的說法,我認為張仲景《傷寒論》和《黃帝內經》還是有淵源的,它的三陰三陽辯證,完全來源於內經的《陰陽離合論》,所以我們要複習一下內經的三陰三陽辯證。

我提出一個概念,「太極元氣,涵三為一」,也就是說一個名詞起碼有三種不同的意思,不難按一個意思去強解。

三陰三陽的太陽、太陰、陽明、少陰、少陽、厥陰等,它是有經的意思,就是經絡;

也有位的意思,就是部位,也可以說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解剖;還有一個氣的概念,就是六氣。

所以三陰三陽辯證,有經、位、氣的不同。

先說位,這個概念在《素問·陰陽離合論》裡還是比較清晰的,「聖人難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

這段首先把人體分了前後部位,「前曰廣明,後曰太沖」。

「太沖之地,名曰少陰」,這個少陰,從部位講就是脊柱、脊髓,「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它的淺表之上,是後背太陽,這樣講就會很清晰。

我這個思路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在頤仁中醫青中會會診了一個腦白質脫髓鞘炎的小孩,當時一位同道給我們普及了一下西醫的知識後,我馬上就聯想到,原來經方上說的少陰應該是脊髓。

當然古人很圓融,他有解剖的位置,也有經絡。「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它這裡馬上從部位轉到經絡,就講到了經。

前半部分廣明它又分上面為陽明,下部為太陰。

「太陰之前為陽明」,陽明是胃,胃之後馬上提了胃經的經絡——歷兌。「厥陰之表,名為少陰」,然後馬上提到經絡,「起於竅陰」。

厥陰它就講的是位,太陰少陰之間,為厥陰之位。

所以從《素問·陰陽離合論》來看,它強調一個是位,一個是經的結合。

氣在後面運氣篇《素問·六微旨大論》中就比較清楚,「少陽之上,火氣治之;陽明之上,燥氣治之;太陽之上,寒氣治之;厥陰之上,風氣治之;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三陰三陽馬上聯想到六氣。

這就是位、經、氣。

從現在傷寒原文來看,強調的是經和氣,沒強調位,所以對厥陰的定位就有爭論。

從位的角度來講,將身體前後分為三部的話,前為太陰,後邊為少陰,中間為厥陰,它的位置包括很多臟器,前邊的腸和胃屬於陽明、太陰,後邊的脊柱屬於少陰,剩下中間的臟器,統統屬於厥陰。

從經講,它是足厥陰肝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為主。

醫經裡講前為任脈,後為督脈,藉助密宗的一個概念,密宗裡特別重視中脈,其實中脈就是厥陰。

也就是我們平時打坐時觀想的從尾椎到百會的那根柱子,而且甚至可以觀想它上通天、下通地,這根柱子就是厥陰。

講《陰陽離合論》就必須提到開闔樞。

「樞」暫時不講,先說「開闔」。

關於「開闔」有很多解釋,但我認為最穩妥的辦法叫「以經解經」。

運氣篇《六微旨大論》裡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出入」就是「開闔」的異名同義詞,它們就是一回事。

提到「出入」,一般會認為是氣血津液的一些出入,其實它應該也包括神的出入,「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它單提到了「神機」,所以這個「開闔」不單單是營衛氣血的開闔,也包括神的開闔,神的出入。


提到神,我們會以一個更大的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用望文生義的方法來看一看內經《素問》和《靈樞》的區別。

《素問》這個「素」,古人解釋它有太初,太始,太素,說「太素者,質之始也」,就是《素問》所討論的範圍是有形質的宇宙人生的運動變化規律,這是它的範圍。

而《靈樞》則不是,靈就是神,樞是樞機和通道,所以靈樞我們就可以直接理解為神靈的通道,所以《靈樞》針灸治的是神,「上守神,下守形」,《靈樞》是專講神的。

所以烏梅丸,厥陰的入和合,其實也包括神的合,神的入。

太陽、太陰的開,是神能否出去的問題;厥陰、陽明的合,是神能不能回來的話題。

神出不去問題,可以用《輔行訣》大補肝湯這個方子來解決,方用乾薑開太陰,桂枝開太陽,太陰太陽同開,解決神出不去的問題。

神進不來的問題,陽明有桃仁承氣,抵擋,厥陰就是烏梅丸。

張仲景主要沿用了《素問》,沒有過多的談神。

我們學習經典,經典上記載的我們要熟記牢記,經典上沒有說的我們也不能一點不知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