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德興:19年冬窗為近5年最冷 金元救不了中國足球

2019新賽季中超聯賽明天就將展開展開,轉會市場在今天夜間24時也將正式截止。在一系列新政諸如“四帽”的大背景下,今年中超聯賽的轉會市場明顯“轉冷”。但是否意味著中國足球的“金元足球”已經就此劃上了一個句號?恐怕結論尚不能下得太早。雖然轉會的“動靜”變小了、便低調了,但未必意味著錢就花少了。 【中超專題】

五年最冷的一次轉會

新賽季之前的冬季轉會曾經被認為是中超聯賽成為“亞洲第一聯賽”、甚至“世界第六聯賽”的標誌。之所以稱之為“標誌”,是因為中超各隊在整個轉會市場上會展開各種瘋狂舉動,“標王”的價碼不斷被刷新。在隨後國際足聯公布的轉會市場統計行情中,中超也會登上“亞洲第一”的寶座。但是,在行將過去的2019冬季轉會市場上,中超的動靜似乎並不算大,甚至可以說是最近五年來最為冷清的一次。

儘管山東魯能隊從曼聯隊引進了比利時國腳費萊尼,天津泰達隊從拜仁慕尼黑隊引進了瓦格納,但其轟動效應較前些年差了太多。固然,像費萊尼和瓦格納兩人所效力的俱樂部都是世界級大牌或曰豪門球會,但這兩位球星的市場號召力、人氣方面還是“差”了一些,更何況,像瓦格納的轉會費對外號稱才500萬歐元。放在前兩年,這500萬歐元的轉會費會讓眾多俱樂部都感覺“不好意思張口對外說”。除此之外,大連一方隊從那不勒斯引進的哈姆西克算是有點“動靜”,但這個“動靜”更多地還是因為他在離開那不勒斯隊之前與老東家之間鬧得有些不愉快。還有就是廣州富力隊引進的登貝萊,根據外媒數據,哈姆西克加盟大連一方名列第一(不包含恆大買斷兩名租借外援保利尼奧及塔利斯卡),而登貝萊加盟富力的轉會費也超過千萬歐元,算是今年冬季轉會市場上僅有兩名身價過千萬的外援。

而其他各家球會,在轉會市場尤其是引進外援方面都沒有什麽大動作。以“燒錢”起家的廣州恆大隊今年只是引進了像韓國的樸志洙這樣的無名之輩,而像布朗寧和羅伯托·蕭則因為屬於歸化目標,嚴格意義上算不上真正的外援。衛冕冠軍上海上港隊則是連續第二年,在外援轉會市場上毫無動靜。當然,在引進胡爾克、奧斯卡連續打破了“標王”紀錄之後,上港隊的外援配置依然是頂級標配,自然無需再進行調整。同樣,曾經創下“標王”紀錄的江蘇蘇寧俱樂部也是連續第二年在外援市場方面毫無動靜。

曾經的“暴發戶”河北華夏幸福隊在升入中超之後,年年引援有大動靜,今年則居然僅僅只是從韓國引進了一名巴西前鋒馬爾康。當然,後者也算來頭不小,至少是上賽季韓國聯賽的最佳射手和最有價值球員。但是,從過去專門去巴薩、大巴黎等這樣的歐美頂尖俱樂部去挖人,到如今僅僅只是從鄰國去找外援,這其中的變化也足以讓人噓唏不已。

或許,在引援方面算與歐洲俱樂部展開“搶人”的,北京中赫國安算一家,從韓國全北現代隊引進了韓國國家隊的“怪獸”中衛金玟哉。至少,英超的狼堡隊也曾明確向其報價,但金玟哉還是選擇了國安。類似像金玟哉這樣的“搶人”放在以往,中超俱樂部與歐美俱樂部搶人、不斷哄抬物價的情況,僅僅只能算是“大巫見小巫”,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在過去一個冬季轉會市場上,已經算是“罕見行為”。這其中的變化,也可以看出中超轉會市場轉冷的大勢。

國內有錢的大俱樂部都沒有什麽動作或者說動靜不大,指望著那些還不算上是“有錢人”的俱樂部有驚人之舉,恐怕更不現實。而且,除了武漢卓爾與深圳兩家俱樂部屬於升班馬,因為需要補充和提升實力,在今冬更換了至少兩名外援,其他繼續征戰中超聯賽的14家俱樂部中,沒有幾家球會選擇至少更換兩名外援的情況。廣州富力算是一家,除了引進登貝萊之外,還引進了第二名以色列球員迪亞·薩巴,以取代烏索和雷納迪尼奧。此外就是大連一方,在引進了哈姆西克之後,再引進博阿滕,然後外租了蓋坦。【注:恆大將布朗寧當做外援上報是為“歸化”,與正常理解的外援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性質。】

至於其他12家俱樂部,除了上港和蘇寧之外,10家俱樂部最多就是更換其中的一名外援。譬如,像上海申花隊只是從長春亞泰隊引進了尼日利亞前鋒伊哈洛,以取代離隊的登巴巴;天津泰達用瓦格納替換了米克爾;山東魯能用費萊尼取代了塔爾德利;等等。放在以往,一個球隊新賽季之前更換至少兩三名外援幾乎是家常便飯,甚至可以一年一換、將所有外援全部都替換掉的。這或許也是今年轉會市場較為冷清的一大具體表現。

引援球員不再公開報價

過去幾年來,中超聯賽在金錢的刺激和作用下呈現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儘管誰都清楚那是一片“虛火”,但為了“面子”,從上至下已經迫不及待地喊出了“亞洲第一聯賽”、“世界第六聯賽”。在這樣的一種浮躁的環境和氛圍之中,俱樂部即便是引進了一名實用型的當打外援,如果因為身價不高,都不好意思對外宣布。引進的外援如何,首先就是要比身價,似乎只有身價越高、而且明知道是“火炕”,大環境也逼迫那些老闆們要往裡面“跳”,否則“面子上不好看”!所以,轉會窗期間的“標王”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今年以來,不管是哪一家俱樂部,在引進外援之時都極力避免“轉會費”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不僅俱樂部在極力回避轉會費的問題,即便是媒體、網絡在報導外援加盟的消息時,也很少涉及轉會費的問題。而在以往,多少錢標價是必須要進入新聞的標題之中的,給人的印象就是“錢”就是左右和主導中國職業聯賽的一切。所以,球員身價不高,也就讓人感覺不好意思對外說。

國際足聯在上月底公布了《2018年度全球轉會市場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聯賽包括中超中甲,在2018年全球用於引進外援的總費用高達1.924億美元,這個數字較2017年雖然下降了32.7%,也就是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但依然高居全球第六位。排在中國聯賽前面分別是英格蘭(19.813億美元)、西班牙(13.525億美元)、意大利(8.489億美元)、德國(4.850億美元)和法國(4.691億美元)。這也正好符合不少人所謂的“世界第六大聯賽”、僅次於“歐洲五大聯賽”的那種“虛榮”心理。那麽,2019賽季中,中超聯賽的國際轉會也就是引援情況表面上看起來較2018賽季下滑了不少,但究竟是多少?恐怕只能等待國際足聯的報告,才能得到確切的數字。不過,整體來說,中超聯賽的“金元時代”似乎像是終結了,但依然時間需要才能確切地知道這究竟是否是中國足球的好消息。

金元拯救不了中國足球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人們常常喜歡用“五年”來進行一個小的階段性總結或規劃,所謂“五年一個周期”,每一個周期都代表著不同歷史階段、體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徵。自從2013年廣州恆大隊靠著“金元”快速取得亞冠聯賽冠軍之後,應該說中國足球全面開啟了“金元時代”。在金錢的引領下,各種資本瘋狂介入中國足球,某種程度上讓中國足球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至2018年底,恰好也正是一個五年的周期。在這個周期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金元根本就救不了中國足球!中超的火紅反而讓中國足球的國際競爭力越發薄弱。

也正因為此,最近一兩年來,各種限制性的規定、政策陸續頒布。雖然外界將這些自上而下的規定統一稱之為“行政乾預”,甚至認為是“行政阻礙市場”,但恐怕這樣的結論未免有些偏頗。因為如果金錢可以拯救中國足球的話,就無法解釋中國各級國字號隊伍在洲際大賽中的成績越來越差的現實。過去五年的實踐已經證明:靠著金錢“壟斷”國內資源、確保自身一家獨秀,這只能是讓中國足球徹底失去競爭力。因而,如何避免國內資源被壟斷、真正讓競爭成為市場的主導,才應該是中國職業聯賽下一步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在剛剛過去的2019賽季轉會市場上,“冷清”或許是最大的特徵,但這種“冷清”一方面是中國足協去年底在上海召開的聯賽總結大會上公布了一系列備受關注的“新政”,其中“四帽”等細則的頒布,明確規定了俱樂部每個賽季的投入限額。新政對俱樂部資金投入的限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中超轉會市場的活躍性。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整個經濟大環境尤其是國內俱樂部背後的母公司大多數都是房地產商,行業的不景氣,自然也影響到了俱樂部自身的投入。某種程度上,中超聯賽轉會市場的不活躍,與國內中甲、中乙俱樂部因為經濟原因相繼宣布退出或變更的情況是一脈相承的。可以這麽說,今年的中超冬窗期轉會是最近五年來最為冷清的一次,不僅中超各隊在外援引進方面沒有太多的動靜,即便是內援的轉會也較往年少了許多,更多地是以租借的方式存在。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冷清”相信是更多的俱樂部已經清醒地意識到:靠“燒錢”完全不可能拯救中國足球。也就是說,是越來越的從業人員、管理人員在認識、認知上的一種提升與提高,希望能夠用更好地方式與方法來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應該說,這更是一種積極的、可喜的認知,也是對此前五年一個周期“金元時代”反思與總結的結果。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像武磊能夠走出去這樣一件令人高興、甚至具有引導意義的事件。

中國足球這麽多年來徘徊不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管理者的政策朝令夕改,讓中國足球始終處於動蕩搖擺之中,再加上其中有太多的“投機者”見利忘義,中國足球自身的發展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他們在意的是足球能夠給他們自身帶來多大的利益,這就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足球的混亂。如今,在一系列新政的影響下,遏製中超“燒錢”的目的,暫時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無法拿出更有效的辦法、讓各界看到中國足球發展的真正方向與目標,則“金元時代”終結之後,中國職業聯賽或許又會重新陷入到迷茫之中。這在中國職業足球發展的歷史過程中,並非沒有前車之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