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忌用茶水送服藥品,不能一概而論

在服藥禁忌中,有一條忌用茶水送服,一般人都認為茶水送服會降低藥效。但這一觀點是片面的,究竟能否用茶水送葯,不能一概而論。

在中藥諸多品種中,茶葉還是一味葯。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茶葉又名苦萘、茗,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葉,通常種植三年以上即可采葉,以清明前後枝端初發嫩葉時,採摘其嫩芽最佳,經加工可製成「綠茶」「紅茶」,含有咖啡鹼、微量的可可豆鹼、黃嘌呤、揮髮油、沒食子兒茶精、茶皂醇E、茶葉皂苷、胡蘿蔔素、槲皮素、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效。《本草綱目》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茶葉所含的咖啡因能興奮高級神經中樞,使精神興奮,思想活躍,消除疲勞;咖啡因和茶鹼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狀血管,並可鬆弛平滑肌、抑製腎小管再吸收,起到利尿作用。研究還證實茶葉浸劑對各型痢疾桿菌皆具有抗菌作用,對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亦有抑菌作用,茶葉中的鞣質還有收斂腸胃的作用。

綜上所述,由於茶葉性味苦而寒,並有收斂作用,故服用枸杞子、西洋參、黨參補益之葯時不要同茶葉同泡服。這是因為茶中含有大量的鞣質,具有很強的收斂性,它會吸附這些藥材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體難以吸收的物質,影響其作用的有效發揮和補益效果。

但是,有些經典方,不但用茶水送服對藥效是沒有影響,反而要用清茶送服,方能達到藥效。例如:解表止痛的經方「川芎茶調散」就載明用濃茶調服。此方來源於《和劑局方》,方由川芎、荊芥、薄荷、白芷、羌活、甘草、細辛、防風等葯組成,共為細末,每服6克,一日2次,飯後濃茶沖服。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寒無汗、頭痛鼻塞等症。用濃茶調服,可清上降下,防止上述藥物辛散太過,使升中有降,達到疏風解表止痛之效。還有《聖濟總錄》所載治霍亂後煩躁不安的「薑茶散」「菊花茶調散」,等也需以茶調服。

有資料表明,有些西藥也可用茶水送服。如服用某些維生素類的藥物,亦可用淡茶水送服,不僅對藥效沒有影響,而且茶葉中的茶多酚還可以促進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積累和吸收;茶葉本身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因此,在服用興奮劑、利尿劑、降血脂、降血糖等藥物時,也可以考慮用茶水送服。

但是,臨床應用的新葯不斷增加,這些新品種與茶葉中所含的成分是否有「相剋」或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尚不明確,所以不論中藥或西藥,都有可能和茶葉中的成分發生作用,破壞藥性,影響藥物療效。因此,要因人而異,因葯而異,除了上述所講的藥物外,最好不要用茶水送服,如需用茶水送葯,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018年合訂本

上架了!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忌用茶水送服藥品,不能一概而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忌用茶水送服藥品,不能一概而論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周滿茹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忌用茶水送服藥品,不能一概而論

點擊閱讀原文

查閱更多精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