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牛郎織女和董永遇七仙女,你分得清嗎?

中國傳統佳節“七夕”,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那麽,七夕鵲橋相會的是“牛郎織女”還是“董永與七仙女”呢?牛郎織女和董永遇七仙女兩個傳說之間有什麽聯繫?真實的七仙女故事又是怎麽樣的呢?

01

牛郎織女:從星象到神話

牛郎織女的傳說起源是來自古人對星象的觀察。最早見於西周時期的《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裡的“牽牛”和“織女”是指兩個星座的名字,作者是借織女星不織布和牽牛星不拉車來諷刺當時的西周王朝徒有宗主國之名卻不保護屬國的現實。

到了漢代,牛郎織女開始成為神話傳說:“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六引漢.劉向《淮南子》)。人們將自身在男女相愛相思的感受賦予了天上的神,添加了七夕相會的情節。“七月七,河鼓(指牛郎)織女二星神當會”(東漢九原太守崔寔《四民月令》);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相傳七日鵲首無故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風俗通義》東漢.應劭)。東漢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裡,牽牛星和織女星之間的愛情已經明朗: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圖自西安市文物局官網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為征討西南諸國訓練水軍,開鑿了 工程浩大的昆明池。池修好後,漢武帝在池畔東西兩側分別立牛郎、織女石像,“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班固《西都賦》)。 “愛情關係、天河阻隔、七夕相會。其中愛情主題的注入是關鍵,它使本來毫不相乾的兩個星座或說兩位星神具有了人性,從 而演繹出豐富動人的神話傳說故事。”( 李善注引《漢宮闕疏》)。

所以在三國時,牛郎織女的引用多是用來表達愛戀、相思之苦。“悲彼牛女,隔於河維”(蔡邕《青衣賦》);“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了更進一步發展。晉代有兩則記錄,詳細的講述了 “天河與海相通”及凡人與天上牽牛織女相會情節,是後來牛郎與織女愛情傳說的重要背景:

1.“...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博物志》卷三.晉.張華)在這裡,一個航海者由人間的海到達了天河,還和牛郎講了話;

2.“‘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 ‘織女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問 ‘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日: 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失武 丁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梁.吳均《續<齊諧記>》)

在文字記載中,最早稱牛郎、織女為夫婦的,是“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南北朝.梁代.蕭統《文選》)這時“牛郎織女”由天上的兩顆星宿,發展成為夫妻。

為什麽這對夫妻只能在每年七月七這天相會呢?

原因是由於牛郎織女婚後貪圖享樂,“廢織衽”激怒了天帝受到懲罰---“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會。”(《荊楚歲時記》南北朝梁宗懍(約501~565)。

綜上所述,從漢代到魏晉,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框架基本完成:牛郎織女是因為天帝的干涉才被迫分離,仙女下嫁凡人逐漸和這個神話傳說相結合;凡人可以通過某些機緣巧合和神交流,通過這一途徑不但可以窺探仙界,凡人還能和神相戀;,鵲橋上相會的是牛郎織女。經過在民間廣泛的流傳,牛郎織女故事發生的地點從天上來到了人間,男主角從神變成了凡人,最後凡人又化作了神;神與神之間的愛情變成了凡人與神的婚姻,出現原本沒有的會說話的牛,在人神相戀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牛郎織女”和“董永遇七仙女”是兩個不同的故事,而“董永遇七仙女”是在“牛郎織女”之後出現的。

02

歷史上的董永:“窮二代”的逆襲

說七仙女之前,先要搞清楚董永是誰。董永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後世學者們認為“七仙女”故事中董永的原型是“高昌侯”董永。傳說中,董永命運的轉折是遇到了七仙女,她替董永還清了債務,從此董永過上了“夫妻雙雙把家還”的幸福生活。但真實歷史中的董永,並沒有和七仙女相遇。如果非要說董永逆襲是因為有神仙相助,那麽他的“七仙女”其實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漢書》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公元前68年,權臣霍光逝世,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開始削奪霍氏家族的權力。霍氏家族心有不甘,計劃除掉漢宣帝。此事被侍衛董忠得知,迅速向自己的上級左曹匯報。左曹和兩位侍中查證後認定此消息可靠,向皇帝揭發了霍家的陰謀...因為告密有功,董忠被漢宣帝封為“高昌侯”,賜食邑1000戶。或許幸福來得太快了,董忠和很多暴發戶一樣開始違法犯罪,從食邑1000戶被削減到79戶。還好他的爵位沒有被剝奪,兒子和孫子也相繼為侯。

公元前1年,王莽回到京城長安再次控制朝廷,“站錯隊”的大臣們被一一清算,其中就有董忠的孫子,不但被定“佞邪”罪削奪“高昌侯”爵位、查抄家產,而且整個董氏家族都被趕出長安,回到了祖籍千乘縣(今山東博興一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董忠的孫子雖是“富三代”,從小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貶後沒有任何求生技能,很快就淪落到了挨門乞討的地步。所以董忠的曾孫董永,一生下來就成了“窮二代”,而且很小就沒了母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董永和許多“窮二代”一樣,在貧困艱難的環境裡,成為一個堅強勤快、善良孝順的小夥子,充滿了正能量。

▲董永墓.河南省武陟縣小董村

董永命運轉折的過程充滿了黑色幽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親離世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如果說非要在這悲痛裡找出更讓人難以承受的事,莫過於像董永這樣,連安葬父親的錢都拿不出來。董永只得賣身為奴,以供父喪。此事很快傳遍了全國,更關鍵的是傳到了“仁孝治國”的皇帝劉秀耳中,董永侍親至孝、賣身葬父的事跡正符合主旋律!劉秀立馬“撥亂反正”,恢復了董永“高昌侯”爵位,從此,“根正苗紅”的董永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學者紀永貴認為“高昌侯”董永和傳說中的董永,有5個吻合之處:

1. 姓名;二人都叫董永。

2.時間;“高昌候”董永與與武梁祠壁畫 、 曹植 、 乾寶等記載的董永所處的朝代均不矛盾。

3.地點;“高昌候”董永與武梁祠畫像題記、乾寶《搜神記》所記的董永都是“千乘人”。

4.孝行;“高昌候”董永家以“孝”為傳家寶,這是史實;而董永娶到七仙女,是因為他具備“孝”這一品行:“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靈芝篇》三國.曹植)。

5.家境:“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後、自己未封之前,家境一直貧寒;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後來才“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

綜上所述,“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極有可能是以“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基礎,雜糅“牛郎織女”與其相關的傳說衍生與整合發展而來的。

03

傳說中的董永:從“道德模範”到“套牛車的漢子”

▲山東嘉祥東漢晚期武梁祠後壁“董永事親”石畫像

董永的事跡最早見於西漢末劉向的《孝子傳》,後代文獻中引用董永傳說大多自此書。但《孝子傳》已經失傳,該書是否成書於西漢,是否且出自劉向等在史學界尚有爭議。董永故事的可靠記載, 最早是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發現的山東嘉祥東漢晚期武梁祠畫像石中,刻繪了17幅“孝子傳圖”,其中後壁便有“董永事親”,畫面上有“董永千乘人也”、“永父”題記, 畫像中已出現了長著翅膀的仙女。

三國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裡塑造了一個被孝行感動、 幫其還債的仙女形象: “董永遭家貧, 父 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 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 ,神女為秉機 。”故事的核心和之前一樣還是褒揚董永的“孝”為主,孝是“因”而仙女下嫁是“果”的一部分。

到了東晉時,文人乾寶聽說了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覺得莫名感動----人間已經沒有女人配得上他了,他應該娶仙女!於是就在他的《搜神記》中給了董永“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董永從“感動大漢朝”的“道德模範,成為一個浪漫的“套牛車的漢子”:

“漢董永, 千乘人, 少偏孤, 與父居, 肆力田畝, 鹿車載自 隨。父亡, 無以葬, 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 與錢一 萬, 遣之。永行三年, 喪畢, 欲還主人, 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 曰: ‘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 ‘以錢與君矣。’永曰: ‘蒙君之惠, 父喪收藏, 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 ‘婦人何能。’永曰: ‘能織。’主曰: ‘必爾者, 但令君婦為織縑百 匹。’於是, 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 ‘我天之 織女也, 緣君至孝, 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 凌空而去, 不 知所在。” (《搜神記.卷1》東晉.乾寶 )

至此, 董永故事與當時相對成熟的牛郎織女傳說完美融合。 董永與七仙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具有更強的的時代特徵:孝道教化。它也從另一個側面突出了之前牛郎織女愛情裡一個隱藏的重點:生活在底層的孤兒(弱者)實現夢想需要得到祖神(統治階層)的庇佑。

▲2007電視劇《天仙配》,黃聖依、楊子等主演(雷劇之泰鬥)

唐代,出現了敦煌本《董永變文》;宋代說書和話本小說盛行, 董永的故事又以小說《董永遇仙傳》,話本《董永遇仙》等形式在民間流傳, 後收入《清平山堂話本》(明.洪梗);元代《二十四孝》(郭居敬)一書把董永列為“二十四孝”之一;隨著雜劇、 傳奇等戲劇形式的流行,董永與七仙女被民間藝人搬上了舞台,明代嘉靖前後, 根據《董永遇仙》改編而成的戲劇就有《槐蔭樹》、 《織錦記》、 《遇仙記》、《賣身記》、《天仙配》等。清代有黃梅戲《天仙配》、湖南花鼓戲《槐蔭會》、川劇《槐蔭記》、楚劇《百日緣》...儘管劇種和演繹方式不同,但是劇情基本一致,只要在道德修養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自然會有仙女下凡來嫁給他,然後為他還債,為他生兒育女,過上富足生活...成為百姓(主要是男性)們千百年來永遠的“天仙夢”。

04

七仙女是誰?

▲嚴鳳英(1930~1968),原名嚴鴻六,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文革被批鬥後自殺.

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是女主角都是天上的“織女”。我們根據《西遊記》等小說裡的描繪,大致構建出一個瓊樓玉宇、琪花瑤草仙界,神仙們大都實行分工製,文人有文曲星、武人有武曲星還兼任財神,維護治安的有城隍,還有類似居委會的土地,風雨雷電是風婆婆、雷震子、電母、蕭敬騰...啊呸!不對,龍王合作的結果...

▲“七仙女”國畫,77-79年.圖自1979年中國家庭用品展覽會

而織女並不是在天上織布的仙女,而是有著相當於公主這一高貴身份的“織女,天女孫也。”(《史記·天官書》西漢.司馬遷)而在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裡, 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曹植稱她為“神女”, 乾寶 《搜神記》中她自稱“天之織女”。這位仙女怎樣從天上來到人間呢?《搜神記》卷十四《毛衣女》說她穿著羽衣下凡的:

“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 ,皆衣毛衣 ,不知是鳥。匍匐往 , 得其一女所解毛衣, 取藏之。既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 一鳥獨不能去, 男子取以為婦, 生三女。 ”仙女能夠下凡不僅讓天帝和王母頭疼,凡人也跟著“我暈”!天帝之女“織女”怎麽可以在天上嫁給牽牛,在凡間嫁給董永呢?

於是在隋唐時期,引用天上的織女星有三顆一說,將“織女”細化到了“三織女”。所以董永與牛郎娶的就不是同一個“織女”了,還借用《史記·殷本紀》中“三人行浴”的傳說來佐證,“三織女浴於池”在《董永變文》中,三位織女由此出世,而且董永和其中一位織女還生了個兒子叫董仲。

▲1955年電影(黃梅戲曲)《天仙配》劇照,嚴鳳英飾演七仙女

宋元“董永遇仙”進一步發展,“三織女”演變為“七仙女”。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傳》,“七仙女”被明確為董永老婆,嫁人後的七仙女十分接地氣,一點架子都沒有就成為文能織布武能澆地的“三八紅旗手”。他們的兒子董仲變為漢代儒生董仲舒, 在他“找媽媽”的過程中,得到嚴君平道長的指點:“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藥,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

織女有七位,董永所遇的那一位正是“七仙女”。從此, 明清以來的各種地方戲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 織女與七仙女嫁的人不同,結局也不同。牛郎織女被天河隔在兩岸,只能“脈脈不得語”。他們的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橋讓他們相會,王母娘娘表示很無奈,只得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黃梅戲《天仙配》劇照,圖自文化部第二批保留劇目戲曲劇目巡演官網

七仙女就沒那麽幸運了,他們誇了青山誇綠水,還討論家務活的分工“夫妻雙雙把家還”,這一切還沒來得及成為現實就被天帝知道了,他可沒王母那麽好說話。天帝傳旨叫七仙女務必在午時三刻返回天庭。如有違抗,定派天兵天將捉拿問罪,並將董永粉身碎骨。

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和孟薑女、梁祝、白蛇傳一起並稱為中國文學四大民間神話傳說。這四個傳說有個共同點,就是到了關鍵時刻,根本別指望男人能有點實實在在的的舉動。午時三刻說到就到,看著老婆哭得死去活來,董永要是個爺們就拿起鋤頭鐮刀跟天帝拚了!而他是怎麽做的呢?

董永先去問老槐樹:“老槐樹啊老槐樹,你說我們是仙女配賢郎,美滿世無雙,今天為何有人硬要把我們分開?老槐樹,你怎麽不開口啊!”然後又跑去土地廟前跪著“土地爺啊土地爺,你說過我們是一對金鳳凰,願意為我們主婚。如今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爺爺,你要給我們做主啊!”

老槐樹和土地爺當然是一點回應都沒有了(也不敢有)。最後,七仙女流著淚和董永約定說:“來年碧桃花開日,槐蔭下面把子交。”說完便跟著天使回仙界了。董永向前追趕,他要是跟牛郎一樣執著一直在後面追趕,說不定就感動了喜鵲麻雀烏鴉神雕了,然而他僅僅追了幾步,就“撲街”倒地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