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造富 給核酸檢測概念股算算账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瞿依賢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一年,許多人的生活也跟核酸檢測相伴了一年。

從疫情早期大量用於確診,到疫情緩解後的復工、複產、複學,再到局部疫情暴發後動輒數百萬、千萬體量的篩查,核酸檢測成了繞不開的詞。

核酸檢測並不便宜,大規模篩查由政府買單,個人檢測自費,儘管許多省市的核酸檢測價格多次下調,如北京市從180元下調至120元,再下調至80元,但龐大的檢測量背後無疑是巨大的交易額。

僅就返鄉核酸檢測,華安證券估算,該政策有望為核酸檢測產品的生產廠商提供150億-300億元的新增市場,為檢測服務提供商帶來600億-1200億元的市場增量。

檢測機構和檢測產品廠商賺不賺錢?

從相關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預告來看,華大基因(300676.SZ)預告淨利潤約20億-23億元,同比增長六七倍;之江生物(688317.SH)預計淨利潤為9.3億元,增長超過17倍;聖湘生物(688289.SH)預計淨利潤約25.5億-28億元,同比增長63-70倍;迪安診斷(300244.SZ)預計淨利潤增長超過10倍……

疫情已然催生了新的造富神話。

成本

2020年1月,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公布後,基因組學博士出身的田埂幾乎同步行動起來,“能通過空氣傳染的病毒並不多,一旦通過空氣傳染,病毒的傳播性就很強”。

田埂是元碼基因的創始人和CEO,元碼基因的子公司——北京元碼醫學檢驗實驗室提供臨床檢驗服務,疫情前以做腫瘤業務為主。

非典的時候,還沒畢業的田埂在華大基因的實驗室工作,職業敏感讓他在知道新冠疫情後,聯繫同事重新規劃和安排了實驗室的區域,辟出了單獨區域打算用於新冠檢測。

2020年2月3日,元碼基因向北京市衛健委申請成為新冠檢測的實驗室。5月,實驗室獲得新冠檢測資質。6月,北京新發地出現疫情,元碼醫學檢驗實驗室是全市的新冠檢測機構之一。

相比華大基因、金域醫學、迪安診斷這些上市公司,元碼基因規模不算大,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主要跟醫院合作,包括山東、江蘇、安徽、內蒙古和東北的20多家醫院。

元碼最早拿到新冠檢測資質的並不是北京的實驗室,而是山東濰坊的檢測點,不過大部分業務還是在北京。近日,北京重點確定了16家核酸檢測機構為環京地區通勤人員較多的部門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元碼是其中之一。

關於成本,田埂在2020年6月向經濟觀察報算過一筆账:防護服一套要七八十元,兩小時換一套防護服,一個人一天要2-4套防護服。乳膠手套5塊一雙,兩層手套要十塊錢,還有其他防護設備:護目鏡、面板、N95口罩。

不算人員工資、實驗室消耗、儀器折舊、水電費等,直接成本中的檢測試劑盒,單孔在40-50元,檢測樣本保存管一個四五塊,如果返工成本翻倍。

但是現在,田埂說,整個直接成本大約下降了50%;起訂量一萬套的話,防護服一套三四十元;乳膠手套和樣本保存管兩三塊;檢測試劑盒,單孔大概30元;護目鏡、面板、N95口罩也差不多降價一半……

早期采樣都是手填信息,新發地疫情發生後,北京對中高風險街鄉、農貿市場、餐飲食堂外賣、快遞物流、交通商超、醫務人員等要全面檢測,篩查規模太大,手寫滿足不了快速檢測的需要。

跟其他檢測機構一樣,元碼基因隨即開發了自動化預約、填錄信息的後台,“微信客戶端的後台,包括身份管理的後台,花了大幾十萬。同時只要收集身份證信息,必須過網絡安全辦,一年的監控費用將近30萬”,田埂說,這都是看不見的隱形成本,包括新冠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必須有空氣壓力,風機不能停,24小時都得開,全排風。

元碼的試劑盒供貨商主要是碩世生物,北京新發地疫情的大規模篩查中,元碼基因做了十幾萬份政府派單的核酸檢測,當時的日檢測產能不到1萬份,現在,日產能達2萬份,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往上提升。

如今大規模核酸檢測產能的從容,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時核酸檢測試劑盒奇缺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2020年1月22日,之江生物副總經理倪衛琴帶著開發、驗證、生產等部門的同事,到國家藥監局申請應急答辯,針對的是之江生物研發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當時是鍾南山宣布新冠病毒人傳人之後的兩天,武漢疫情形勢嚴峻,大量感染者無法得到確診,缺乏檢測用的試劑盒是重要原因。

倪衛琴說:“那個時候是應急審批,跟常規做法不一樣,藥監局馬上分組,臨床和技術審評兩組人馬同時工作,審評質量控制和風險控制等,不分白天黑夜。”

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在分類上屬於三類醫療器械,屬於監管最嚴格的器械類別之一。國家藥監局的快馬加鞭之下,之江生物研發的這款試劑盒在1月26日成為第一個拿到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快速被運至武漢,用於新冠患者的確診。同一天獲批的還有另外3款試劑盒。

利潤

在核酸檢測的產業鏈上,原料相關企業是上遊,中遊是檢測試劑盒、提取耗材、檢測儀器等產品的生產商,下遊是第三方檢測機構。業內公認的是,檢測服務商的附加值相對低,而檢測產品廠商的附加值相對高。

從上市公司財報來看,第三方檢驗機構中,金域醫學2019年營業收入52.69億元,淨利潤4.02億元,淨利率7.6%;迪安診斷2019年營業收入84.53億元,淨利潤3.47億元,淨利率4.1%。

檢測產品廠商2019年的業績中,碩世生物淨利率29%,之江生物淨利率19.9%,聖湘生物淨利率10.8%。檢測產品廠商的盈利能力普遍高於檢測機構。

聖湘生物總部在長沙,主營業務包括診斷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同時,該公司擁有一家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湖南聖維爾醫學檢驗所,檢驗所的業務在湖南。

聖湘生物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在2020年1月28日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國家藥監局給了一年的期限。聖湘生物副總經理、董秘彭鑄1月28日告訴經濟觀察報,該產品已經在近日延續注冊。

彭鑄表示,聖湘生物2020年的業績中,試劑產品、儀器產品和檢測服務的佔比分別約為85%、13%和2%。

根據聖湘生物的招股書,金域醫學、迪安診斷是其主要客戶,2017年至2019年金域醫學均為聖湘生物的第一大客戶。

對於產業鏈上利潤率的差異,彭鑄認為,在IVD(體外診斷)行業裡,做體外診斷產品的企業,技術和產品開發周期相對較長、風險也比較大,需要大量研發投入,甚至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需要十幾年的研發時間進行突破,產品附加值相對較高。而第三方檢測服務企業,利潤率的提升更多地是側重運營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田埂告訴經濟觀察報,元碼所承擔的北京大規模檢測任務,結算價格原來是,5混1是70元/人,單孔350元;3混1是90元/人,單孔270元;單檢120元/人。

大約從順義疫情之後,結算的價格也有所下降:10混1是30元/人,單孔300元;5混1是40元/人,單孔200元;單檢70元/人。

元碼在2020年6月做的檢測,10月已經完成了結算。而現在,元碼北京的實驗室,每天接到的個人檢測樣本在2000-4000份,多為環京通勤人員。

2020年賺了多少錢?

田埂的回答是,沒有大家想象中暴利,而且因為醫院的手術業務受影響,元碼原本的腫瘤業務下滑,兩邊相加,大概在2019年的基礎上保持了20%的增長,“如果沒有新冠,20%也是行業增速,當然大的企業會更好,但我們園區2020年好多公司倒閉了,所以這樣看我們公司也很好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9日,有近10家新冠檢測相關的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業績預告,大部分淨利潤有10-20倍的增長,少數是六七倍,聖湘生物六七十倍的增長屬於少數。

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要“積極探索降低核酸檢測成本”。試劑盒已經在多省集中採購,生產端如何降低成本?

彭鑄說,第一步,原料實現國產化;第二步,原料自產。

返鄉

1月20日,在多個省份呼籲過年不返鄉、原地過年後,國家衛健委首次明確,返鄉需持7日以內的核酸陰性檢測證明;後再次明確,返鄉的第7天、第14天同樣需要再做核酸檢測。

1月27日,北京市明確,3月15日前返京須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京後滿7天、滿14天也要做核酸檢測。

儘管有人選擇在工作地過年,但中國14億人口,可以想象返鄉政策帶來的核酸檢測需求也是巨大的。

返鄉政策讓倪衛琴和同事的工作更加繁忙,“檢測量肯定會大,春節發貨,物流會有一些壓力”。

不過,現在的試劑盒產能早已不是問題,在不影響其他產品供應的前提下,之江生物目前新冠檢測試劑盒日產能可達100萬人份,聖湘生物日產能可達200萬人份,若以10:1混樣檢測,僅這兩家公司一天生產的試劑盒便可檢測3000萬人。

倪衛琴和彭鑄都表示,根據市場需要,這個產能可以在增加。

2020年,中國批準了54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上市,日產能達到2401.8萬人份。54個試劑產品中,核酸檢測試劑超過20個。

檢測能力也在提升。2020年4月,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三級綜合醫院均應當建立符合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標準的臨床檢驗實驗室(P2),具備獨立開展新冠病毒檢測的能力。

通常縣城的人民醫院都是三級醫院,經濟觀察報此前了解到,大量原來不具備P2實驗室的醫院,在2020年建立了實驗室,這也帶來檢測儀器銷量的大幅上漲,如2020年,聖湘生物全年儀器累計發貨6122台,這個數字是過往三年總和的6.5倍。

截至1月13日,全國共有8437個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開展核酸檢測,不採用混檢隻用單管檢測,每天能檢測1255萬份樣本。

按照這次返鄉政策細則中的鄉采樣、縣檢測,12小時出結果,在縣域市場幾乎沒有布局的第三方檢測力量很難觸及,2020年公衛基建潮中的P2實驗室卻可以發揮力量。

田埂對基層市場的檢測能力態度積極,他老家是離西安不遠的一個縣城,五六十萬人口,有兩家醫院能做核酸檢測,他判斷只要返鄉人員不是集中在一兩天做檢測,壓力應該不大。

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倪衛琴和彭鑄都感受到縣域市場的需求在增長,而國外疫情尚未有消退的征兆,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億,國內時有局部疫情。倪衛琴表示,新冠業務還是之江生物這一兩年的重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