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甲雙胍:5 大類熱點新發現

糖尿病領域

1. 二甲雙胍改善年輕 1 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功能

(滑動查看研究詳情,下同)

心血管疾病是 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1 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無論胖瘦都具有明顯的胰島素抵抗狀態。

二甲雙胍可以改善糖脂代謝疾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但其對年輕 1 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直接作用尚不清楚。

該項研究的人群為 48 名青少年 1 型糖尿病患者,年齡 12~21 歲,1:1 隨機分配到為期 3 個月,每天服用 2000 mg 二甲雙胍或安慰劑,對照組為 24 名性別比例、年齡、BMI 匹配的非肥胖正常人。

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1 型糖尿病青少年主動脈的相關功能受損,表現為升主動脈及降主動脈的脈搏波傳導速度、血管壁剪切應力顯著升高,而相對面積的變化顯著降低。

與安慰劑組相比,二甲雙胍組 1 型糖尿病青少年的葡萄糖輸注率/胰島素顯著增加,而體重、BMI 和脂肪含量方面顯著更低;在心血管方面,二甲雙胍組患者的升主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血管壁剪切應力、遠壁舒張期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均顯著降低。

結論:1 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有明確的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功能受損狀態。二甲雙胍可顯著改善 1 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胰島素抵抗、BMI、脂肪含量及主動脈、頸動脈功能。二甲雙胍或有望成為 1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臟保護性乾預藥物。

2. 二甲雙胍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長期胰島 β 細胞功能

在這項為期 4.3 年的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中,390 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被隨機分為安慰劑組和二甲雙胍組。

基線時測定患者空腹血糖、胰島素和 C 肽水準,之後每年評估空腹胰島β細胞功能,主要終點為空腹 C 肽水準與葡萄糖比值 (FCPGR)。

隨訪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二甲雙胍組患者的 FCPGR 升高 1.48 (95% CI: 1.09-1.87, P

結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雙胍,有助於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機制可能與減少糖毒性、脂毒性及增加腸促胰素分泌有關。

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安全有效

這項回顧性、病例對照臨床研究旨在對比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使用二甲雙胍與其他治療方法的圍產期結局情況。

83 名使用二甲雙胍的 GDM 患者與僅接受胰島素及僅接受飲食/生活方式乾預的患者 1:1 匹配。患者的臨床特點為,飲食/生活方式乾預組患者在 GDM 診斷時空腹血糖和 HbA1c 均顯著更低;二甲雙胍組患者妊娠早期 BMI 顯著高於胰島素治療組及飲食/生活方式乾預組。

三組間分娩方式、胎兒出生體重及大於/小於胎齡兒發生率無顯著差異。此外,各組間其他不良圍產期結局發生率也相似。

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納入了286名妊娠24-28周的GDM患者,隨機分為胰島素及二甲雙胍治療組。

每月評估患者血糖相關指標及妊娠結局情況。結果顯示,兩組間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HbA1c水準等相似;在妊娠結局方麵包括分娩方式、剖宮產原因、分娩時胎齡、分娩創傷、Apgar評分、出生體重、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率、新生兒低血糖等同樣沒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另外一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對比 GDM 患者使用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治療對後代長期生長髮育的影響。

主要終點為後代生長髮育情況 (體重和身高) 和行為心理學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問卷(SDQ)得分。研究共納入 1996 例使用二甲雙胍者和 1932 例使用胰島素者,兩組孕婦平均年齡均為 32±5 歲。

分析結果顯示,經調整混雜因素後,二甲雙胍組後代體重與身高 z 分數值與胰島素組比較無顯著統計學差異 (均差-0.10,95% CI:-0.20-0.01)。兩組的平均 SDQ 得分同樣沒有顯著性差異。

結論:二甲雙胍未增加 GDM 患者不良圍產期結局風險,並且後代生長髮育及行為心理學發展亦未受不良影響。

因此,二甲雙胍有望成為 GDM 治療中作為胰島素的有效替代藥物,特別是超重/肥胖女性。目前越來越多的臨床證據支持二甲雙胍對 GDM 的治療安全有效。

4. 二甲雙胍可通過改變腸道菌群結構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腸道菌群非常有望成為 2 型糖尿病治療的新靶點。這項來自國內的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臨床研究探索二甲雙胍是否可以通過腸道菌群途徑起到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的作用。

使用二甲雙胍治療 12 周後,對 100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相關指標和腸道菌群的評估,結果顯示,二甲雙胍能夠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和高脂血症情況,並且改變了腸道菌群結構。

通過分析發現,二甲雙胍增加了患者腸道以 Blautia spp. 為代表的有益菌群豐度,該菌群與糖脂代謝穩態和改善顯著相關。

結論:二甲雙胍可以通過改變腸道菌群結構這一途徑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謝。

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

1. 二甲雙胍可顯著改善 PCOS 患者月經、性激素及代謝異常

這項為期 24 個月的前瞻性研究評估二甲雙胍對 PCOS 患者月經、性激素及代謝方面的治療作用。

主要終點未為月經正常的患者比例及人體測量學、性激素和代謝相關參數的變化。

結果顯示,PCOS 超重及和正常體重女性在二甲雙胍治療後可以顯著獲益,包括月經頻率增加,BMI、睾酮和黃體生成素水準下降等,並且在開始治療 6 個月時大多數指標可以達到最大治療效應,並繼續維持臨床效果。

結論:24 個月的二甲雙胍治療能夠顯著改善 PCOS 患者月經周期、性激素水準及減重效果。

2. PCOS 患者孕期使用二甲雙胍增加後代肥胖風險

兩項長期隨訪的隨機對照雙盲臨床試驗評估 PCOS 患者孕期使用二甲雙胍對後代的影響,包括身高、體重、BMI、頭圍、超重/肥胖率等。

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二甲雙胍組患者的後代在 4 歲時,身高、頭圍無統計學差異;6 月~4 歲的平均身高及出生身長 z 分數亦無顯著差異,但二甲雙胍組的體重及 BMI 的 Z 分數顯著增加(P = 0.017 及 P = 0.010),並且從 6 月開始兩組差異已經顯著;二甲雙胍組的超重/肥胖率為 32%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的 18%,OR 值為 2.17(95%CI:1.04-4.61,P = 0.038)。

結論:二甲雙胍對 PCOS 患者有糖脂代謝方面的獲益,但 PCOS 患者孕期使用二甲雙胍可顯著增加後代超重/肥胖的發生率,並不利於後代長期健康。

抗腫瘤領域

1. 二甲雙胍或可提高神經膠質瘤患者生存期

高分級神經膠質瘤患者的預後一般很差,這項回顧性隊列研究旨在評估二甲雙胍的使用是否有助於增加神經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

研究基於德國雷根斯堡市 1998-2013 年的一項以人群為基礎的臨床癌症資料庫,期間共確診 1093 例神經膠質瘤。

結果顯示,使用二甲雙胍的 3 級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整體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均有顯著提高 (HR = 0.30;95% CI: 0.11-0.81 及 HR = 0.29;95% CI: 0.11-0.78)。

結論:二甲雙胍或有助於提高 3 級神經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

2. 二甲雙胍或可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肝癌發生風險

這項來自於中國台灣的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了健康資料庫 1999~2005 年間新診斷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包括 173917 名曾使用二甲雙胍者和 21900 名從未使用二甲雙胍者,並通過傾向評分創建 1:1 配對隊列,均為 21900 名患者。

分析結果顯示,在非匹配隊列中,619 例未使用二甲雙胍者和 2642 例曾使用者新發肝癌,總危險比 HR 為 0.49(95%CI:0.45-0.54)。按照二甲雙胍累積治療時間分層,56.9 個月的 HR 分別為 0.89(0.81-0.98)、0.50(0.46-0.56) 和 0.23(0.21-0.26)。

在匹配隊列中,總體 HR 為 0.76(0.67-0.85),上述分層的 HR 分別為 1.39(1.19-1.62)、0.77(0.65-0.91) 和 0.37(0.30-0.45)。

結論:二甲雙胍的使用與 2 型糖尿病患者更低的肝癌發生風險相關,且具有劑量依賴效應。

3. 二甲雙胍或可提高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生存期

這項來自於義大利的回顧性研究納入了 1999~2015 年間 24 家醫療中心 445 例晚期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評估二甲雙胍的使用是否與腫瘤無進展生存期相關。

分析結果顯示,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中位值 44.2 個月) 明顯長於非糖尿病患者以及接受其他治療的糖尿病患者(HR:0.45, 95% CI: 0.32-0.62; P

調整其他混雜因素後的多元回歸分析顯示,二甲雙胍與患者更長的無進展生存期獨立相關,且與血糖水準無關。

結論:二甲雙胍或有助於提高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4. 二甲雙胍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根治後的胃癌發生風險

這項來自於中國香港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旨在探討二甲雙胍是否能夠降低幽門螺桿菌根治後的糖尿病患者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自 2003~2012 年招募了 7266 名接受三聯療法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中位年齡 76.4 歲,中位隨訪時間為 7.1 年,期間新發胃癌 37 例 (0.51%)。

結果顯示,二甲雙胍的使用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調整危險比 HR: 0.49, 95% CI: 0.24-0.98),並且隨著二甲雙胍使用時間的延長和劑量的增加,胃癌發生風險趨勢逐漸降低。此外,HbA1c 水準不是胃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二甲雙胍的使用可降低幽門螺桿菌根治後糖尿病患者的胃癌發生風險,且具有劑量依賴效應,並獨立於 HbA1c 控制水準。

5. 二甲雙胍或可降低皮膚相關癌症風險

這項回顧性研究評估二甲雙胍的使用是否可以降低皮膚相關癌症的風險。研究納入 1999~2005 年間新發 2 型糖尿病患者包括使用過二甲雙胍和從未使用過二甲雙胍的各 16237 例,隨訪至 2011.12.31。

結果顯示,使用過/未使用過二甲雙胍者的皮膚相關癌症發生率為 45.59 / 10 萬人-年和 83.90 / 10 萬人-年(危險比 HR 0.540, 95% CI: 0.357-0.819)。

按照二甲雙胍累積使用時間分層, 45.83 個月的 HR 分別為 0.817(0.448-1.489),0.844(0.504-1.412) 和 0.114(0.036-0.364);按照二甲雙胍累積使用劑量分層,HR 分別為 1.006(0.579-1.748),0.578(0.317-1.051)和 0.229(0.099-0.530)。

相對於未使用二甲雙胍者,使用者對於黑色素瘤的 HR 為 0.523(0.175-1.562),非黑色素瘤的其他皮膚癌 HR 為 0.496(0.319-0.772)。

結論:二甲雙胍的使用或有助於降低皮膚癌發生風險,且具有劑量/時間依賴效應。

6. 二甲雙胍或可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結直腸癌發生風險

這項大型隊列研究旨在評估二甲雙胍的使用與 2 型糖尿病患者結直腸癌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共納入 1997~2007 年間 47597 例新診斷 2 型糖尿病的患者,比較相關人口學資料、治療期、二甲雙胍累積劑量等指標。

研究平均隨訪時間 7.17±3.21 年,在調整混雜因素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二甲雙胍的使用是結直腸癌發生的獨立保護因素(P

結論:二甲雙胍或可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結直腸癌發生風險,且具有劑量依賴效應。

7. 二甲雙胍對甲狀腺癌具有保護作用

這項來自於韓國的全國性回顧性隊列研究對 128453 名二甲雙胍使用者和 128453 名非使用者的匹配人群進行甲狀腺癌發病率等的對比分析。

研究納入患者的平均隨訪時間為 7.2 年,期間 340 例 (0.26%)二甲雙胍使用者和 487 例 (0.38%)非使用者新發甲狀腺癌(危險比 HR: 0.69,95%CI:0.60-0.79; P

結論:二甲雙胍的使用與更低的甲狀腺癌發生風險相關,且具有劑量/時間依賴效應。

感染相關領域

1. 二甲雙胍減少糖尿病患者結核感染、活動性及死亡率

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結核並且結核容易擴散、進展。這項回顧性研究共納入 1999~2005 年間新發 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 148468 例曾使用過二甲雙胍,15799 例從未使用過。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隨訪期間共 1976 例曾經使用者和 360 例從未使用者新髮結核,發病率分別為 282.94/10 萬人-年和 510.91/10 萬人-年;結核感染的總危險比 HR 為 0.552(95%CI:0.493-0.617)。

當統計分析僅限於肺結核感染時,結果仍然一致。

另外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探討二甲雙胍的使用與糖尿病患者活動性結核風險的關係。

研究按照 1:1 匹配 5026 名二甲雙胍使用者和 5026 名非使用者,在調整並發疾病、糖尿病併發症、其他藥物使用後。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二甲雙胍的使用是預測活動性結核病風險的獨立獲益因素(調整後相對風險 RR: 0.24;95%CI:0.18-0.32);並且二甲雙胍的保護作用呈劑量依賴性。

這一項回顧性隊列臨床研究評估了二甲雙胍的使用對糖尿病患者結核治療期間生存率的影響。

研究共納入 2416 名接受結核治療的患者,在調整了年齡、性別、慢性腎臟疾病、癌症、C肝、吸煙、治療依從性等因素後,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結核的死亡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 1.91 倍 (95%CI:1.51-2.40);而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則具有顯著降低的死亡率(HR:0.56, 95%CI:0.39-0.82]),並且二甲雙胍使用者的死亡率與非糖尿病患者相似。

結論:二甲雙胍的使用有助於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結核感染、活動性及死亡率。

2. 二甲雙胍可減輕糖尿病患者登革熱嚴重程度

糖尿病是成人嚴重登革熱的危險因素之一,這項回顧性隊列研究探討二甲雙胍的使用與登革熱病情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

研究納入了 223 例成人登革熱合併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 131 例 (58.7%) 使用了二甲雙胍,92 例 (41.3%) 未使用二甲雙胍。

結果顯示,使用二甲雙胍者可顯著降低發生嚴重登革熱風險 (調整風險比 RR: 0.60, 95%CI: 0.37-0.98, P = 0.04),並且登革熱嚴重程度與劑量效應呈反比關係。

結論:二甲雙胍可以減輕糖尿病患者登革熱嚴重程度。

其他領域

1. 二甲雙胍或可減少 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發病風險

這項回顧性臨床研究探索二甲雙胍是否能夠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發病風險。

研究納入了 1999~2005 年間新診斷的 2 型糖尿病患者,1:1 匹配 4810 名曾經使用過二甲雙胍者和 4810 名從未使用過二甲雙胍者。

期間使用過二甲雙胍者中有 1908 例,未使用過者中有 2261 例新診斷高血壓。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總危險比 HR 為 0.724(95%CI:0.681-0.769);按照二甲雙胍累積使用時間分層,13.0 個月的 HR 分別為 0.820(0.745-0.903)、0.692(0.634-0.756)和 0.687(0.630-0.749);二甲雙胍使用時間每增加 1 個月,趨勢 HR 為 0.991(0.989-0.994)。

結論:二甲雙胍或可有助於減少 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發病風險,且具有時間依賴效應。

2. 二甲雙胍或可減少 2 型糖尿病患者 COPD 發病風險

這項回顧性研究旨在探討二甲雙胍是否與 2 型糖尿病患者 COPD 的發病風險相關。

研究納入了 92272 名曾經使用過二甲雙胍者和 10697 名從未使用者,並根據傾向性評分建立一個的配對隊列兩組各 10697 名患者。

分析結果顯示,在總體患者中,曾經使用二甲雙胍者和從未使用二甲雙胍者 COPD 的發生率分別為 3393.19 / 10 萬人-年和 5994.64/ 10 萬人-年,總體危險比 HR 為 0.560(95% CI:0.537-0.584)。

按照二甲雙胍累積使用時間分層,55.97 個月的 HR 分別為 1.021(0.975-1.070)、0.575(0.548-0.603)和 0.265(0.252-0.280)。

對匹配隊列的分析結果顯示,總體 HR 為 0.643(0.605-0.682),按照二甲雙胍使用時間分層對應的 HR 分別為 1.212(1.122-1.309)、0.631(0.578-0.689) 和 0.305(0.273-0.340)。

結論:二甲雙胍或可有助於減少 2 型糖尿病患者 COPD 發病風險,且具有時間依賴效應。

3. 二甲雙胍改善 1 型強直性肌營養不良活動能力

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旨在探討二甲雙胍對 1 型強直性肌營養不良患者的治療作用。

研究共納入了 40 名門診成人患者,隨機分為二甲雙胍組和安慰劑組,主要終點為患者 6 分鐘步行測試中的步行距離變化,以及肌肉強度、肌張力、步態和生活品質等。

基線時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沒有顯著差異,1 年的乾預結果顯示,二甲雙胍組患者的步行測試中距離顯著多於安慰劑組(P

結論:二甲雙胍能夠改善 1 型強直性肌營養不良患者的活動及步態能力。

4. 二甲雙胍有助於緩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引起的體重增加

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體重增加是抗精神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目前尚無有效的乾預措施。

這項研究綜合了兩項臨床試驗的數據,共納入了 67 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或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乾預 12 周後,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二甲雙胍均可顯著降低患者體重、BMI、腰圍、空腹血糖、胰島素水準及胰島素抵抗指數。

二甲雙胍組 BMI 降低 1.46±0.14 (P

結論:二甲雙胍對預防和緩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引起的體重增加和胰島素抵抗有效。

5. 二甲雙胍不影響糖尿病患者骨代謝

糖尿病是骨折的重要危險因素,而研究發現有些降糖藥物也可能干擾骨代謝。

這項為期 18 月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旨在探討二甲雙胍對 2 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小梁評分的長期影響。

研究共納入 407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二甲雙胍組與安慰劑組,基線時兩組間骨密度和骨小梁評分無明顯差異。

在 18 個月的乾預後,經性別、年齡、維生素 D、吸煙、BMI、糖尿病病程、HbA1c、胰島素劑量等因素調整後,結果顯示,兩組間骨小梁評分無顯著統計學差異,兩組脊柱和全髖關節骨密度變化亦不顯著。

另外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中,390 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雙胍或安慰劑治療,持續 52 個月。

事後分析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二甲雙胍組患者的 25-羥維生素 D 水準在 16 個月內均無顯著影響(係數:1.002 /月,95% CI: 0.998-1.006, P = 0.30)。

結論:二甲雙胍對 2 型糖尿病患者脊柱、髖關節的骨密度、骨小梁評分以及 25-羥維生素 D 水準等骨代謝指標並無明顯影響。

6. 二甲雙胍不引起糖尿病患者維生素 B12 缺乏/神經病變

有研究認為二甲雙胍可能會干擾糖尿病患者維生素 B12 的吸收並可導致神經病變的發生。

這項臨床研究旨在評估二甲雙胍的使用是否與糖尿病患者維生素 B12 缺乏、神經病變等相關。研究共納入 362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檢測患者維生素 B12 水準及神經病變評估。

結果顯示,二甲雙胍使用組與非使用組比較,維生素 B12 水準、周圍神經病變及痛性神經病變等均無明顯差異。並且,與非使用者相比,二甲雙胍使用者的維生素 B12 缺乏症患病率反而更低 (P

此外,維生素 B12 缺乏症患者的感覺及痛性神經病變患病率和嚴重程度與非維生素 B12 缺乏症患者相似。

結論: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維生素 B12 缺乏症患病率更低。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和嚴重程度與維生素 B12 水準關係不顯著。

7. 二甲雙胍乳酸酸中毒風險與腎功能 eGFR 水準相關

這項基於人群的大型隊列研究旨在評估二甲雙胍的副作用乳酸酸中毒風險與估計腎小球濾過率 (eGFR) 之間的關係。

研究共納入 75413 名糖尿病患者從 2004.1-2017.1 期間對患者 eGFR 分期進行時間依賴性評估。患者平均年齡為 60.4±15.5 歲,平均隨訪 5.7 年,期間有 2335 例乳酸酸中毒患者住院治療。

分析結果顯示,時間依賴性的二甲雙胍使用在總體上與乳酸酸中毒無顯著相關性(調整危險比 HR:0.98;95% CI: 0.89-1.08)以及 eGFR 在 45-59 mL/min/1.73 m2 者 (調整 HR: 1.16; 0.95 CI: 0.95-1.41)和 eGFR 30-44 mL/min/1.73 m2 者 (調整 HR: 1.09;95%CI: 0.83-1.44)。

但 eGFR 小於 30 mL/min/1.73 m2 時,二甲雙胍與乳酸酸中毒風險增加顯著有關 (調整 HR: 2.07;95%CI:1.33-3.22)。

結論:二甲雙胍的使用僅在 eGFR 低於 30 mL/min/1.73 m2 時才與乳酸酸中毒相關。

篩選範圍為糖尿病/內分泌或相關併發症領域頂級期刊及 IF 3 分及以上期刊,隻選擇人群的臨床研究,排除綜述及基礎研究。

文末提醒

「神葯」雖好,也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編輯 | 玥廷

題圖 | 站酷海洛

萬水千山都是情,點個「好看」行不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