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腔潰瘍5年當成「上火」來治療,一查真兇竟是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屬於免疫系統的疾病,而且發病的速度很快,且治療難度較大,白塞氏病屬中醫「狐惑」範疇。狐惑病因多以濕熱為患,上蒸下注,或循經上犯,或下注二陰,若病久不愈,或因循失治,亦可出現傷陰損陽,或陰虛內熱,或脾腎陽虛。治療當從整體出發,緊扣病機。早期多為實證,以清熱利濕解毒為主,但濕熱去後,應以健脾昇陽為主,使正氣復,根本固,則不易複發。但是很多的患者並不了解這個病,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周期。

患者王某,性別:女 年齡:34歲

入院時間:2017年9月29日

出院時間:2017年9月29日

主訴: 五年前開始出現反覆口腔潰瘍,吃藥但沒有明顯好轉。後來眼睛也開始發紅、發燙,再一次到醫院檢查為結膜炎,同樣開藥使用也沒有得到好轉,視力一天天下降,出現了下陰潰瘍的癥狀,四處求醫,最後在醫生建議下到某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負責接診的醫生在仔細詢問過病情後,結合所有病發癥狀,診斷為 「絲綢之路病」。

個人史:身高:168cm 體重:52kg

吸煙史:無

飲酒史:偶爾飲酒

飲食情況:普食

二便情況: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無

家族史:無

入院診察:入院時,神情憔悴,說話比較困難,情緒不佳,火氣較大,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診斷:中醫:狐惑病

西醫:白塞氏病

辯證:肝經濕熱為主兼心火熾盛

治則:治宜清瀉肝經濕熱,兼清心火。

方劑:散邪正氣湯療法加減

療程:一診:方中黃芩、黃連、黃柏、紫花地丁、金銀花、苦參、白花蛇舌草、敗醬草清熱解毒利濕;生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少佐桂枝以溫通經脈;生地黃養陰血,防枯燥傷陰津不利潰瘍癒合;茯苓淡滲利濕,配甘草健脾扶正。

二診:潰瘍減少,效不更方。

三診:口腔及下肢潰瘍基本癒合,但舌面又出2處小潰瘍,邪去大半,但余邪未盡,以健脾昇陽、養血潤膚兼以燥濕解毒為主。藥用太子參、生黃芪、山藥、茯苓、升麻健脾昇陽;當歸、牡丹皮、生白芍養血潤膚;黃連、黃柏、苦參、黃芩解毒利濕。

四診:各處潰瘍均已癒合,仍以健脾昇陽、養血潤膚,兼以燥濕解毒善後。

患者停葯1個月後,電話隨訪,患者自述,癥狀無複發,囑咐平時的注意事項,告誡注意規律的生活飲食。停葯後2個月後回訪,患者自述一切正常。半年後隨訪,至今無複發。

根據祖國醫學五臟之間的相互資生與六腑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汲取傳統中醫藥典之精華,控制改善口腔潰瘍患者體內的致病因子和有害毒素。以中藥治療,利用中藥活性成分調節體內分泌,增強新陳代謝,提高人體整體免疫力,防止細胞病變,有效緩解口腔潰瘍患者病痛,從而達到治癒的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