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三個兒子都送進史丹佛大學!傳奇媽媽這樣培養孩子智商

歌手、作家、教育學博士陳美齡,用她自己獨到的教育,將三個兒子全部送進了史丹佛大學,創造了一位成功媽媽的傳奇。

她總結了50個教育法,其中之一就是增加腦突觸,培養孩子的頭腦力。

以下是她的經驗總結:

01

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接觸,多與人見面,可以增加腦突觸。

孩子的大腦如同一張空白的畫紙,任何事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想要拓展孩子的潛力,就要盡量增加和連接腦細胞的迴路。

為此,我儘可能每天都讓孩子嘗試不一樣的事情,給予不同的刺激。

在孩子每一次的初次經歷裡,通過一樣一樣地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身體接觸,讓大腦得到刺激產生新的迴路。

經常聽到大家說,固定每天的作息時間,讓孩子的生活規律一些比較好。可我認為,如果總在重複相同的活動,恐怕反而會導致大腦發育遲緩。

比如說去公園,昨天去的是家附近的公園,那今天我們就坐車跑遠一點的公園,也可以去海邊和森林,讓孩子每次都能接觸到新的東西,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吃東西也一樣,盡量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嘗嘗各種各樣的味道。

讓孩子多見不一樣的人,多聽別人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孩子接觸到各種物品或動物時的觸感、溫度和氣味等,對大腦的成長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

通過觸感不斷向大腦傳遞信息,這是非常重要的。

02

在教育者中有一個共識:讓孩子3歲前多體驗,6歲前順利參與社群活動,8歲前提高IQ,為青春期做好準備。

這是因為,8歲前是產生腦突觸最多的時期,而8歲以後用不上的腦突觸會消失。從那時起,一個人擅長不擅長什麼,喜歡或討厭什麼,就會確定下來。

因此,到8歲孩子慢慢開始要做取捨的時候,可選擇的範圍會廣很多,孩子的潛力也就更廣了。

當然,個體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有時候也很難按計劃進行。即便如此,我還是很重視兒子們的腦發育階段,儘可能多給予刺激,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春天看櫻花,夏天到海邊,秋天看紅葉,冬天堆雪人。

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會帶著他們一起上班。

平時有空,就和他們去外面散步,坐電車去博物館和動物園,放假時,讓他們去郊外幫忙種田、釣魚、收集昆蟲。

為了培養出好奇心旺盛,做事積極,不膽怯的孩子,幼兒時期的豐富經歷不可缺少,就算是為了不埋沒孩子的潛力,也要讓他們多聽,多看多接觸,多相處,多見見世面。

03

那麼什麼是腦突觸呢?就是連接腦細胞的神經節點,也叫神經元。

小孩長大以後智力的差別,取決於他們的「腦突觸」數量。腦突觸越多,人的記憶力越強。

這是因為,腦部的感覺神經系統,是靠突觸來傳遞信息的。突觸越多,感覺器官越靈敏,大腦就容易接受越多的信息。

我們知道,在一台計算機裡,如果將一條信息分別存儲在不同磁碟上,就算其中一個磁碟損壞了,依然可以從其他磁碟讀取到這個信息,這樣信息就不容易丟失了。

人腦的記憶力也類似。

腦突觸多,腦細胞之間傳遞信息就較快,信息更容易存儲在不同的腦細胞中。一個腦細胞死了,其它腦細胞還記憶著這些信息,因此記憶力越好。

也可以這麼說,突觸越多,腦細胞的使用率就越高。所以,人的智力就越強。

腦突觸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是在0—6歲。

3歲前腦突觸增長最快;3—6歲速度減半;6—13歲速度再減半;13歲以後,腦突觸雖然也有成長,可是速度相當緩慢了。

因此,大腦的最佳開發時刻是在3歲之前,其次是在6歲前。

如果孩子在這期間沒有接受比較好的刺激,沒有做任何關係和智力遊戲,那麼他的智力也就十分普通,當然也有例外,但特別聰明的人是少數的。

04

我們如何增加孩子的腦突觸呢?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讓他接觸很多有意義的東西。

幼兒大腦在接收刺激時,腦突觸會不斷地向四周伸長觸角,讓觸角與觸角相連,這對孩子大腦發育是非常有好處的。

在0-3歲多讓孩子接觸有意義的東西,如音樂、繪畫、語言、形體等,這些刺激會讓孩子腦突觸直線生長。哪怕無意識,也會讓孩子今後突顯這些方面的優勢,終生受益匪淺。

例如,3歲以前讓孩子接觸畫畫,哪怕胡亂塗鴉,那些圖形色綵線條對大腦產生的刺激,也會讓腦突觸直線生長,在將來的繪畫方面顯示出他的優勢。

正如一張白紙好描繪一樣,新長出來的突觸總是容易留下記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力非常好,能夠輕鬆背誦許多內容。

因此,在兒童階段鼓勵孩子多背誦經典好文,促進突觸的重複使用,以保證它們長久地生存下來,對於他們今後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孩子窮養好,還是富養好?這篇文章告訴你不一樣的答案

躲過這三個「黑洞」,教育孩子的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走心,才是教育的最佳捷徑

決定孩子學習的不是智力,而是心理因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