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區塊鏈應用調查:應用場景低頻 效率亟待提高

  摸底區塊鏈

  區塊鏈如此神秘,又如此誘人。它到底如何作用於我們的生活?本期繼續深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情況,物流與供應鏈金融也許將成為最早落地的兩大領域。在金融機構系統內,區塊鏈技術主要應用於金融扶貧、跨境支付、國際信用證、資產託管系統等一些低頻次、對效率要求不高的場景中。而應用的廣泛擴大還需要在效率、數據保密性、異常管控能力等方面突破技術瓶頸。(曾芳)

  隨著數字資產的火爆,區塊鏈技術也成為了金融業的香餑餑,各大金融機構爭相入駐。但自2016年各家金融機構加大力度引入區塊鏈技術以來,飽受關注的區塊鏈技術在究竟是如何在銀行落地,是否對金融行業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如花旗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接受採訪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實際上,火爆的區塊鏈概念還沒有對金融機構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多數金融機構是把它作為前沿的課題開展研究和試驗。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特徵之一,即‘去信任、去中心化’這個屬性,本身就與金融機構的中介屬性有本質矛盾。”工商業銀行科技部技術管理處副處長趙開山表示,“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中介,有效降低了交易資訊的不對稱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區塊鏈技術僅僅是從技術上提供了一種增加互信的解決方案,絕對的去信任、去中心化不可能在金融行業的應用。”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具有的多節點、難以篡改、可跟蹤追溯等特性,則可以給系統提供更高的穩定性和信任度,從而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即因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系統是多節點連接的,即使一個節點出現了問題,也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此外,多節點的連接方式也保證了數據難以被篡改,增強信任度。

  低頻的銀行場景應用

  雖然區塊鏈技術有以上諸多優勢,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多家金融機構了解到,目前金融機構真正落地的應用數量並不算多,已有應用也主要落地在供應鏈金融、金融扶貧、跨境支付、國際信用證、資產託管系統等一些低頻次、對效率要求不高的場景中,目前對現有的金融體系顛覆性較小。

  工商銀行對區塊鏈技術較為成熟的應用主要是在金融精準扶貧方面。據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和貴州省政府、貴民集團聯合共建了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管理平台,該平台連接了扶貧對象、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和銀行。因此,平台上的每一方都可以看到每筆扶貧資金用於了哪個項目、審批到了哪個流程、各流程負責人是誰。這讓扶貧資金的審批資訊和實際支付資訊緊密聯繫在一起,最終完成了資金全流程的封閉管理,實現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高效管理”和扶貧資料的不可篡改,有效杜絕擠佔挪用。

  “這項技術雖然解決了扶貧項目資料被篡改、資金被挪用的問題,但是不能解決源頭資訊真實的問題。”趙開山說,“還是需要配套採用相應的管理措施。因此,區塊鏈技術也不是萬能的,必須與管理相結合才行。”

  而浙商銀行則將區塊鏈技術首先落地在了數字匯票和供應鏈金融領域。2017年8月,浙商銀行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企業“應收款鏈平台”,該平台打通了產品供應鏈的上中下遊企業,供應鏈上的收款企業可以在平台上使用經付款企業確認過的應收款,進行採購支付或轉讓融資,有效解決企業應收账款的真實性確認、快速流轉等問題。而數字匯票則可以為客戶提供在移動客戶端簽發、簽收、轉讓、買賣、兌付移動數字匯票的功能,並利用區塊鏈技術防止資訊丟失、篡改,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賴性,解決了匯票防偽、流通、遺失等問題。

  花旗銀行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總經理裴奕根表示,根據區塊鏈技術和金融體系的特點,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一是會被較快的應用於銀團貸款、貴金屬及金融交易操作報告等金融和證券市場業務,如花旗集團在2017年5月與NASDAQ合作推出了幫助證券交易所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證券交易的解決方案;其次是境內結算、跨境支付結算及貿易融資等財資與貿易金融業務;然後是回購、數字化結算和智能合約等金融和證券市場業務。

  此外,如郵儲銀行則將區塊鏈技術首先落地在了資產託管領域,即通過區塊鏈技術連接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投資顧問和審計方,可以實現資產託管資訊多方實時共享;建設銀行在探索“區塊鏈+貿易金融”技術;招商銀行則探索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如跨境直聯清算、全球账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等跨境金融領域。

  效率與合作難題待解

  隨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ICO等火爆,區塊鏈技術也一時風頭無兩。但為何兩年多過去,具有可追溯、難篡改等優勢的區塊鏈技術還不能被大規模應用,甚至陷入“拿著錘子找釘子”的狀態?

  浙商銀行資訊科技部臧铖博士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處於可用階段,但還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斷完善、改進,如在效率、數據保密性、異常管控能力等方面還需要業界不斷努力,使得該技術更加滿足行業應用需要。金融行業出於對新技術的應用和探索,並結合自身業務的穩定性考慮,當前主要還是在點上探索、突破,尚不會全面鋪開應用。

  其中,效率問題也是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瓶頸之一。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發起一筆账,目前銀行自身集中式的數據處理方式可以實現實時到账,但如果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數據庫,則需要把你的這筆轉账錄入到系統的每個節點上後,才能完成轉账交易,處理速度自然會降低。如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目前某銀行區塊鏈技術的處理能力為每秒鐘3000筆左右,但綜合業務的每秒鐘業務量會高達10000多筆。

  “就目前工商銀行實踐情況來看,區塊鏈技術適用於跨機構業務合作及數據共享的業務場景,如採用平等開放的聯盟鏈應用模式,可以降低研發成本,有利於業務推廣及生態環境的建立。在應用場景探索及試點過程,可選擇並發度不高、吞吐量較小、資訊敏感度低的輕量級資訊的業務場景,後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持續發展,將有可能適用其他業務場景。”趙開山說。

  此外,多位接受採訪的區塊鏈相關人士都提到,建立有效的行業聯盟是區塊鏈技術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但目前行業內對區塊鏈技術還難以取得共識。

  “作為一個分布式多節點去中心的技術,區塊鏈要在行業聯盟鏈的形態下才最能夠發揮自身全部價值。但目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未能形成有效的行業聯盟,這也是目前該技術對金融業生態影響有限的重要原因。”臧铖表示。

  雖然中國目前已有一些銀行開始采取聯盟策略,如招商銀行加入R3金融區塊鏈聯盟,微眾銀行、平安銀行、招商證券等成立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但這些聯盟在覆蓋面、推廣速度、連接緊密度上都還有待加強。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只是在一家銀行內部進行區塊鏈技術應用嘗試,那其實我原來的技術就可以,何必使用區塊鏈技術呢?如果你要用區塊鏈技術把多家銀行、支付機構等連接起來,那規則要如何制定,權利義務、利益該如何分配?此外,如果全部直連了,那銀聯、網聯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北京地區某銀行科技部工作人員表示說,“至少目前監管要求各銀行之間是不能直連的。”

  雖然目前對區塊鏈應用的探索還不成熟,但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的金融從業者都認為,這項技術未來對於金融業一定是有重大影響的,一些金融機構的中介角色將被替代,監管部門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在的金融系統中的一些中介角色可能被替代,尤其是在支付結算、交易單證操作等領域,原先金融機構作為中介角色獲得的收益因此減少。但同時,客戶也會產生新的需求,這些都需要機構去挖掘。”花旗銀行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總經理裴奕根說。

  (編輯:曾芳,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