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泰勒·斯威夫特,今年步入30歲

今年,泰勒·斯威夫特就要30歲了。

作為美國的“頂級流量”,曾有一段時間,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來人們的站隊與討論。而這兩年,她的花邊新聞好像越來越少了。

面對即將到來的30歲,她分享了30條人生建議。

“我學會了屏蔽一些外界的聲音。”

她關閉了社交媒體的評論,好讓自己不會因為人們的留言而肯定或否定自己。

“時時刻刻地對每一個人好,會讓你陷入困境。”

她說,也許有人生性善良,但如果這種善良被他人利用,便會造成糟糕的遺憾。所以,要堅強起來,在必要的時刻反擊。

“失敗、再嘗試、再失敗,這再正常不過了。”

泰勒說,尤其是對於20多歲的人而言,失敗是件好事,因為大家都在尋找與摸索。

“我學會了不再厭惡身上每一盎司的脂肪。”

她現在每天都在努力接受自己的身體。

“我察覺到社會在不停地向女人輸送訊息,即展現衰老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

泰勒說,保持年輕是一個不可能達到的“標準”。而這項奇怪的標準卻很少出現在男人身上。

“傷害到一個重要的人時,表達真誠的道歉對你沒有損失。”

她提出,不要說“我很抱歉,但是……”不要為自己找借口。

“在你倉促地鎖定一個人時,也許,我不知道……要去了解一個人!”

她的建議是,不要被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所迷惑。

“意識到童年的創傷,並試著修複它們。”

泰勒提到她在上學時不受歡迎,還時常被同學取笑。可是,20多歲時,她成了那個人人想與之交朋友的女孩。她差點兒忘了,還是有人與曾經的她一樣孤獨。所以,她需要正視自己的童年創傷,以免將其再次施加給他人。

“只有在追求過程中才會玩心理遊戲。”

在她看來,在一段真正的親密關係或友情中,你應該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想法。

“學會區分一輩子的友誼與階段性抱團。”

泰勒說,“雖然聽起來很傷心,但有時候,你的成長會將你帶出一段友誼。友誼已經被放下了,但你會繼續擁有那些回憶。”

“學會了如何與相愛之人理性地爭論。”

在她看來,談話與交流才是重要的。要記得緩和情緒,以免在爭論中忽視了兩個人所建立起的美好。“吵贏大多數的架不會為你贏來獎項,而會給你帶來離婚協議。”

“我學會了面對家人的病痛。”

泰勒的母親身患癌症。“過去,我因日常的起起落落而焦慮。現在,我將所有的擔憂、壓力與祈願都用來面對這個問題。”

“我意識到,無論是做了錯誤的選擇、信錯了人,還是在眾人面前跌倒,我都需要能夠原諒自己。”

以前,當她覺得自己犯下錯誤時,就會懲罰自己,比如自我孤立,將自己鎖在房間裡。而現在,她學會了對錯誤放手,原諒自己。

?

距離泰勒發第一張專輯,已經過去了13年。

有時候,人們對她的打扮、長腿與男友名單的關注,超過了對她本職工作的關注。

並且,儘管泰勒已經拿下了10座葛萊美獎,還是有人對她的實力表示懷疑。

泰勒曾經回應說:

“我想告訴所有的年輕女性:在你的道路上,一定會有人企圖破壞你的成就、利用你的名氣與成績。但只要專注工作,不受他們的影響,你總有一天會達到自己的目標。”

從她的30歲人生建議中,你會發現她一直在練習著不受外界干擾。

她也很少失控、或者失去對生活掌控。你不太能看到她備受打擊的模樣。

重看泰勒的履歷,她是這樣做到的。

Shake it Off

十幾歲女孩的”野心“

泰勒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雷丁市,後來又和家人一起搬到了臨近雷丁的小鎮懷奧米辛。

因為唱鄉村歌曲出道,人們習慣性地將她想象為一位家境平平的“小鎮姑娘”。

事實是,泰勒的父親是美林證券公司的金融顧問,而再往上推三代,代代都是銀行總裁。她的媽媽在當家庭主婦之前也是一位基金從業人員,祖母則是歌劇演員。

這樣的家境,讓泰勒能夠前往距離小鎮176公里的紐約接受聲樂和表演訓練。

最初,她對歌劇著迷,夢想著去百老匯演出。但是,“在紐約試鏡了幾年都毫無成果,我便決定寫歌。”

10歲時,泰勒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道路。

受到其他歌手啟發後,她選擇了鄉村樂,並拽著父母去參加當地的各種音樂節、K歌比賽……她還試著向多家唱片公司推銷自己的demo,但都被拒絕了。

泰勒說:“那裡的每個人都想唱歌、出唱片,我必須找到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12歲時,她開始學習吉他。你或許看到過這個版本的故事:一位電腦維修工教了泰勒三個和弦,她由此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

現實是:這位吉他老師的確是電腦維修工,但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音樂人。他每周二與周四都會去教泰勒彈吉他,每次三個小時。

吉他老師還提起過一個細節:上課時,泰勒的弟弟想吃墨西哥玉米卷,泰勒說“我也想吃”。她的媽媽買回了玉米卷,但隻給弟弟吃,並對泰勒說:“沒人會想看一個胖胖的明星。”泰勒只能吃沙拉。

14歲時,泰勒說服家人搬往納什維爾,那裡是美國鄉村樂的發源地,“是幫我打入音樂界的最好的地方”。

她開始與音樂經紀人打交道,利用放學時間寫歌,並被索尼旗下的一家廠牌簽約了。

可是,這家公司想要等到泰勒18歲時再為她出唱片,泰勒便離開了,她說:“我覺得自己快沒時間了。”

泰勒14歲

第二年,泰勒在一家咖啡店演出時被一位名叫Scott的經紀人挖掘。那位經紀人正準備成立自己的廠牌“大機器唱片”,泰勒成了該廠牌的第一位簽約歌手。

同時,泰勒的父親也購入了該廠牌3%的股份,估值約為12萬美元。在這裡,泰勒終於發行了第一張同名專輯,時年17。

有人說,這是泰勒家最值得的投資。而家人的支持與監督、泰勒的長期訓練與熱愛,便是這項“投資”的隱形部分。

“鄉村女孩“搬到了紐約

在2014年之前,泰勒一直住在納什維爾。

以前,美國鄉村音樂的閱聽人多為白人藍領群體。而泰勒為鄉村音樂帶去了一批年輕的聽眾。《衛報》的記者曾評價說:“她巧妙地賦予十幾歲歲月以一種睿智的、棕褐色的懷舊感……這打開了她的市場,吸引了一批青春期中的女孩,以及一批青春期剛剛逝去的女孩。”

比如,那首《Love Story》就“出圈”了,不僅在美國受到年輕人的喜歡,更成為全世界銷量最高的鄉村歌曲。

一直唱到現在的Love Story

她曾說自己不會離開納什維爾。但是25歲時,她決定改變。

“到了某一個時間點,”她對《滾石》雜誌說,“你如果想要一口氣抓兩隻兔子,那麽你只會空手而歸。”

她的兩隻兔子,是鄉村樂與流行樂,而她準備抓住後者。

泰勒花費2000萬美元在紐約買了一套公寓,她獨自散步,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看展。媒體說,她這是“鄉村女孩”在練習著大都市的生活。

她也表明了自己對於八卦的厭倦,“圍觀我的戀愛生活好像成了一種全民娛樂,而我不想再提供那樣的娛樂素材了。”

當時,泰勒經歷了一年半的空窗期(也不約炮)。她還透露說,自己交男友並不容易:“70%的時候,男人們都通過郵件來邀我約會。”而對方獲得她郵箱地址的途徑,通常是通過對方自己的公關或經紀人。

她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以前,她總是回避這類問題,因為她不想失去男性粉絲。

在音樂上,泰勒希望轉變來得更徹底。當她將那張《1989》交給公司時,公司對她說:“它太讚了,這是你有史以來寫出的最棒的專輯。不過,你可以在裡面加入三首鄉村歌曲嗎?”

在進行選擇與轉變時,泰勒很清醒。她拒絕為專輯加入那三首歌,也不再出席鄉村樂頒獎典禮,不再在鄉村樂電台推廣自己的新歌。

《1989》裡的Blank Space

《紐約時報》這樣評價《1989》:“現代流行歌星——更確切地說,是白人流行歌星——大都是模仿黑人音樂起家的。……但斯威夫特卻完全不受影響;她在這張專輯裡沒有做什麽和她做了什麽一樣重要。

泰勒轉在試圖開辟自己的道路。

也在面對更多“責任”。

比如,她的舉動觸動著音樂產業的“規則”。她曾將《1989》從Apple Music上下架,並寫了一封公開信批評蘋果,指責對方不該在三個月試用期間不給音樂人支付任何費用。

去年,泰勒簽約環球音樂,並在協議中要求保留自己歌曲的版權,以及,環球音樂必須與旗下藝人分享出售Spotify股份的所得。這意味著,她在為自己與其他音樂人爭取更多應得的權利。

再比如,她開始明確自己的政治立場。她說:“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與政治體系和政府部門有關的知識,它們簽署的法案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得到了足夠多的信息之後,她才終於向粉絲發聲,反對種族主義。

接下來,她會有更多舉動。

30歲,她會唱什麽?

人們對“酷”的理解已經變了。

曾經,人們崇拜那些遙不可及的偶像,覺得他們的“完美”很酷。如果按照那個標準,泰勒並不酷。可喜歡她的人,正是喜歡她的“不完美”。

比如,她的舞步曾被認為是尷尬的,但她繼續那麽跳,還能自嘲;她承認過自己曾在空閑時間駕車駛過前任家門口,“就想隨便看看”;再加上她在歌詞裡寫心碎、寫那些嘲諷過她的人,她說,“過去,大家其實是在聽我的日記。”

有人說,泰勒不是那個讓人仰望的對象,而是一個讓人想要與之交朋友的role model。而這就是她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最近,歌迷們猜測泰勒的第七張專輯已經在路上了。

她會唱什麽呢?

對於上一張專輯《Reputation》,有人評價說她的“日記感”已經減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廣闊的視角。

搜索最近的新聞,人們捕捉到她的生活是這樣的:去錄音室、接受採訪、陪男友踏青及參加頒獎禮、曬貓、為一對訂婚的同性戀人朋友彈吉他獻唱……

在最新的採訪中,她還提到了自己在養生、護膚、調酒、做飯,不再用記號筆來畫眼線了。

不再是十幾歲的甜心,也不是二十多歲的風頭無兩的大女孩。

這是快要30歲的、正在面對生活的泰勒。

大概,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轉變時刻。就像泰勒在人生建議裡寫的那樣,回頭一看,發覺自己已經走了那麽遠,失去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整理:yaoyao

Ref:

《紐約時報》:泰勒·斯威夫特向鄉村音樂告別

CNN: Taylor Swift changes her tune on ‘1989’

TheNewYorker: Taylor Swift’s Confessions on “Reputation”

RollingStone: The Reinvention of Taylor Swift

NPR: 'Anything That Connects': A Conversation With Taylor Swift

ELLE: 30 Things I Learned Before Turning 30

視覺014:總想逃跑,卻還在這裡

已全線上市!掃碼直接買

奧黛麗·塔圖專訪 | 埃裡克·索斯專題報導 | 2025,34億

名人的“失神時刻” | 雅庫特往事 | 人偶愛好者 | 德尼羅

京東 當當 亞馬遜 天貓及各地實體書店均可購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