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尚未適應“大資管”競爭格局? 券商資管收入縮水近一成

資管新規落地已一年有余,行業的舊平衡早已打破,新格局正在形成,從券商的半年報數據中,即可見一斑。上半年,券商資管業務淨收入為127.3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淨收入138.88億元下降8.32%。業務淨收入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華泰資管、東證資管和國君資管。

在券商半年報中,資管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的出現頻率頗高。但轉型效果尚未彰顯,從已披露半年報的券商經營數據看,約半數公司的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滑。

頭部券商首提迎戰銀行理財子公司

儘管券商資管的整體表現不佳,但從一些半年報數據看,資管業務對頭部券商的利潤貢獻效應正在顯現。

以中信證券為例,在其各項業務中,上半年營業利潤率最高的自營投資業務為61.88%,排第二的即為資管業務,營業利潤率達49%。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科創板的推出,頭部券商的資管業務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頭部券商紛紛為客戶提供“投行+資管”的一攬子服務。即券商不僅輔導科創企業實現上市,旗下的資管部門也會借此機會為企業客戶提供設立員工持股計劃(參與戰略配售)等服務。據Choice統計,在券商資管上半年新發的權益產品中,科創板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佔多數,有近20隻。

“資管業務對於券商的意義,已不只是帶來業務收入而已,還可通過與其他業務協同,提升公司的整體收入。”某資管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頭部券商看重科創板的增量機會。而且,頭部券商擁有相對豐富和可靠的產品供給,其加速資管業務和產品的轉型時,客戶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在“大資管”競爭格局中,頭部券商有意識地要與新興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展開競爭。

如中信證券首次在其財報中表示,公司資管業務正從資金和資產兩方面努力應對銀行業務轉型帶來的挑戰。具體舉措包括以客戶為中心,為高淨值個人客戶提供與私人銀行差異化的投資管理服務。

日前,中基協在一篇題為《協會2019年下半年工作計劃:正視行業問題 再塑資管行業輝煌》的文章中指出,證券期貨資管業務面臨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新興資產管理機構的挑戰,轉型壓力巨大。

中小券商資管業務壓縮成本艱難過冬

相較而言,中小券商資管部門的生存依舊比較艱難。它們多數還受困於規模大幅縮水、收入下降的寒冬之中,部分中小券商主要靠削減成本來維系資管業務的利潤。

如在上半年,國元證券資管把主要精力放在壓縮通道業務,而主動管理的規模並沒有同期擴張。公司資管部門主要是進行人力成本的削減,反映出轉型的艱難。

此外,由於通道業務膨脹期的歷史遺留問題還待善後,相關訴訟扎堆,也困擾著一些中小券商。如國盛資管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37%,且其擔任管理人的資管計劃“國盛資管神鷹102號天業股份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還可能面臨被投資人追償損失的尷尬局面。

也有券商在壓縮通道業務的同時,盡力擴張主動管理規模。如華西證券上半年的定向資產管理規模同比下降16.74%,屬於主動管理的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同比增長56.76%。不過公司資管收入下滑幅度仍較大,同比減少47.49%,營業利潤率同比也下降9.43個百分點。華西證券將資管業務收入大降歸因於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收入減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