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學基礎知識:腹瀉的分類與區別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比如說連著吃了幾天麻辣火鍋,胃腸道脆弱的,就要拉肚子了;肚子著涼,也可能會拉肚子;有的人拉肚子三兩天就好了;有的人會持續幾個月。我們在醫學上給拉肚子一個更專業的詞,叫做腹瀉。那麼腹瀉作為一個很常見的疾病,你曾經有注意過腹瀉之間的區別嗎?我們在這裡,就來跟著老師來簡單了解一下腹瀉的分類與區別。

按照病因分類,我們將腹瀉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按照腹瀉發生的機制,我們又將腹瀉分為如下幾大類:

1.分泌性腹瀉:為腸道分泌大量液體超過腸粘膜吸收能力所致。霍亂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樣腹瀉即屬於典型的分泌性腹瀉。

2.滲出性腹瀉:腸粘膜炎症滲出大量粘液、膿血而致腹瀉,如感染性腸炎、缺血性腸炎等。

3.滲透性腹瀉:是由於腸內容物滲透壓增高,阻礙腸內水分與電解質的吸收而引起,如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水解即形成腸內高滲。

4.動力性腹瀉:由腸蠕動亢進致使腸內食物停留時間縮短,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瀉,如腸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

5.吸收不良性腹瀉:由腸粘膜吸收面積減少或吸收障礙所引起,如小腸大部分切除手術後、吸收不良綜合征、小兒乳糜瀉及消化酶分泌減少如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腹瀉等。

腹瀉病例往往不是單一的機制致病,可涉及多種原因,僅以其中之一佔優勢。

1. 下列哪項是分泌性腹瀉:

A.細菌性痢疾 B.口服甘露醇

C.霍亂 D.甲亢

1.【答案】A。解析:細菌性痢疾屬於纖維素性炎,以各種纖維素滲出為主,混合壞死的細胞等在腸腔形成一層假膜,故又稱假膜性炎。

以上就是腹瀉的分類與區別,大家掌握了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