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檢中的防癌套餐

導讀:專家認為,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如何有效避免癌症的發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及早發現身體的異常不適,應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

專家認為,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如何有效避免癌症的發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及早發現身體的異常不適,應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

健康檢查不等於防癌體檢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淋巴腫瘤科主任朱軍每周出兩次門診,上午門診一直拖到下午。儘管這樣,還有不少患者加不上號。

朱軍說,隻治不防,越治越忙。不要等到有了腫瘤才來治療,關口一定要前移。

癌症預防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消除或減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發生。二級預防是指癌症一旦發生,如何在其早期階段發現它,予以及時治療。三級預防即診斷與治療後的康復,以提高生存品質及減輕痛苦和延長壽命。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說,從目前收治癌症病人的情況來看,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癌症並不可怕,正確認識癌症,做好一級預防,可以更好地避免癌症發生。

在媒體工作30多年的李先生,部門每年都組織健康體檢。讓李先生不解的是,一次體檢也沒落下的他,硬是沒能早期查出癌症來。

「健康體檢不等於防癌體檢,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赫捷說,前者是為了發現身體上存在的健康問題,但通常不包括腫瘤篩查,後者則屬於專業性的腫瘤篩查。健康體檢雖然也能檢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於對體檢對象和醫生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很容易出現「漏網之魚」。

朱軍說,如果想要全方位排查早期癌症,體檢必須更加全面和完善,還需「加餐」,並且真正確診還需組織活檢及病理檢查。腫瘤體檢需要細緻的影像學證據;同時需要對腫瘤標誌物進行檢測。這些在常規健康體檢中無法達到。

赫捷強調,防癌體檢是一種更加專業的體檢方式,目的是發現早期腫瘤或獲取受檢者高危因素從而預防腫瘤發生的專業檢查方法。到目前為止,腫瘤都有經過醫療實踐證明有效的診斷方法,不同的腫瘤類型需要不同的檢查方法。比如,實性臟器的腫瘤檢查,需要影像學的檢查,空腔臟器需要內鏡檢查,體表腫瘤需要觸診或超聲檢查等。

及早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無疑會使癌症治癒率大大提高。

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蔡建強說,癌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體檢之外,我們應該多留心身體的某些細微變化,捕捉蛛絲馬跡。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膚、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觸及的硬結或不消的腫塊,在不明原因的不適持續兩周,就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長時間的身體不適,一定不要堅持,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高危人群須定期篩查

究竟什麼樣的人適合腫瘤篩查防癌於未然?

朱軍強調,「如果每個人都要去做防癌篩查,甚至列為一項帶公益性質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沒病去『找病』,這樣既不切合實際,更不符合當前國情,也沒有這個必要。如果納入醫保報銷的話,也負擔不起。防癌篩查一定要針對特定的高危人群,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如果有吸煙史,每天抽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大於20的話,一定要做肺癌的篩查。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王寧認為,癌症篩查除了考慮經濟條件外,成熟篩查技術是關鍵。要通過篩查能夠發現早期癌症,並能夠實現早診早治,如此篩查在技術上才是可行的。

王寧在2012年曾爭取了11萬元的經費,從312名肺癌高危人群中篩查出3名肺癌患者。這次篩查通過低劑量螺旋CT平掃的方式進行檢查。一次CT相當於做30次X光,篩查將輻射的劑量降到最低。CT影像由於造影劑劑量低,影像不太清楚,擔心漏掉而由雙人簽字認可。

我國是個B肝大國,病毒攜帶者1個多億。25%的攜帶者會患有肝炎,最終會發展成為肝癌。每年有40多萬人死於肝癌。作為肝癌專家,蔡建強認為,對於肝炎患者,通過每年一次的定期篩查,肝炎發展成肝癌的鏈條就可以阻斷。國家應建立專項經費,用於基層醫生的培訓和設備的購置。

赫捷認為,適合做防癌體檢的人群(癌症高危人群),包括具有家族遺傳因素的、有不良嗜好的人群、某些與癌相關的慢性病、職業易感人群和個體特殊易感人群。

他認為制定防癌體檢計劃十分必要。儘管每種癌的高發年齡段各不相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癌症的患病風險會越來越高。50歲以上的人士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防癌體檢,有些高危人群還要根據醫生的建議,每半年做一次檢查。

對於30—50歲之間的人士,赫捷認為,目前我國癌症發病有低齡化的趨勢,中青年人也不宜忽視防癌體檢,過了30歲就應該制定自己的防癌計劃,屬於癌症高危家族的人士應從20歲開始就進行防癌。

樹立健康生活方式

癌症是抽出來的。臨床數據顯示:與吸煙有關的癌症約佔30%。吸煙不僅與肺癌有關,與口、咽、喉、食管、胃、胰、肝、膀胱、尿道、宮頸癌等均有關。煙草中有4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跟癌症相關的有69種。

癌症是吃出來的。與飲食有關的癌佔35%。鹹魚、鹹菜等醃製的食品中有大量的亞硝胺。高脂肪飲食與結腸、乳腺、攝護腺癌有關;食物中纖維素少與結腸癌有關。

王寧說,以前我國食管癌高發,人們吃糠吞菜,吃的粗糧比較多,容易劃傷食管。劃傷的食管來不及得到修復,長期累積下來,容易患食管癌。

如今生活好了,吃肉吃得多主食吃得少,產生的廢物少,在大腸中沉積的時間長,產生的毒素多,患結直腸癌的比率大增。類似食管癌這種「窮癌」在大城市中已經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結直腸癌等「富癌」患病比例的上升。

然而,遠離癌症並非「空話」。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提供了數據支持。他說,我國總體癌症死亡中的57.4%可預防與避免,明顯高於全球35%的平均水準。與慢性感染和煙草有關的癌症風險分別是29%和22%,這兩個風險如果得以控制,可以大大降低患癌風險。

喬友林指出,我國最常見的感染致癌因子是幽門螺桿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頭瘤病毒,這不僅取決於普遍的疫苗接種、公共醫療保障與公共衛生水準的提高,更取決於每個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