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折疊屏”手機只是看起來很美:這是未來之戰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秋手機設計同質化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折疊屏”概念從出現到如今的大火,不僅點燃了眾多廠商尋求突破和創新的熱情,還加快腳步布局以搶佔先機。在今年的MWC大會上,三星、華為、柔宇、努比亞紛紛推出多款折疊屏產品。

TCL也參加了這場賽跑,其折疊屏終端產品也在MWC上展出,但TCL卻稱明年才會正式推出第一款折疊手機。TCL通訊全球產品中心總經理李炫弘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折疊屏將是未來十年,通訊終端設備主要形態。現在使用場景的思考、軟體配套的開發,以及生態的搭建,還需要時間考驗,成本也需要下調到一定的水準,才能普及。”

“2020年這場戰鬥才真正開始,”李炫弘判斷,他加入TCL之前,曾擔任中國三星設計院長、Google高級總監,在領域內擁有18年的工作經驗。

“兄弟”聯手

雖然今年注定是折疊屏大火的一年,但外界對其態度確是冰火兩重天。第一觀點創始人吳茂林對記者表示,“這只是廠商的一種行銷策略行為”。

而作為TCL通訊全球產品中心總經理,李炫弘卻有不同看法,“折疊屏技術是大趨勢,創新會隨著5G時代到來而加速前進,螢幕技術也會不斷升級。”

TCL手機的生存經歷極為波折,早年也曾輝煌過,但好景不長,後來其業務急轉直下,雖然2015年也曾自救,將品牌轉型作為首要戰略,但業績卻一直不盡人意。

而此次,TCL通訊能否借力兄弟產業華星光電的折疊屏,獲得“重生”?

記者採訪了解到,2017年底,TCL通訊全球產品設計中心的設計師們,已經開始與研發技術團隊,攻克並兼顧折疊屏功能以及外觀的相關技術。而給TCL通訊供屏的是其“兄弟”公司華星光電,後者在2017年6月就開始探索AMOLED折疊屏領域,投入資源、資金,在技術和研發上突破量產的限制。

設計師們前後共做了幾十個外觀及功能模型,經過反覆的驗證、修改,與結構工程討論、開模、修模,才研發出DragonHingeTM的轉軸。在今年的MWC展會上,TCL通訊也展出了採用其DragonHingeTM技術開發出的多款折疊屏設備形態。“目前,華星光電是國內第一條主攻折疊屏顯示屏的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量產後月產能可達到4.5萬大片玻璃基板,4.5萬的產能相當於一個月約1350萬個手機屏,且今年將開始投產。”李炫弘稱,“兄弟”聯手是執行集團的“整合策略”,華星光電一直以來,也都為TCL電視和手機產品供屏。此次,雙方業務垂直整合與無縫對接,將使TCL通訊成為在顯示技術上擁有自主權的手機廠商之一。

而在折疊屏的江湖,最近算是熱鬧非凡了。去年10月,柔宇科技搶發了首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今年1月小米宣布做出了全球第一台雙折疊手機,且還停留在工程機階段,隨後柔宇與小米產生了技術方面的爭論。2月21日,三星在美國發布了折疊屏手機GalaxyFold,幾天后的MWC展會上,華為MateX也亮相其首款折疊屏手機、努比亞推出折疊屏產品努比亞α等。“在繁華的背後,是大家對新技術的一種嘗試,”在吳茂林看來,但目前還沒有真機上市,所以還不能具體評判哪家產品的體驗會更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只是廠商的一種行銷策略行為。華強北一經銷商對記者表示,目前暫時還沒有接到折疊屏手機上市的消息,比較平靜,估計三月上旬開始廠家才會做渠道鋪墊。

小批量生產

折疊自如的顯示屏、耐用的機械外殼和全新的配套用戶體驗,這些都考驗了整個產業鏈上下遊廠商的技術能力。但從起初的構思到形成草圖,從完成一台折疊屏手機再到可以量產都並非易事,其間需要經歷繁瑣的步驟及工序。

TCL通訊的手機設計師對記者說,剛接觸到柔性屏時,就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這塊柔性‘面料’,如果不能與逸動的機身完美貼合的話,那將會是一個遺憾……”

但在折疊屏手機設計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不少,李炫弘透露,最關鍵的設計還是鉸鏈技術,因為折疊鉸鏈的機構技術,需要兼顧折起來時的縫隙控制、打開時螢幕的平整度,以及打開過程freestop的機構能力控制。“在採用DragonHinge鉸鏈技術的系列產品中,我們與華星光電一起開發了螢幕與轉軸機構‘全貼合’的設計,這樣在機身折彎的過程中螢幕如影隨形”。李炫弘說,折疊開合次數是需要對螢幕的柔性、鉸鏈的耐用性和貼合的考研,是需要經過反覆折疊開合驗證的,目標是可以做到20萬次。”

此前TCL通訊和華星有一致的認知,折疊屏手機中最難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完美解決螢幕和轉軸的集成關係,從而保證螢幕經久耐用,最大化產品的使用壽命。

經過對柔性屏和精密折疊機構研究之後,做了目前的兩個功能樣機驗證:龍骨形鉸鏈樣機和蝴蝶型鉸鏈樣機。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保證螢幕在折彎的全過程中不被拉伸,“對於只有零點幾毫米左右厚度截面中要找到一個叫做‘中間層’,我們給他取了個名字叫‘畢達哥拉斯層’,”李炫弘表示,它決定了完美折彎軌跡的設定,而為了找到它,我們經歷了半年的反覆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兩個團隊也一起做了無數次嘗試。

而隨著各家廠商的硬體難題的解決後,尋求對應的軟體解決方案,構建相關互聯生態系統成為趨勢。“折疊屏設備如果要實現更大的出貨量,還必須要克服軟體和應用場景的調整,這樣才能刺激更多的用戶,去更換自己手中的手機。”李炫弘說。

此前,胡柏山曾在NEX雙屏版會上對媒體表示,2019年很多廠商都會小批量做一些折疊屏手機,但他判斷一定不會很大量級的產品出來。而三星GalaxyFold預計2019年第二季度上市,華為MateX預計將於2019年年中上市。“發布手機後卻延遲發貨時間,這說明實現產品量產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產業研究院孫燕彪對記者說。

手機未來之戰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位業內人士就對記者表示看好折疊屏,2019年起,折疊屏是手機外觀的新趨勢,也將是5G手機形態的一個發展方向。一位研究所電子分析師稱,現在柔性OLED屏廠商競爭激烈,從邊緣曲面屏到折疊屏也是顯示技術演進的趨勢。奧維雲網總經理董敏說,去年國家在柔性屏方面重金加碼,且目前面板廠商,也亟需新的產品形態獲取新的利潤。而在未來形態探討上,柔性屏下一步是折疊,再往下走將是全彎曲,這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強的視覺衝擊。

而在今年的MWC大會期間,各廠商大佬也集體對折疊屏表態,OPPO副總裁、中國大陸事業部總裁沈義人稱,“折疊屏現階段本質上更像一個翻蓋手機”,現階段折疊屏沒有達到一個成熟商業化產品的價值。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則質疑,“很多廠商依然在做PPT產品”,將產品在玻璃罩子裡,我不知道是讓產品跟客戶隔得遠一點,還是怕客戶知道了真實的體驗。最早上市可能都得半年以後,價格也是高高在上。

胡柏山此前也曾表態過,他不認為2019年柔性屏會很火,“在技術上不能有明顯的缺陷,要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另外還要跟價格有關係,成本降不下來。”

從已發布的折疊屏手機來看,三星發布的GalaxyFold的定價1980美元(大約1.3萬元人民幣),比iPhone最貴的機型的頂配價格還高出500美元,而華為MateX的定價比三星的定價還要再貴出約620美元,報出2299歐元(大約2600美元,1.75萬元人民幣)的高價。目前廠商無疑要面對成本與用戶體驗上的挑戰。“現在折疊屏還不是成熟型產品,而且定價高昂,(上市後)應該不會掀起熱潮。”上述深圳華強北經銷商說。通信專家付亮對記者表示,現在的折疊屏手機性價比低,建議一年半後再買。

“未來,折疊屏手機最大的發展空間就是互聯網,因為可能要做出全新的應用,所以關鍵點就在於他們能不能快速形成自己的開發者陣營,這就需要品牌的號召力,這也是形成各自護城河的一個最好機會。”孫燕彪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