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積金存廢之爭再起,未來何去何從?

今年2月以來,住房公積金再次上演“存廢之爭”,5月,中央定調,明確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而非簡單的取消。7月,各地迎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新一輪調整,已有約25個省市上調公積金繳存基數及貸款額度。

站在不同的立場,市場一直存在兩種聲音。一部分人以為企業減負為名,建議取消公積金;而一部分人認為公積金作為民生保障的一部分,能夠減輕工薪階層購房及租房壓力,應上調繳存基數。

我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從企業減負和員工實際提取率的角度來說,取消公積金也未嘗不可,但是需要一個替代品。

本 文 約 2810 字 閱 讀 需 要 8 min

01

兩種聲音對立存在

公積金取消的呼聲源起於今年2月份,當時處於疫情爆發期,黃奇帆撰文指出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

他認為,我國房地產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為提供房貸的主體,住房公積金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將之取消可為企業和職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在北京的中小企業主高健確實也有類似的訴求,他認為,在疫情期間,公司營收幾乎為零,每月超1萬的員工公積金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健介紹,疫情期間,由於公司主營業培訓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企業收入斷崖式下跌,“即使按照最低繳存比例每月差不多有一萬元的公積金支出,一年就超過十萬,雖然每個月不是很多,但是一年下來也佔了不少成本。”

供職於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員工李潔認為,企業不能以降成本減負為由,損害員工利益。對於個人買房者而言,公積金買房的貸款利率要比普通的商業貸款利率低很多。

2019年年初,李潔買房時使用公積金和商業貸款組合貸,公積金貸款額度30萬元,利率僅為3.25%,商業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5%,貸了90萬元,按照等額本息的方式計算,組合貸貸款總額比純商業貸款少了12萬左右。

02

超70城調整公積金相關政策

過去幾年,住房公積金確實在房地產市場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資金利用率不高、繳存額度低、覆蓋範圍相對較窄等問題。

綜合來看,上半年公積金政策的調整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以緩解疫情期間企業壓力為主基調,如廣東省、河南省和浙江省均已在省會層面頒布調整政策,基本集中在疫情期間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緩繳公積金等。

5月18日,《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發布,明確提到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住房公積金迎來第二波調整周期,全國各地相繼發布通知,調整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繳存比例和月繳存限額。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70個城市頒布公積金相關政策,其中超過25個省市上調公積金繳存基數及貸款額度。

在公積金貸款額度調整方面,不少城市根據本地樓市情況,上調或下調了公積金貸款額度。其中,揚州要求將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從35萬元恢復至50萬元,寶雞市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40萬元提升至50萬元;無錫則將公積金貸款最高貸款額度從此前的50萬元降至30萬元。

此外,多個城市普遍提高了租房提取額度。比如,甘肅、濟南、桂林、南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袁倩供職於北京一家中小企業,按照最低繳存比例,每月個人和公司繳存額度有1200元,按照季度提取每季度有3600元,基本上可以抵三分之一的房租。王嘉在一家國企,繳存比例相對比較高,每月有差不多2400元,基本上可以抵消房租。

還有部分城市在政策明面擴大了公積金的使用範圍,比如增設電梯,改造工程竣工驗收等。

03

公積金提取人數佔實繳人數40%

目前來看,住房公積金的提取率並不高。《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住房公積金繳存額23709.67億元;全年住房公積金提取人數5648.56萬人,提取額16281.78億元;發放個人住房貸款286.04萬筆,發放金額12139.06億元。住房公積金貸款和提取人數佔實繳職工人數僅為40%。

多位受訪者明確表示,公積金账戶裡的餘額在他們看來是“花不到的錢”。劉暢在廣州一家公立學校,每月部門和個人繳存額度超過2500元,工作四年之後,公積金账戶餘額超10萬元,但她目前用不到這筆錢

和劉暢一樣,徐晨是安徽某縣城公務員,部門和個人繳納比例是12%,繳存比例相對較高。徐晨沒有提取公積金账戶餘額的理由是,“取出來也被花掉了,還不如存在裡面,需要的時候再提取出來。”

同時也有不少購房者因為繳存比例和繳存額度的限制,在貸款方面也增加了不少壓力。

李潔在杭州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額度是50萬元,相對比其他城市,杭州的額度相對較高。但由於公司繳存的公積金的時間較短,加之繳存比例較少,他只能貸到30萬元。

04

若取消公積金需推出可替代產品

對於此次公積金的存廢之爭,我們認為,如果今天要取消公積金,那是否應該頒布一個可替代產品?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旨在通過企業和個人共同儲蓄,為購房職工發放低息貸款,進而提高居民住房消費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從企業減負和員工實際提取率的角度來說,取消公積金也未嘗不可,但是需要一個替代品,如“住房保障銀行”。

2014年,住建部曾提出要建立建設住房保障銀行。即在修改《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基礎上,采取適當方式將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升級為住房保障銀行。

建立中國住房保障銀行有兩大好處:首先它作為住房保障性專業銀行,有大量吸收存款的可能性,可以獲得充分的資金,使住房保障得到基本的融資支撐;其次是住房保障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可以以優惠的貸款利率服務於住房保障,降低住房保障的融資成本和運行成本。

同時,也可借鑒國外的住房保障模式,如美國會根據各種要素算出一個“家庭收入中值”,低於其80%,即為低收入家庭,政府會通過補貼房租,或通過購房稅收、利率優惠等,保障他們的購買力;

德國則由國家銀行牽頭,組建了住房儲蓄銀行,每個居民都必須參加住房儲蓄。當儲蓄額達到所需貸款額的40-50%,便有資格貸款買房。這種強製性的住房儲蓄政策,使得德國人只要按部就班、辛勤工作就能買得起房子。

只有出現一個相應的能夠替代原本公積金在住房貸款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產品,公積金的取消才是可行的。若非如此,公積金政策應當被保留。

05

對首次置業的剛需群體應不設上限

從目前的公積金政策來看,有一定的改進和調整空間,如對首次置業的剛需群體,只要首付款比例符合法規、還款條件符合,公積金貸款申請額度都應不設上限,而不應受到個別城市單筆公積金發放額度限制。對二套房,二次購房申請公積金貸款,可給出一個上限,確保這項制度對繳納人群和購房人群的公平。

公積金貸款期限要適當延長。公積金貸款期限越長,還款壓力越小,對購房剛需群體來說是好消息。

為增加公積金使用率,還可以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適度增加公積金適用範圍,拓寬公積金用途。

隨著城市之間人才流動加劇,在未來的公積金制度改革中,為吸引人才,城市圈或都市圈的城市中,公積金可以執行互認互貸政策。

還可盡快推進公積金抵押貸款證券化(MBS),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早就在業內呼籲很高,在這個方面的步子應該邁得更大一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高健、李潔、袁倩、劉暢、徐晨為化名)

2020年上半年頒布公積金相關政策的城市匯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