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不愛收拾玩具?家長可以這樣試試

家有幼兒,玩過的玩具不收拾,用過的東西到處亂扔,家裡亂糟糟的一片……相信這會讓很多父母都煩心。其實,這一切卻不是寶寶的錯,而是家長沒有引導好,沒有堅持培養寶寶好習慣所致。若想改變這一局面,家長不妨用遊戲的方式,培養寶寶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寶寶不願收拾玩具的原因

1.

認為是件很麻煩的事

寶寶玩玩具的過程是快樂、輕鬆的,哪怕在玩中需要動腦筋,也不會覺得累,而隨著玩耍的結束,需要和快樂滿足了,這個過程就劃上句號了。此時,如果寶寶被要求收拾玩具,他們就會認為是很麻煩、很累人的事。人的天性是趨於懶惰、貪圖安逸的,寶寶收拾玩具和大人收拾碗筷一樣,會覺得累和麻煩,只是,大人有責任感的驅使,而寶寶卻沒有。

2.

大人讓步助長了寶寶的懶惰

家長用各種辦法督促寶寶收拾玩具而無效時,最後還是自己收拾了事。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在告訴寶寶:我拿你沒辦法,我讓步了。這樣做,讓本來就不願收拾玩具的寶寶更加依賴父母,推脫責任,滋長惰性——不收拾沒關係,反正有大人收拾。

家長應對策略

1

把收拾玩具變成遊戲活動

幼兒都有泛靈心理,即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成是和人一樣有生命、有情感的。利用這點,家長可以用擬人化的語言引導寶寶收拾玩具。比如,家長可以先準備好裝各類玩具的箱子或小桶,貼上「交通工具」、「積木」、「動物園」等圖畫標識,給寶寶示範:「這些玩具都有自己的家,現在我們把這輛汽車送回它的家」、「我把這隻小狗送回動物園,動物園裡有很多小夥伴在等著它」,然後鼓勵寶寶和你一樣操作。至於一些不好分類的玩具,專門找一個「家」統統放進去。這種遊戲可以鍛煉寶寶的分類能力,幫寶寶學習給物品歸類。

另外,家長也可以把收拾玩具變成比賽活動。可以準備兩個相同的箱子,用來放同一類玩具,然後家長和寶寶比賽,看誰往各自的箱子裡放的玩具多,直到搶完為止。最後,再數數誰箱子裡的玩具多誰就贏了。這樣一舉兩得,寶寶既收拾了玩具,又學習了數數。

2

用選擇法培養寶寶責任心

當寶寶不收拾玩具時,家長不必打罵、嘮叨、指責,可以給寶寶兩個選擇:「把玩具放回玩具桶裡,然後明天可以繼續拿出來玩;如果你不收拾玩具,媽媽會幫你收拾,但你明天就不能玩這些玩具,要等一個星期以後才能玩(明確哪天)。」讓寶寶二選一。如果寶寶選擇了前者,就要讚揚寶寶有責任感;如果選擇了後者,就要「君無戲言」,說到做到,讓寶寶知道你的「厲害」。這也是一種「延遲滿足」教育,培養寶寶的耐心。

3

用情感打動法引導寶寶

有時,家長還可以用情感打動法來引導寶寶主動收拾玩具。比如,可以裝作要哭的樣子對寶寶說:「寶寶要到床上睡覺,還有被子蓋著多暖和啊。可是布偶人陪寶寶玩了一天,現在卻要在冰冷的地板上睡一晚,多冷、多可憐啊!」

這時候,寶寶大多會有惻隱之心。家長可以接著說:「我們帶它到它的小床上去睡好嗎?」小床在哪兒呢?這就要家長事先布置好放玩具的地方,或者和寶寶一起來準備各種玩具的「小床」。

在引導寶寶送玩具「上床」之前,家長還可以通過感謝玩具來培養寶寶的感恩之心。比如教寶寶說:「布偶人你好,陪寶寶玩了一個晚上,你辛苦了,一定很累了吧,現在,我們送你到床上好好睡一覺。」

此外,把玩具收拾好歸位後,家長不要忘記帶寶寶欣賞一下整潔的太空,這也是對他(她)勞動的精神獎勵:「寶寶,你看,現在所有的玩具都被我們擺放好了,這麼整潔多好呀,你真棒!」

相信家長通過以上種種的引導和培養,寶寶收拾玩具的好習慣就會逐步養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