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天才少年”導師:不要隻關注年薪

“過分關注年薪的報導鋪天蓋地,已經給張霽帶來不小壓力。希望媒體不要總以多少年薪為導向。”

8 月 5 日,以年薪 201 萬元入職華為的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張霽的導師周可教授,對 DeepTech 如是稱。

圖 | 張霽

周可表示,“天才少年”固然可以激勵同學們做好科研,但僅僅關注年薪是不夠的。他認為,做科研是老老實實的工作,科研本身也存在很多樂趣。現在中國大企業的技術需求很旺盛,為科研提供了實際系統和實際數據,這是科研人員的幸運。但張霽畢竟剛參加工作,後面的路還很長。

據了解,張霽是湖北鹹寧人,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讀博期間主要在該校計算機存儲實驗室做研究,目前,該實驗室已經躋身全國頂尖水準。

而張霽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AI for System,讀博期間他還曾去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訪問,後在阿姆斯特丹大學 INDE Lab 進行博士後研究。

談及對該生的印象,周可表示,張霽最大的特點就是主動學習能力強,他對於新知識有一種強烈渴求,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在該校學習期間,張霽曾被周可派去騰訊實習,並聯合後者發表過論文成果。

概括來說,他以第一作者在 ATC、DAC、ICPP、SIGMOD、VLDB、IEEE TPDS 等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其在數據庫和磁盤故障預測方面,已經做出一定成果。

在數據庫方面,他寫的關於強化學習數據庫調優的論文,曾發表在數據庫頂會 SIGMOD 上,該會議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舉辦。他寫的採用蒙特卡洛樹搜索、來進行數據庫查詢優化的文章,則發表在另一數據庫頂會 VLDB 上。

其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 SIGMOD 的論文《使用深度強化學習的端到端自動雲數據庫優化系統》(An End-to-End Automatic Cloud Database Tuning System Using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講述了利用深度強化學習(RL)設計端到端的 CDB 自動調諧系統 CDBTune 的成果。

圖 | 深度強化學習元素與 CDB 配置調優的對應關係

這項成果緩解了現有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配置自動調整工作中的四大難題:其一,CDBTune 能以端到端的方式優化整體性能;其二,在大規模高質量地訓練樣本時,獲取樣本變得更加容易;其三,在連續空間中有大量旋鈕,它們具有看不見的依賴關係,在這樣的高維連續空間中,相比現有數據庫管理系統,CDBTune 可以推薦更合理的配置;其四,在雲環境下適應硬體配置和工作負載的變化方面,CDBTune 的適應性更強。

之所以能實現以上功能,是因為 CDBTune 利用深度確定性策略梯度法,來尋找高維連續空間中的最優配置。其還能在有限的樣本數下學習旋鈕設置、並完成初始訓練,這減輕了大量樣本采集的困難。此外,CDBTune 用深度強化學習中的獎勵反饋機制代替傳統的回歸方法,實現了端到端的學習,加快了算法的收斂速度。

圖 | 用於 CDBTune 的深度確定性策略梯度(DDPG)

該論文的實驗結果表明,與最先進的調優工具和真人數據庫管理員專家相比,CDBTune 可為各種工作負載提供優越配置,在性能上其具有更高吞吐量和更低延遲等兩大優勢。另外 CDBTune 在運行環境發生變化時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這篇論文僅是張霽眾多論文中一篇,過硬的科研能力,是華為向其拋出華麗橄欖枝的主要原因。而他和華為的結識,起源於一次國際會議。

為加入華為,拒絕 360 萬更高薪資 offer

為加入華為“天才計劃”,他一共經歷 7 道程序:簡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幹部長面試、總裁面試和 HR 面試。

據了解,華為 “天才計劃” 主要招聘方向是 AI、智能終端、雲與計算、智能汽車和智能製造等人才。該計劃始於 2019 年 4 月,華為 CEO 任正非當時在內部講話中提到,2019 年華為將從全世界招進 20-30 名天才少年,2020 年則計劃從世界範圍內招聘 200-300 名。他表示:“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目前,華為 “天才少年” 的工資按年薪製發放、並分為三檔,最高檔薪資可達 201 萬元,張霽入手的正是最高檔薪資。據華為官方信息,該公司目前約有 19.4 萬員工,業務遍及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 30 多億人口。因此,幾百人的“天才少年”,對於這家員工總數比部分中國小鎮的總人口還多的超級大公司,的確顯得十分寶貴。

談及本次高額年薪入職華為,張霽對媒體表示“肯定有壓力”,同時他說“選擇華為最主要原因是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想這在很多我了解到的公司裡是很難具備的,但是華為可以做到。”

他還表示,在華為最艱難的時候加入,也是希望能為華為做一點貢獻,他坦言自己並非所謂的天才少年,只是一個普通人。他認為華為既然開出如此高薪,肯定對自己的期望也比較高。

儘管求職時從未投過簡歷,但還有企業向他開出 360 萬年薪,阿里巴巴、騰訊和 IBM 也發來 offer,但他認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華為比較匹配。

對於華為公司的狼性文化,張霽也有著自己的見解:“在公司就應該做好每一件事,如果一個人抱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996 絕對不是絆腳石。”

在總結面試經驗時他表示,“天才少年”招聘主要看重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而他正好在博士期間發表過多篇論文。不過他也表示,華為不是一個唯論文、唯學校的公司。

頗為意外的是,張霽在本碩期間,並非傳統觀念中的名校學子。本科時期,張霽在一所三類本科院校武昌理工學院電信專業讀書,碩士就讀於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武昌理工學院在近日的一篇報導中這樣描述張霽,“無論是上什麽課程,他永遠義無反顧地選擇坐在第一排,做一個認真聽講的好學生。空閑時間經常帶著書本去學校圖書館自習,抱著書本啃,如癡如醉,樂此不疲。”

但張霽並未“書呆子”,本科期間還曾是學校的“校園十佳歌手”,體育上打得了網球、攝影玩得了單反、繪畫畫得了國畫。據悉其出生於一個縣城教師家庭,可以說他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

如果說科研實力,是他高薪入職華為的主要原因,那麽華中科大和華為的合作淵源,則起到些許輔助作用。

全球僅有 4 人獲得 “天才少年” 最高檔年薪,3 位來自華中科大

目前,全球僅有 4 人拿到華為 “天才少年” 最高一檔年薪,含張霽在內共有 3 位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圖 | 三位 “天才少年” 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事實上,該校和華為的淵源由來已久。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夏松,在騰訊新聞話題欄目《Q問》平台參與互動時表示:“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的郭平(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等十多位校友在華為公司擔任重要職務,為華為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表示,近年來華為在該校聘用畢業生的數量,保持在每年 300 人左右。據統計,有超過 10000 名該校畢業生曾就職於華為。目前華為在職的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數量在 5700 人左右,這甚至推動了華為武漢研究院的成立。

2019 年 5 月,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華為,共同建設兩個聯合實驗室,研究方向分別為先進光技術和記憶體件,而這樣的實驗室全國只有 8 家。

談及多名高材生入職華為,夏松表示人才成長離不開 3 個方面:個人努力、學校培養、行業發展。這三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而對於本次張霽入職華為,給網友帶來的“羨慕嫉妒恨”,夏松回應稱這是一種肯定,但人才的價值不能僅僅用金錢來衡量。這些同學成功的背後,有國家、企業希望掌握核心技術的求賢若渴和他們超出常人的艱辛努力。

談及張霽等優秀學生的培養,他的導師周可告訴 DeepTech,博士生的培養主要是對其學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計算機專業是一門工程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博士生在實際工程系統中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創新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做到工程和學術的統一。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大學生要具備模塊開發能力,碩士生要具備系統開發能力,而博士生則要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具備學術創新能力。

通俗地說,碩士生只需要運用已有方法和技術,設計並開發一個系統來解決問題;而博士生要在碩士生的基礎上,在遇到已有方法和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去創造一種新技術來解決該問題。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華為給出的高薪,或許會讓其他老員工感到薪酬倒掛,而華為巨資 “購買” 的正是張霽等博士生的科研能力,這未必是其他員工具備的,因此張霽的加入,更像是人才引進。

只是他作為畢業生的 “萌新” 身份和巨額年薪的反差,難免讓資歷更老的人感到些許 “不平”,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愛因斯坦 26 歲即提出狹義相對論。有些人的少年,注定異於常人。而張霽的經歷,更是讓人看到,優秀的科研成果並非“985”“211” 的專屬。雙非大學生,也可以逆風飛翔。

-End-

參考:

https://dl.acm.org/doi/abs/10.1145/3299869.3300085

http://www.wut.edu.cn/html/news/2020/0728/13517.html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