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發布:有風雨也有彩虹

6月20日,在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中國電影家協會正式發布《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導演尹力,產業研究報告調研組主要成員、資深市場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藩,以及《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國際版)》合作夥伴美國電影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了發布活動。

《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報告》對2018年電影產業發展現狀、電影投融資、電影產品、電影製片、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電影市場與票房等領域給予梳理和分析。

《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發布現場

劉嘉教授在現場為來賓們解讀了報告的部分重點結論。

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609.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06%,銀幕數達到60079塊,自2015年起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全年共上映516部新片,其中國產片398部,進口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18部影片。國產片票房為378.97億元人民幣,佔比62.15%。全年總觀影人次為17.16億人次,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中國電影產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

劉嘉現場解讀報告

《報告》認為,2018年電影管理部門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向協調化和高度化發展,電影產業化改革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了電影在國際視域中從“追跑”向“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

劉嘉指出,去年全球電影產業410億美元,北美119億美元,中國90億美元,其他地區202億美元,“世界電影市場三分天下格局形成。北美、中國兩大市場成為全球市場兩大支柱。正是中美兩大市場在2018年都有良好表現,拉動了全球影業整體增長了1.2%。”

2018年中國的銀幕數量已超過6萬塊。

而2018年的中國市場,可以概括為,“幾經風雨,又見彩虹”,產業報告中對市場風波進行了詳細分析。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也遭遇了資本退潮的危機,增速放緩,一些上市影視公司市值大幅縮水,許多項目計劃擱淺。針對資本青睞並砸重金的古裝、大IP、大製作的電影在2018年票房中的頻頻失利,《報告》認為,隨著中國觀眾獲取影片信息渠道的增加,常規的宣傳行銷對觀眾的影響力開始減弱,口碑和內容質量成為影片成敗的決定因素之一,表明中國觀眾日趨成熟和理性。

同時,在資本退潮的大背景下,中國電影人交出了十幾年來最好的創作成績,電影市場趨於成熟,觀眾享受到了十幾年來電影界改革的實踐成果,中國電影創製在開拓思路、拓展題材、工業化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不是藥神》《找到你》《紅海行動》《暴裂無聲》《春天的馬拉松》《狗十三》等一批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現實,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反響;反映電影工業實績的類型電影《流浪地球》《無雙》《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等作品既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也表達了主流的價值觀;探索電影語言和人性深度的《邪不壓正》《一出好戲》《阿拉薑色》《無名之輩》表現出探索者的不懈追求。這其中,不少是新人新作,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此外,資本退燒也逐漸消弭了困擾行業許久的“票補”頑疾給市場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們限制票補取消票補讓我們的發行回到健康的狀態,讓我們影片的內容和口碑成為票房成功的一個真正的動力。”

同時,報告中也體現了中國電影觀眾群體所發生的變化。“我們觀眾的年齡,特別是主流觀眾年齡,開始有所上升。這個跟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在市場逐步增多有比較大的關係。”更多29歲以上的觀影人群,甚至是中老年觀影群的增加也為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提供了更豐厚的土壤。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藩則針對報告對現場從業者提出,“從業人員需要一點信心,我覺得這個電影節最需要傳達出來的就是對於長期趨勢的信心。”劉藩指出,“好片子需要土壤,一方面需要投資人給創新以試錯的機會,投資人要有情懷有胸懷,同時電影人需要藝術創新的勇氣,需要匠心孜孜不倦去打磨,同時電影行業也需要管理層的一點寬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