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32塊“成語積木” 拚一部中國歷史

想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又不知從何下手 ?

想培養孩子的觀察和思考能力,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

想讓孩子了解一些傳統歷史文化知識,打點童子功 ?

想讓孩子學點成語,增加詞匯量,將來用得上,可死記硬背孩子不愛學,學了也記不住 ?

“ 創意講成語 ”的365 個成語故事音頻,能解決所有這些問題。

632 個成語

大幅提高漢語詞匯量

365 個成語故事,將詳細講解共 632 個成語。

其中不但涵蓋了目前小學階段的常用成語,還汲取了《幼學瓊林》、《龍文鞭影》等古代童蒙讀物中仍然常用、鮮活有趣的精華部分,並比照了台灣地區小學階段常用成語的內容,綜合編纂而成。

研究顯示,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其他多種智能是互動共同發展的,一旦語言能力有所提高,則孩子接受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就會提高,空間感、創造力、社交能力、數學能力等其他能力才會相應地獲得發展。

也正因為如此,開口說話的年齡小、記憶力強、詞匯量大,才被專家普遍認為是多數天才兒童共同具有的特徵。

所以,增加孩子的詞匯量,不僅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在孩子大腦發育的窗口期,培養其他智能,提高智商。

好好365 個成語故事好好

圍繞人物聯想記憶

一個個成語,就像一顆顆寶石,是漢語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形成的精華,不論說話還是寫文章,使用得當,往往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還有一點,成語和寶石也很像,那就是 —— 它們都有集中產生的時間。

先秦兩漢,是華夏文明蓬勃發展的輝煌時期,也是一個成語 “大爆炸” 的時代。

孔、孟、老、莊等諸子百家,春秋戰國的將軍謀士們,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成語,僅孔子一個人就貢獻了近 100 個。

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出身太學生,是中國歷史上學歷最高的皇帝之一。推心置腹、握手言歡、披荊斬棘、差強人意、有志者事竟成、疾風知勁草、樂此不疲、旗鼓相當、置之度外、得隴望蜀、難能可貴 …… 這些今天我們時不時就會脫口而出的成語,都來自這位 “ 高學歷” 的皇帝。

司馬遷寫給朋友的一封信——《報任少卿書》,就創造了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奮不顧身、學究天人、一家之言、九牛一毛……等眾多成語,更別說堪稱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的《史記》了。

365 個成語故事,根據中國成語產生的特點,進行了特別設計:

短故事,每集圍繞一個成語,講一個短故事,時間長度 3 分鐘左右;

長故事,以人物和時代為主線,集中講一個 “集群” 的成語,成語數量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時間長度 10 分鐘左右。

例如,第84集,我們會圍繞晏嬰講 6 個成語,包括晏子使楚時,面對楚國的戲弄,晏嬰一番機智對答形成的三個成語 —— 南橘北枳、摩肩接踵、揮汗如雨;以及晏嬰為了說服齊國國君重視才智之士而非莽夫 “二桃殺三士” 的故事( 這個故事還產生了成語 “中流砥柱” )。

此外,晏嬰的馬夫覺得自己給宰相駕車,很有面子,因此 “洋洋得意”,被妻子規勸改過的故事也會講到。

用人物串成語、講故事,不但能讓孩子更有學習的樂趣和興趣,通過“集群式”聯想記憶,批量學習、記得牢靠,還能 “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明白成語產生的背景和內涵,避免囫圇吞棗,只會背誦不會用。

好好從文化源頭汲取營養好好

寫作的殺手鐧和童子功

語文和作文的重要性,是怎麽強調都不過分的。

高考改革後,語文分值大幅提高,甚至有人說,得語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語文。就算不以考試為目的,語文也是一個孩子學業表現的基石,從解題到寫論文,哪個環節能離得開語文水準呢 ?

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想學好現代語言,必須學一門 “古語”,比如古希臘語或拉丁文。中文也一樣,國學大師無不古文功底深厚。

創作《鄉愁》的著名詩人餘光中認為,現代人說話、寫作已經不用文言文了,但文言文卻以成語的形式保留了下來,成了 “ 白話文的潤滑劑 ”,“ 不用成語,都說不了像樣的話 ”。

可以說,成語是進入中國文化的基因庫、從源頭汲取古漢語 “ 營養原漿 ” 的捷徑—— 除了能獲取豐富的詞匯,寫文章時,議論、說理、舉例,都有鮮活生動的歷史故事備選,文章自然言之有物。

也可以說,成語童子功,正是作文的殺手鐧。

例如,成語 “澆瓜之惠” 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梁國和楚國邊境的人都種瓜,楚國人嫉妒梁國人瓜長得好,就趁夜搞破壞,梁國人知道以後,非但沒有報復,還趁夜幫楚國人的瓜澆水,楚國的瓜越長越好。後來,楚王聽說了這件事,重金相謝,兩國修好。

這個故事背後的智慧 —— 雙贏思維、分享精神、情感與理智 …… 哪怕是用在高考作文裡,隻怕也會讓人眼前一亮吧 ?

好好會用成語的孩子好好

創造力一定不會差

什麽?成語還能培養創造力?!

真的。

成語之所以能在語言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有歷史典故,而是因為它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描述抽象的概念。

比如,用 “九牛一毛” 形容數量眾多中的一點點,用 “囫圇吞棗” 比喻不求甚解。

理解這些成語的過程,就是將具體事物抽象認知的過程。

因此,學習和使用成語,是對孩子思維和認知的一種鍛煉。

而所謂創造力,最重要的思考模式就是跨界,即把一個領域的事物用於其他領域。

一個能靈活運用成語的人,其實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和成語中描述的情景進行了跨界轉換,這本身就是創意思維的模式。

其實,語言不僅是交流和表達的工具,更是思維的手段,語言的貧乏必然導致思維的膚淺,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掌握至少一門能 “深思” 的語言,這也是母語最重要的作用。

好好成語當積木好好

拚一部中國歷史

365 個成語故事,涵蓋了上至商朝下至明朝,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包括數百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及事件 ——

從太公釣魚、武王伐紂,到幽王寵褒姒、烽火戲諸侯;

從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越爭霸,到管仲、蘇秦、張儀、范雎;

從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到孫子、孫臏、龐涓、田單、樂毅;

從秦始皇、項羽、韓信、張良,到劉秀、馬援、班固、班超;

從 “狡兔三窟” 的孟嘗君,到 “奇貨可居” 的呂不韋;

從 “一諾千金” 的俠客到 “為善最樂” 的賢王;

從 “聞雞起舞” 的祖逖到 “枕戈待旦” 的劉琨;

從 “一波三折” 的王羲之到 “胸有成竹” 的蘇東坡;

可以說,這套音頻是用 365 個故事、632 塊 “成語積木”,為孩子拚出一部成語組成的中國史

孩子可以聽故事、學成語,還能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學到幾千年來的中國古人的智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