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團計程車的AB面和王興的焦慮

從在南京試點到上海正式運營,美團進入出行市場用了一年時間。

3月21日,美團計程車正式登陸上海,同時上線計程車、快車兩種業務。據美團披露,當日獲得近15萬個訂單。22日,訂單量超過25萬。24日,訂單量已達到30萬,五成用戶成常客。

原本平靜的出行市場,因美團的加入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美團激進式補貼 誘發刷單

激進式的補貼雖然為美團計程車帶來看起來不錯的份額,但輿論發現美團出現了嚴重的刷單造假現象。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美團在上海上線兩天就被惡意刷單鑽了空子,刷單比例或超40%,不僅如此,還有外地車輛改車牌上路、司機為賺補貼半路將乘客拋下等問題。

近日滴滴運營總監孫樞隔空喊話美團:感謝美團計程車的競爭,但補貼畸高會帶來黑產和刷單,對整個出行業造成巨大創傷。同時允許大量外牌車湧入,不做安全排查,更是災難性的風險。

“如果美團計程車上海比南京份額高,是因為補貼讓本不計程車的用戶叫車並故意吸引大量外牌車輛來滬,是因為不做司機安全審核,那麽不僅難以持續,對用戶安全以及行業持續發展也會帶來巨大隱患。”

“所以,我們歡迎競爭,但希望新的選手能給行業帶來生機和可持續發展的太空,而不是短暫的狂歡後遺留大量問題,對行業造成根本的破壞。”

350個網約車平台,為何美團值得警惕?

《財經》專訪程維時曾問到:“你知道美團做計程車的時候驚訝嗎?”程維回答:“中國有350個網約車平台,多一個競爭者而已。”

但這個競爭者並不想碌碌無為。3月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王興就高調宣布,美團的目標是拿到三分之一的市場。更早之前,美團曾提出一年內要獲得網約車20%的市場份額。

口號喊得響,是美團值得關注的第一個原因。

美團計程車在南京試水一年,這個過程很少有人去研究。回想網約車大戰時,哪怕晚一天都會被竟對趕超甚至會掉隊,美團試水了一年是在做什麽?

今時不同往日,網約車市場早已不是當初的草莽江湖,要合理合規,要遵從政策指導。美團的優勢在於這些坑已經被滴滴們趟過,自己不用擔心掉進去。劣勢在於要做計程車業務這些坑必須親自添上。美團鐵了心要進入出行市場,花費一年時間做準備,這是其值得關注的第二個原因。

正式登陸上海的第三天,美團計程車日訂單量達到30萬。與滴滴每天2500萬的訂單量相比,美團計程車這個數字不值一提。但與正式運營近三年時間的首汽約車相比,美團計程車的數據十分好看。要知道截至去年11月,首汽約車的日訂單量才僅有60萬單。

可見美團對計程車業務的執行力有多強,這是美團值得關注的第三個原因。

美團計程車業務上線的同時,有關其赴港上市的傳聞也應聲而來。據傳美團在緊急尋求投行支持,確保估值達到600億美元。在這個節骨眼,傳出上市的消息我認為這並不是巧合。事實上,坊間一直有聲音認為美團進入出行市場的一大原因,就是為了提升估值。

前不久科技部下發的獨角獸名單裡,美團的估值為300億美金,滴滴為560億美金。近一半的差距隨著美團計程車業務的上線,有望被抵消。這是美團計程車值得關注的第四個原因。

美團的攻堅戰不好打

據媒體報導,滴滴目前的現金儲備達100多億美金,而美團為60億美金。從現金儲備來看,美團沒有理由發起價格戰。

不過在上線初期,美團在司乘兩端都給出了大額度補貼。有媒體估算,按照目前的補貼力度計算美團計程車一單平均虧損在40元上下,按照這樣的但均虧損額度計算,等到其訂單規模到達50萬時,僅在上海一城,每月虧損預計達6億元,近1億美金。這還不包括廣告、行銷、技術、人力等成本費用。綜合現金儲備和虧損量級,價格戰於美團而言,百害無一利。

所以有關網約車市場價格戰的論調,我認為不太現實。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補貼大戰意在培育市場和用戶習慣,如今市場和用戶習慣都已定型,行業也趨於理性。現階段,無論是新技術在行業的創新還是政策的監管方面,需要的不是再來一場補貼大戰,而是將有限的資金、技術、人力投入到持續創新之中。

於行業而言,如果再來一輪補貼大戰,勢必將行業成本拉高,因為這個行業缺的不是用車需求,缺的是優質運力,因補貼而再次推高成本,最終會導致行業健康惡化。

如果不打價格戰,美團要如何打這場攻堅戰呢?

在我看來,有兩種途徑。第一,把價格戰的資金用於技術和人才儲備,美團雖然有本地生活服務的經驗和數據積累,但在出行方面還是新丁。尤其是出行行業的大數據應用,對技術的要求更高。

打個比方:一家出行企業的量級在10萬單的時候,對技術的要求如果是C級;100萬單的時候是B級;1000萬單是A級;3000萬單將會是A++級。訂單越多,運算能力、路線規劃、車輛調度將越複雜,美團在這方面還有很多課要補,但技術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的是長久的沉澱。

第二,緩慢滲透,滴滴6年時間經過無數戰役佔到了市場領頭羊的位置,美團要在短時間內打贏這場戰爭懸念很大,靠耐力一點一點推進的辦法更為穩妥。何況,在外賣、酒旅等核心業務上,美團還要面臨餓了麽、攜程的競爭。

美團的B面

美團做出行業務是為了補足生態圈,如果將這個理由看作是美團的A面,那麽B面就是美團計程車業務對其估值的重要性。

這個重要性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層是提升估值,這對美團而言至關重要。在酒旅、外賣、本地服務之外拓展一條新賽道,於上市而言勢必會拉升估值;另一層在於提升融資需求。前文我們提到在這個節骨眼,美團計程車和尋求上市消息一並出現,這本就令人深思。

尤其是上市傳聞愈演愈烈,到現在已經“緊急尋求投行支持”。據彭博社消息,美團出於緊迫的融資需求,正急於在香港尋找上市投行,目前已經接觸美銀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多家機構,並還在積極尋求其他投行支持。

業內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團急於尋求投行的目的在於增加融資金額。好消息是,有了計程車業務的加入美團在估值上能給資本市場講一個更大的故事以及一個想象太空更大的美團。壞消息是,計程車業務現階段看對美團的價值更多是幫助其上市。也就是說,一旦美團上市完成,可能就不會在計程車業務上耗費更多精力和資金。

這並非空穴來風。美團計程車在上海推出後,有媒體調查發現其官方宣布的30萬單中竟有40%為虛假訂單,也就是司機為騙取高額補貼而刷單。這種現象在網約車大戰時比比皆是,無論滴滴還是Uber都曾因此付出巨大代價。令人困惑的是,已經是行業共知的弊端為何美團沒有提前做好準備?

更有趣的是,一向低調的王興近日在飯否上突然高調的懟起了滴滴。王興在轉發網友關於孫正義撮合滴滴、Uber合並的傳聞時直接給出了嗆人的一句話:“滴滴好像一貫喜歡這種以資本為中心的玩法”。言下之意,美團才是以客戶為中心。

如果按照王興的說法,更適合“以資本為中心”的應該是共享單車,短時間內撬動的資金數量更多,而作為摩拜個人投資者的王興,也是在玩“以資本為中心”的遊戲。更何況,美團計程車和上市傳聞難以揣摩的關係,王興這句話很難令人信服。

王興的說法是否能站住腳暫且不論,在敏感時期揶揄競爭對手在業界看來並沒有什麽稀奇。只是一貫低調的王興就這樣赤裸裸的站出來嗆人,著實令人感覺到美團對於計程車業務的緊張和焦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