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中式生活的背景音

全世界使用移動支付次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嗎?

答案或許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是。在凱捷與巴黎銀行聯合發布的《2018 年世界支付報告》中,美國以 1485 億次的 Non-Cash 支付佔據榜首。

事實上,美國的 Non-Cash 支付極為發達,這得益於其完善的信用卡體系和消費者習慣。但談到支付的變革及應用,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呼嘯而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正在以一種「肉眼可見,身體可感」的速度飛快進化,尤其是在中國。

微信支付的「車庫故事」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用手機 app 付錢、轉账似乎「忽如一夜春風來」,大家好像迅速地接受了它,接受了這種更為互聯網的支付方式。

但從業者看到的是另一個故事。

2014 年,彼時微信支付剛剛發布了收款碼。團隊選擇在微信總部所在的 TIT 創意園附近推廣,推廣了幾天,基本沒收到錢。

當時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在各個活動上推廣自家的收款碼。每次演講,他都會在現場貼一張收款碼,邀請互聯網從業者體會一下什麽是「智慧生活」。

當時的人可能還沒預料到,這些無數黑白小點堆疊組成的二維碼會出現在中國的各個角落。在三裡屯最熱鬧的酒吧,在五線城市最喧鬧的菜場,在小區樓下 24 小時營業便利店的收銀台。

後來,擁有 11 多億用戶的微信成為了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堅實而流行的一種「基礎設施」,從紅包、轉账、收款到掃碼,每個人都習慣了一種新的「生活打開方式」。

高空之上,坐在飛機客艙裡的你想買一份不那麽日常的午餐犒賞勞頓的自己;上班路上,收到爸媽通過微信親屬卡賣菜消費的提醒;還有最近出圈大熱的「刷臉支付」:

在便利店,在咖啡廳,刷臉成為了打通支付及支付後會員系統的方式。而把「刷臉」從形容詞變為一個動詞的是微信門市智能硬體設備青蛙。從二維碼到生動的臉龐,背後是人與物相連的互聯網變革。

移動支付的進化還在繼續,從支付的基礎設施到多樣化、升級版產品能力的迭代進化,短短幾年間,享受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依舊是我們這一群人。

「碼」上的新中式生活

小程序、公眾號、門市智能硬體設備青蛙、微信支付分、無感支付……微信提供的這些能力就像手機系統的不同模塊,它們是一種底層能力和基礎組建。在這個有基礎能力的手機裡,裝什麽樣的 app,做什麽樣的功能延展,主導的其實是每一個從業者和消費者。

說說「民以食為天」的餐飲行業。2016 年,全球的餐飲品牌麥當勞剛開始在全球推廣「未來餐廳」的概念,彼時中國的第一家未來智慧概念餐廳剛在王府井落地。

2017 年,微信發布了小程序,「未來餐廳」加上小程序,這個全球餐飲巨頭的數字化接下來幾年在中國迅速發展。

今天,麥當勞在中國有超 8500 萬的品牌會員,其中超過 85% 的會員來自微信小程序。通過微信小程序完成的麥當勞下單量也能達到 1 億 9000 萬。

三年的時間裡,中國「未來餐廳」的覆蓋率為麥當勞全球之首,約 75% 的麥當勞餐廳都完成了數字化改造,小程序上搭建的會員體系成為了麥當勞中國領先的主要推手。

麥當勞中國 CEO 張家茵曾表示:「從如何點單、如何支付到如何服務,包括微信支付在內的移動支付的能力,也讓我們更多可以用數字化、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方向來服務我們的顧客。」被問及對微信有何期許時,「我們已經感受到微信不斷創新的能力,我們認為微信不只是滿足我們的需求,而是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產品。所以對我們來說,倒不是我們對微信有什麽具體的期許,我們希望微信能夠更多地保持現在這個創新勢頭,給顧客和企業帶來一些沒想到過的能力。」

除了搭建一個領先的會員體系,不到三年的微信小程序還為不少行業提供了服務的基礎工具。

在交通領域,車主在微信小程序上直接申辦 ETC 就是其中的標杆案例。「微 ETC」小程序的服務提供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車現在要掃碼支付,未來都不用了,直接走,走了以後再扣費。」在小程序之外,「先通行後付費」的智慧交通還離不開無感支付技術的支持。

而「智慧醫院」對大眾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從智能導診、預約掛號、門診繳費、報告查詢到診後谘詢都能通過微信自助完成。掃描處方單的二維碼,患者就能快速繳費。在智慧藥店,構建小程序電子會員體系,會員可在小程序裡查看會員等級、積分、權益信息,也可查看門市促銷並領取優惠券。電子會員卡每月新增12萬。還可在線下單購藥,1小時送藥上門,十分方便。

全場景下的「嘀生態」已在你我身邊

科技商業評論家 Ben Thompson 曾表示,用上科技產品、數字化只是「IT 化」,而真正的「互聯網革命」是在這種數字化處理信息成為商業和社會架構基礎之後,從而誕生新的業態。

把微信變成一把掃碼槍,邊買邊掃碼,這是零售和藥店創造的新模式;把微信變成一張地鐵卡,掃碼即過,這是二維碼和地鐵公共交通寫出的新解法;把微信變成繳費處、掛號處、取報告處,一體化滿足用戶需求,這是醫院創造的新業態。

圖片來自北京青年報

我們曾經覺得醫療問題又重又難,交通堵塞無法解,但隨著醫療、交通、商圈的合作,不同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都給了用戶更好的體驗。每一次減少的排隊,通暢的交通背後都是共創的價值所在。

連接行業中的商家和服務方案提供商,讓用戶能體驗更快、更好、更便利的服務。做連接者、做共創者,這件事不只騰訊在做,美團、拚多多等科技公司也在實踐。

馬化騰在貴州數博會上曾經說過,賦能這個詞太霸道了,就像上帝視角一樣。「我們不會把櫃台出租給你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房子,建完之後就是你的了。」

在中國有 5000 萬個商家老闆,對他們而言,自己去研究一套工具系統來為自己服務的難度太大了。微信的支付能力矩陣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不再需要造一個「車輪」,只要跑出自己的節奏,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作為助跑者,微信不斷提供著更加便利、高效的價值創造工具:微信公眾號 2012 年上線,微信支付 2014 年開始實踐,微信小程序 2017 年正式發布。

到今天,微信支付生態正在點滴地影響和帶動著人們的生活,它是你在 88 智慧生活日搖出的免單,是你掃碼乘車的快捷,是公眾號的一次成功預約,也是外賣拚單後的群收款账單。

它是我們生活日常中不等待的 10 分鐘,是過閘時快的那 1 秒,它是不同行業不同品牌帶來的創新。

作為深深嵌入我們生活的新工具,它提供服務,帶動連接,產生價值。

在移動支付的下半場,這一場「共創」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行銷千貨

公關傳播

行業觀察

產業解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