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陽養生,這些健康知識送給家裡長輩,別忘了陪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undefined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九月九、「踏秋」節。

重陽之說,與「九」相關。《易經》中以陽爻為九,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為「重陽」。

關於這一節日的來源,據傳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然而,「重陽節」這一名稱最早見於記載卻是在三國時期,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習俗

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正逢深秋。一些沿襲已久的習俗也為這個節日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賞菊

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菊是長壽之花,又歷來為文人墨客所讚美,因此各類菊花展多在重陽節日舉行。

undefined

登高

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當屬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入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undefined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還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有「茱萸節」之稱。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undefined

飲菊酒

重陽佳節,我國還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我國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

undefined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之外,還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undefined

重陽養生指南

重陽節的到來,也預示著氣象將逐漸轉涼,在這個崇尚敬老愛老的節日裡,我們應該怎樣關懷老人的健康?在日常飲食、養生進補方面,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undefined

調節飲食平衡也是防病護體的根本。秋季飲食老年人應以平補為主,盡量多吃性平味甘的食物,如玉米、豬肉、百合等就是最佳飲食。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因此,老年人可適當進行潤補,即養陰、潤肺。少吃一些辛味的蔥、薑、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

undefined

重陽節將至,飲菊花酒、吃羊肉面、吃花糕是重陽節的三大飲食習俗。不過,由於越來越多的老年病纏上了我們的長輩,吃重陽糕也要有所顧忌。重陽糕作為一種點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陽糕是一類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後,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泛酸,甚至燒心等情況出現,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誘使發病。

undefined

秋季多喝粥。歷代醫家和養生家對老人喝粥都十分推崇。《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人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生家曹慈生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這個季節,喝粥不但可以減輕老年人的胃腸道負擔,對老年人的消化也有幫助,稀粥裡可加一些養胃健脾、滋陰潤燥之品,可起到養肺潤燥的效果。

undefined

秋季多喝湯。老人們多喝湯,能夠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應。養成飯前吃飯時不斷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的發生。當然,飯前喝湯並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一般情況下,中晚餐前以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適當多些,這是因為一夜睡眠後,人體水分損失較多。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但切忌「狂飲」。

undefined

秋季多吃魚。每周做三頓魚菜或每天吃30克魚肉,能夠使中風風險降低50%。醫學研究證明,經常吃魚的日本人和愛斯基摩人與很少吃魚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海魚的含鋅量高,且屬於動物性食物,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對於老年人來說,海魚蛋白質含量豐富,容易消化,又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對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

undefined

食物烹調要清淡。秋季天乾氣躁,很容易引起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結,所以滋補需以潤燥為主。建議烹調清淡,少用辛辣調味料,少煎炸熏烤,炒菜少油少鹽,油控制在25~30克,一小白瓷杓為10克,鹽控制在6克以下,相當於一啤酒瓶蓋,每頓飯最好都有液體食物,不一定是湯,粥、奶均可。

undefined

秋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不過新老人提醒大家,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很多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人蔘、鹿茸都是我國傳統滋補藥材,很多老人會按照方子給自己進補,但是沒有一款葯膳適合所有人,而普通大眾又難以判斷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吃某葯膳,所以想吃藥膳進補的老人建議就醫後讓醫生開藥膳處方,並按照醫生要求定時複診和更換藥膳方。

老年人在換季時節保持好良好的起居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氣象裡,很多老年人會選擇出去旅遊,在旅遊期間不可避免的會改變我們的起居習慣,再加上旅遊的疲憊,飲食的不習慣,休息的不規律,會讓老年人的身體產生很多的不適之處。旅遊回來之後,老年人的恢復能力較差,恢復到原有的起居習慣又需要一段時間,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血壓和心臟的不適。因此,老年人保持好一個良好的起居習慣很重要,不要輕易去改變。

undefined

秋季花木凋零,老年人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鬱、煩躁、淒涼、垂暮之感,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誘發多種疾病。

在此,也提醒中老年朋友們,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多和家人朋友交談,切勿悲秋傷感。「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風肅殺,氣象漸涼,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中醫上來說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重陽詩詞

在愈來愈緊湊的生活節奏中,是這些傳統節日提醒著我們季節的更替與時歲的流轉。

值此佳節,我們不妨讀一讀古人慶賀重陽的詩詞,找回那份難得的閑情雅緻。

undefined

▲清·張同曾 《菊花圖》

九日閑居

[東晉] 陶淵明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製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undefined

▲清·石濤《王摩詰詩意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唐 ]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undefined

▲清·陳枚《月曼清遊圖》之重陽賞菊

重陽席上賦白菊

[ 唐 ]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undefined

▲明·徐渭 《花卉圖卷》

九日龍山飲

[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undefined

▲清·石濤 《重陽登高圖》

蜀中九日

[ 唐 ]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undefined

▲清末民初·吳昌碩 《菊花圖》

九日送別

[ 唐 ] 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undefined

▲《老北京風俗圖譜》之重陽登高

九日齊山登高

[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undefined

▲近現代·田世光 《翠竹雙壽》

浣溪沙·重九舊韻

[ 宋 ] 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undefined

▲宋·朱紹宗《菊叢飛蝶圖》醉花陰

[ 宋 ]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undefined

▲近現代·張大千《重陽登高圖》

風入松·湖上九日

[元] 張可久

哀箏一抹十三弦。飛雁隔秋煙。攜壺莫道登臨晚,雙雙燕、為我留連。仙客玲瓏玉樹,佳人窄索金蓮。琅琅新雨洗湖天。

小景六橋邊。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當年。

undefined

▲近現代·李苦禪 《重陽佳節菊花開》

採桑子·九日

[ 清 ] 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隻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undefined

▲近現代·齊白石《重陽生日》

九日感賦

[ 清 ] 秋瑾

百結愁腸鬱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

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

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

良時佳節成辜負,舊日歡場半是苔。


時光流轉,父母一天天老去。而重陽節的存在就是在提醒我們,當我已長大,你還未老,陪伴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我們為人子女,趁此重陽佳節,不妨從繁忙抽出一點時間,給父母打一通問候的電話,陪父母吃一頓飯,和他們聊聊近況、說說未來。


作者:朱穎婕

編輯:朱穎婕

責任編輯:

李雪林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