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急!2歲寶寶誤食此物,命懸一線……

吃東西被食物噎住,幾乎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事情。尤其是兒童,因父母餵食不當或孩子小亂吃零食,非常容易導致發生嗆噎風險。這種情況如果沒有處理及時,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在近兩個星期裡,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接到多起2歲左右兒童因餵食不當,導致異物嗆入氣管的病例,讓人揪心不已。

株洲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黎可華提醒廣大父母:給孩子餵食一定要當心,並掌握簡單急救方法,若對急救操作不嫻熟或情況嚴重者,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或送往就近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開通氣管異物急救綠色通道,化解兒童食物嗆噎險情

1歲8個月的豪豪(化名),開心地吃著奶奶喂的蠶豆。為了方便豪豪吞咽,奶奶特意把一個蠶豆掰成1/4大小,一點一點地喂到豪豪嘴裡。突然,豪豪不停地咳嗽,並且呼吸變得急促起來,小臉憋得通紅。奶奶趕忙把豪豪送到我院急診兒科就診,當時血氧飽和度僅80%,面色發青,十分危險。通過檢查,發現豪豪氣管裡卡有異物。與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聯繫後,立刻開通氣管異物急救綠色通道,CT檢查、會診、手術……約一個多小時,順利將豪豪氣管裡的異物取了出來了,而這個讓豪豪命懸一線的禍根,正是奶奶喂的蠶豆。

黎可華主任介紹:幾天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再次接到相同病例。2歲的彬彬(化名),被喂入花生時不慎卡在支氣管中。發生嗆噎後,彬彬只是偶爾咳嗽,便沒有引起父母的重視。但第二天,彬彬出現反覆發熱且咳嗽頻率增多,父母這才帶彬彬來到醫院。診斷髮現,彬彬的支氣管中卡著半顆花生,已引起嚴重肺部感染。通過急救綠色通道多部門無縫對接、合力協作,彬彬終於轉危為安。

為何兒童易發生氣管堵塞?

黎主任提醒:幼小兒童尤其以剛學會走路的兩歲間孩子,氣管異物發生率較高。這是因為小兒的氣管與實物交叉的會厭軟骨發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當孩子哭鬧時,大人給其花生米、黃豆等食物,由於小孩口中含物說話、哭笑活動,使會厭軟骨無可適從,而致吞咽食物誤入歧道,造成氣管異物。此外,幼兒也因好奇,易將錢幣、紐扣等異物放在嘴裡,不慎吞入而致意外。

1.堅果、果凍、麻花、糖果。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吃這類食物,由於體積小,使兒童可能來不及咀嚼就吞食下肚,容易噎到。

2.魷魚絲、牛肉干、芹菜、豆芽。纖維過長,咬感較硬的食物不適合兒童吞食。

3.花生醬。粘稠度過高的食物,也不適合兒童吞食。

4.小巧圓形水果。給兒童吃帶核的小巧圓形水果時,人中之龍眼、葡萄、櫻桃、紅棗等,一定要剝開去核,掰成小瓣,再給兒童食用。

5.肉塊。塊狀的肉讓小孩無法咬爛,若強吞下很容易哽噎,應該切成肉丁或肉泥。

6.西瓜、魚肉。一定要將西瓜籽、魚刺挑乾淨,再給兒童食用。

家長要注意

1.不要給6歲以下兒童吃花生、瓜子、蠶豆、堅果、果凍、糖果、魷魚絲、牛肉干等食物。

2.教育兒童正在吃食物或口中含有東西時,不要哭、笑或玩耍,應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3.告訴兒童不要將小物件含在口內玩,小兒玩具不要帶有容易脫落的小零件。

4.對於剛學會爬、走的寶寶,周圍不可放置小物件,以免抓到後放入口中。

5.發現兒童口內有異物,應勸說或誘導其吐出,切不可急於從其口內挖取或打罵。

6.調製兒童飲食時,應仔細小心,防止有異物摻雜。

專家提醒

由於食物卡住而引發窒息造成死亡的慘劇每年都有發生,而造成這類慘劇的食物主要是果凍、糖果、花生、蠶豆、瓜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黎可華提醒家長們,首先要懂得識彆氣道異物的癥狀:患兒突然不能說話或劇烈咳嗽,發熱,面色、唇色很快青紫發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

其次,要了解簡單急救方法。當有異物堵塞在孩子呼吸道時,千萬不要拍打或直接用手在孩子嘴裡掏,以免讓食物更加深入。對6歲以下的孩子,可用左手臂貼著孩子前胸,手掌托住孩子顴骨兩側,讓孩子趴在大人膝蓋,右手掌張開拍打孩子背部,多次拍打,直到異物出來。對6歲以上的孩子,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孩子身後,從背後抱住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直到異物排出。

若對急救操作不嫻熟或情況嚴重者,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或送往就近醫院。另外,在等待救護車到來前,患兒呼吸停止,應採取心肺復甦急救措施。

專家名片

微訊:張曦予 孫艷玲 校對:事業發展科 王家明

微編:事業發展科 宋 璽 審核:事業發展科 羅國艷

打造株洲老百姓最放心的醫院


急救電話:28219219丨客服熱線:2856109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