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了凡四訓》裡的改命秘訣,學會了嗎?

和為祥氣,驕為衰氣,

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知;

善是吉星,惡是凶星,

推命者豈必因五行而定。

——《圍爐夜話》

平和就是一種祥瑞之氣,驕傲就是一種衰敗之氣,看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善良就是吉星,惡毒就是凶星,算命的人哪裡需要按照五行才能論斷吉凶呢?

01

進退有命,遲速有時?

孔為余起數:

縣考童生,當十四名;

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

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

袁了凡年輕時遇到一位邵子的傳人,孔先生。

邵子是誰呢?即是邵雍,精通易理,其卜術非常準確,現在多形容其為易學宗師、預測大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著有《皇極經世》(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於世。簡記上下三千余年歷史大事之書)、《梅花詩》(預言詩)等。

孔先生是得邵雍皇極數正傳的,他為袁了凡起數推算的縣考、府考、提學考三處名次全部相符。後又為袁推算終生吉凶,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醜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

當時,袁了凡把這些都一一地記錄了下來。自此以後,凡是考校的排名悉數對應,食廩數量在經一番風波後也應驗孔先生的推算。因此袁了凡對 “一切皆有命定”這一觀念愈發篤信,也就變得淡然無求。

02

非也,非也。

(雲谷)曰:

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

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

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

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

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公元1569年,袁了凡拜訪雲谷禪師,在禪房中與其對坐三晝夜不閉眼。

雲谷問:凡人之所以做不了聖者,是因為妄念相纏的緣故。而你在這裡坐三日,竟也不見起一妄念,是為何呀?

袁了凡就說了孔先生為他推算命數的事,覺得反正都是命中已經定好的事,稱“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聽後笑說:我當你是豪傑,原來還是個凡夫人。

我們有時會說“人家命好”、“我好倒霉,這都是命”,似乎“命”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無法改變的;還有前段時間流行起來的所謂“佛系”,說起來是崇尚一切隨緣、不苛求,不過更偏向是得過且過、不太走心的一種放任狀態吧。不知是真的沒有妄想,還是也是覺得無可妄想才這麽“淡定”呢?

話說回來,“淡定”的袁了凡聽了雲谷的話後不太明白,雲谷禪師問他:《周易》是幫我們謀劃以趨吉避凶的。但如果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了的,那還談什麽趨吉,又說什麽避凶呢?

佛教講因緣果報,業力牽引,可能有人會疑惑:難道這不就是在講命中注定嗎?

佛教雖然講命運跟業力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宿命論。不是說一切全是命中注定,永遠不能改變;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命運都可以改變。就像世間的法律,如果你犯罪非常嚴重,必須要判死刑,那怎麽搞關係也無濟於事;但若沒有那麽嚴重的話,有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還有一些緩和的余地。佛教中講的命運也如此,有些命運通過你做善事,一定可以改變;而個別極為嚴重的惡業,果報必定要現前,做善事有一些緩減作用,但卻不能完全消除。這個問題,在《俱舍論》的“分別業”這一品中,有非常細致的描述,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03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到明年(公元1570年)禮部考科舉,

孔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

其言不驗,而秋闈中式矣。

/

庚辰(公元1580年)南還。

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禪堂回向。

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

辛巳(公元1581年),生男天啟。

/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

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

袁了凡得到雲谷禪師一番開示後,生起信心,拜謝並接受教導。先將曾經所作罪業於佛前發露懺悔,然後發了第一個願:求登科。並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雲谷給了他一本功過格,讓他每天都在上面記錄,善則記數,惡則退除,還教他持準提咒等等。

改變命運的方法,佛教的很多經論裡都有宣說。當然,佛陀可以把方法教給我們,但是命運能否改變還是看自己。就像老師給學生傳講了知識,但是能否學以致用還是看學生自己。

現在很多人認為“佛教能改變命運”,其實並非佛教改變命運,佛教只是給人指示“這是正路,那是邪路”,如何取捨和行持還在於自己。正如佛經所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經歷幾番發願、行善、時常自省,並最後回向,歷十餘年,

從此而後,終日兢兢,

便覺與前不同。

前日只是悠悠放任,

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

在暗室屋漏中,

常恐得罪天地鬼神;

遇人憎我毀我,

自能恬然容受。

最終袁了凡不僅求登科得登科、求子得子,便是連沒有求的壽命,也由原先所推算的53歲,活到了74歲。

這樣今生發願今生如願讓人很是心動吧?但看過了凡先生這部書的人應該知道,他是非常真心、用心地在實踐這些善行的。同時,我們或許也都感歎過“為什麽好人沒好報?”,“為什麽有人做那麽多壞事都沒有報應?”

佛法中講,如果在佛陀、聖者、僧眾等嚴厲對境面前行持廣大善法,以這樣的功德,即生中就會現前果報。

業果是極其複雜的,只有通過系統學習,才能通達其中的奧妙。簡單講,業大致有三種:一是現世現報,今生造業後,現世就成熟果報;二是順生受報,今生造業後,下輩子成熟果報;三是順後受報,今生造業後,第二世乃至百千萬世後感受果報。就像世間人犯罪後,有些立即被判刑,有些過幾十年被判刑,有些這輩子都不會受懲罰。

佛教中還有句話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特別畏懼因,所以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不敢造作惡業;而凡夫人特別害怕果——苦果現前才開始惶恐不安,但是怎樣畏懼也無濟於事,因為已經無法改變了。

佛教的《瑜伽師地論》中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已經造下的業不會失壞,終將成熟果報;未曾造作的業,也不會成熟於自己身上。這句話很重要,一個人的苦樂確實跟他自己的行為息息相關。

04

唯善心善行

汝不見六祖說:

一切福田

不離方寸

從心而覓

感無不通

命運是存在的,但並非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且做善事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即使你必定要感受某些痛苦,做善事對它也絕對起作用。

善有善報,只不過有時難以察覺,這在科學上也是得到證實。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曾專門就付出與回報的關係做過調研。他們在美國四十多所大學中,選取了一百多件事進行測試。這些事有小有大——小至對他人的一個微笑、一句讚美、一個小的施捨,大至龐大的慈善項目。之後他們根據調查結果編寫了一本書。

這本書就是《好人會有好報嗎?》。書中首先羅列了大量實驗數據,之後總結道:多年的深入研究證明,人在付出時,善報就以不同的形式反饋了回來,只不過大多數時候人們並未覺察而已。

對於“善有善報”,兩位科學家並非以信仰的方式,而是完全通過科研途徑加以證實。

汝之命,未知若何?

如果你想轉運,

《了凡四訓》中還有很多秘訣等你去發現。

願我們,從現在起,常懷善念、常行善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