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希望的田野上|雁門關外稻花香 千畝“稻海”米糧倉

央視網消息:眼下,是全國秋糧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水稻、玉米長勢如何,我們首先跟隨鏡頭去各地看看。

這裡是山西省朔州市,當地水稻正處於盛長期,陽光下,千畝“稻海”隨風湧動。地處雁門關外的朔州市曾經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生產落後,如今,對生長環境有著嚴苛要求的水稻也在這片土地上“安了家”。2018年起,當地政府通過整治河道,平整改良鹽鹼地,這裡的水質得到改善,引河水灌溉種植水稻。近年來,水稻連續增產,加工的“生態米”遠銷多地,昔日的鹽鹼地也變成了現在的“米糧倉”。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陝西延安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夏季的南泥灣,遠山鬱鬱蔥蔥,腳下禾苗青青,一派清新宜人的景象。2016年,當地確定了“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扶貧”的思路,發展旅遊產業,帶動農民增收。2019年,南泥灣引進適合種植的“海水稻”品種進行試驗種植。經過對土壤和品種的改良,今年南泥灣“海水稻”畝產大幅提高。近年來,老區的幹部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教育培訓、文化旅遊等產業,構建現代化特色產業體系,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動力,正在闊步走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您現在看到的是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的烏江鎮元豐村。從空中俯瞰,2000多畝彩色水稻色彩斑斕,多種顏色的彩色水稻種植繪製成稻田畫,田園風光和生態美景盡展眼前。“絲路飛天、絲路駝鈴、彩色飄帶”等巨型畫作,讓地處河西走廊的村莊有了江南水鄉的靈秀。蘭新鐵路、青蒙一級公路穿插其中,勾勒出一幅現代化農業的美好畫面。過去,這裡由於土地鹽鹼化,水稻單產較低,元豐村退出水稻種植。從2019年開始,元豐村通過高標準農田改造,疏浚河道,開挖鹽鹼溝,讓水系循環了起來。土地達到種植條件後,重啟水稻種植模式。農田整治與藝術的交融,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