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金憑什麽成為中國擴大金融開放的首家投行?

作為國內第一家券商資產管理公司,中金公司的誕生也意味著中國史上第一家投行的問世。4月10日,中金公司發公告稱,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擬轉讓3.985億內資股,掛牌價54億元。而就在今日早間,易綱剛剛取消了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中金公司,會成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第一股?

中金公司周三早間(4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接獲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通知,匯金根據國有資產轉讓等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開轉讓其持有的公司3.985億股內資股股份,約佔公司總股本的9.5%。

根據產權轉讓資訊公告,本次股份轉讓涉及的股份的評估值為人民幣50.5億元,掛牌價為54.12億元。而截至公告日期,匯金直接持有的公司股權約為55.68%,截至目前,匯金還尚未與任何投資者達成協定。截至4月11日收盤,中金公司收報17.92港元/股,漲幅達到2.87%,盤中一度漲幅達到3.33%。

2016年年底,中金公司剛從匯金公司手上收購完中投證券,從而使得中央匯金成為了中金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在2018年4月,中央匯金卻又出手了近10%的中金公司股權。難免讓人聯想起,易綱剛剛宣布的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其中之一:不再對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設限。也許,中金公司即將成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第一股。

“貴族”投行的合資之路

中金公司全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於摩根士丹利在內地的擴張。為了在騰飛的中國經濟中分一杯羹,大摩尋求與建設銀行成立合資投行。

1995年,中金公司成立,建行持股42.5%,摩根士丹利投入中金3500萬美元,持有其34.3%的股權。這也是境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的投資銀行,也是第一家合資券商。成立初期,為了學習投行業務上先進的管理經驗,中方一開始把大量管理權交給大摩。因此,中金公司在公司治理、文化培育方面均與國際接軌,業務運營也體現了國際化的特色。時至今日,中金公司內部的每一封郵件均仍使用英文,業內人士也一直稱中金公司為投行界的“貴族”。

而在建行、摩根士丹利等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中金公司,發展也一直十分順遂,承接了大量央企的IPO項目。在2000年到2002年的三年間,中金的投行業務風光無限,將國內企業帶到海外上市更是中金公司作為合資投行的最大長板之一。

憑借管理層的廣泛人脈和公司在證券承銷市場上的壟斷地位,2000年後,中金承銷了多家大型國有企業轉製後的首次公開募股,獲得了驚人的回報。“中金公司承銷一隻股票賺的利潤抵得上其他券商承銷數隻。中金的這種模式才是大券商的模式,國內想做大券商的證券公司都在朝著這個目標靠近”,廣發證券一位投行業務的老總曾經這樣稱讚過中金公司。

1997年,中金公司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單主承銷業務——推動中國電信(現中國移動)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共融資42.2億美元。2000年中石油、中石化、中國聯通以及新浪的海外上市,寶鋼的A股登陸,都將中金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頂點。2002年,已經獲得國內A股承銷資格的中金更是憑借中國聯通、招商銀行和中海發展三個大單佔得中國內地券商股票市場總承銷金額的三分之一。2003年,中金公司更依靠兩筆大單——中國人壽和人保財險的IPO——在全球IPO承銷商中位居14名。

而後,中金公司參與IPO的項目更是不勝枚舉:2007年,中國人壽A股首次公開發行,融資283.2億元人民幣;2009年,中國建築A股首次公開發行,融資501.6億元人民幣;2010年,中國光大銀行A股首次公開發行,融資217億元人民幣。

而與此同時,中金曾經的總裁兼CEO更是名聲在外。1998年,朱雲來加盟中金,2013年出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2005年7月,美國《財富》雜誌評選出“亞洲最具影響力25位商界領袖”,朱雲來排名第15位。

自1997年中國大型國企走向國際資本市場以來,中金公司在亞洲地區(除日本)的首次公開發行、中國公司海外首次公開發行以及中國公司海外融資的累計總承銷金額均名列第一。然而,無限風光的中金公司,卻也開始感受到了絲絲危機。頂著“中國第一投行”光環的中金公司,似乎遇到了問題。

“第一投行”的去外資之路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南方航空以及長江電力這樣的大單開始被銀河證券和中信證券搶走,中金公司開始需要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實際上是,中金頂著外資的優勢,在海外發行市場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在做國內項目時,這些優勢盡失。當面對中信證券這樣的後起之秀時,也會顯得“束手無策”。

而隨著2006年到2006年大牛市的爆發,散戶數量呈爆發式增長。無數券商通過經紀業務賺的盆滿缽滿,而這對於營業網點寥寥無幾的中金公司來說,卻似乎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從2007年底開始,大摩和中金的聯姻似乎更是出現了問題。由於大摩遭受與美國次貸危機相關的逾90億美元減記,急需現金,而且只有當摩根士丹利出售中金股權後,中國監管機構才會允許它在華進一步開拓新的業務,因此大摩試圖第一次“套現”中金股權。大摩當時希望獲得10億美元,但第二輪報價下降至5億美元左右,摩根士丹利最終還是暫停了這部分股權的出售,其對投資公司給出理由是他們出價過低。

2009年大摩重啟退出中金之路,最終在 2010年年底完成出售。股權收購方包括德太投資(TPG Capital)、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和大東方(控股(Great Eastern Holdings Ltd。)。價格約為7億美元。至此,中金公司的控制權已不在外資之手。

“高富帥”的隕落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中金公司,卻慢慢喪失了先天的優勢。2009年,隨著創業板的設立。很多券商都將重心向創業板傾斜。國信證券、平安證券、招商證券等也都是從此時開始實現了彎道超車。然而,沉溺於國企的中金公司,此時卻沒能在創業板中獲益。

在此期間,也正值朱雲來時代的後期,中金公司不論是人事還是業績上都經歷了一系列的動蕩。中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沈建光、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巨集觀策略團隊邢自強、A股首席策略分析師的高挺等人相繼離職,業務部門更是許多關鍵人物相繼出走。離職浪潮一發不可收拾。

數據更是顯示,中金公司在2012年的承銷及保薦收入為2.6億元,與2007年的19億元相比降幅近九成,行業排名也跌出前十。此外,中金公司的經紀業務份額在2008年達到當時的峰值,此後一路下滑,2012年已降至1%以下。而在2012年,之前一直穩居“最佳研究團隊”榜單前十的中金公司突然宣布退出當年《新財富》評選。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5年券商排名中,曾在同一梯隊的中信證券營業收入排名第一,營業收入達到340.93億元,中金營業收入排名23位,金額為60.31億元,不到中信的二分之一,淨資產中金排名23位,淨資產為158.79億元,排名第一的中信淨資產為1162.08億元。

2013年開始,中金公司更是屢屢被爆出違規案件。中金員工多次被爆出,涉嫌內幕交易,違規買賣股票等,而受罰。

2017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參與的IPO更是僅有7家過會。2017年5月,中金公司更是被爆出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黃潔潛規則女實習生,而其說過的“這是一個名利場,你願意嗎?”儼然已成為金融圈金句。更是讓中金公司名譽受挫。

沒落“貴族”再次起飛?

也許,有人認為中金公司會就此一蹶不振。但似乎,中金公司在2016年底收購中投證券後,有一種鳳凰涅槃的力量。隨著騰訊戰略投資中金,中金收購中投證券後,事情都在朝著好的一面發展。

2016年11月4日,中金公司宣布,公司與主要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訂立股權轉讓協定,將從匯金公司收購中投證券全部股權,交易的對價確定為人民幣167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中投證券網站資料,該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為84.68億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922.10億元,總負債786.01億元,所有者權益136.1億元。根據中金公司網站,該公司2015年底資產總額約941.09億元,扣除客戶資金後自有資產為688.91億元。而根據匯金網站,截至2015年底,匯金持有中投證券100%股份,持有中金28.45%股份。

二者合並後的新主體,無疑會大大躍升其的總資產、淨資產和營業收入,按照2015年的排名,合並後新主體的總資產將進入排名行業前十,成為第一梯隊的券商。

中金公司在收購中投證券後,無疑使得兩者在業務上產生互補。

中金在國際投行業務、央企與國企優質客戶上的優勢,以及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上的專家團隊,研究所極強的金融創新能力,短時期內其他券商還不能望其項背。中投證券也有自己的業務優勢。截至2015年底,中投證券已有160家營業部,而中金公司在全國的營業部有限,合並後,中金公司將可以利用中投證券各地的網點地緣優勢,發展新的業務板塊,共同挖掘高淨值人群和機構客戶,在財富管理和投資管理市場合力分得一杯羹。

中金收購中投證券的第一年年報更是顯示,中金公司17年實現收入及其他收益152.6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中投實現41.15億元,佔比27%);實現淨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中投實現4.8億元,佔比17%),ROE 8.8%,高於行業平均。17年業績大幅增長一方面是由於並表中投證券,另一方面公司大力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