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0公里綠道今年落地上海

今年上海將新添200公里綠道,向2020年完成1000公里的目標又進一步。

記者從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設辦公室獲悉,作為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上海今年已完成113.2公里的綠道建設,佔今年任務總量的56.6%,其中長寧、靜安等14個區的綠道均在加緊建設,黃浦和閔行兩區綠道建設已全部竣工。

綠道建設的“亮點”

綠道與普通的慢行步道、健身步道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被綠蔭環抱。它能串聯起城市已有的綠地、林地、公園,將原本散落在各處的“珍珠”,串成一根美麗的“綠項鏈”。

2016年,上海全面啟動綠道建設,截至2017年末已建成400余公里,目前上海的綠道建設主要有以下亮點:

200公里綠 道今年落地上海

首先是外環綠道覆蓋面積不斷增加。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副主任常炳華介紹,原來上海的外環附近僅有一條防護林帶,市民無法進入踏青。2020年前,上海將建設總長112公里的外環綠道,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條件和硬體設施,將外環周邊的防護林變為“走得進的休閑地”,整個綠道由慢行步道和沿線的景觀綠化、林下棧道、設施景牌等構成,還將串聯沿路橋梁和人文景觀。“以後市民只要走進外環綠道,就可以散步、騎車、進行休閑娛樂活動,暢通無阻地玩上一整天。”常炳華說。

外環綠道共分為七段,分別貫穿浦東、徐匯、閔行、長寧、普陀、嘉定、寶山7個區,其中,全長約60公里的浦西段將在2019年實現貫通。沿線還將設定4個一級驛站、11個二級驛站、23個三級驛站,分別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其中,一級驛站20至30公里設定一個,囊括停車、用餐、簡單急救、自行車出租等多項功能,數量較少。而數量最多的三級驛站,主要供市民休憩和上廁所使用,佔用太空面積也相對較小。

其次,在城市中心地段,社區綠道的數量也不斷增多。上海今年將新增約40公里的社區綠道,分布在黃浦、靜安、楊浦、普陀等區域。記者在上海首條社區綠道——東明路步道上看見,傍晚時分已有成群居民在附近漫步,這條綠道沿三林中學東校、金桂苑小區形成閉環,全長1300米、寬1.5米,鋪著彩色瀝青,一路綠化遮陰率大於90%。“以前路邊高高低低的,現在的綠道平整多了,鍛煉起來很舒服。晚上也有燈光,看得很清楚。”附近的居民欣慰地表示。

此外,原先綠道更多串聯的是林地和小型公園,未來的綠道還將聯結大型濕地公園和郊野公園,出了小區就能直接走進綠化豐茂的“天然氧吧”。例如,在沈杜公路南側,綿延約5公里的綠道聯結浦江鎮大居和浦江郊野公園,市民可從大居中直接步行前往郊野公園,這也是上海首例直通郊野公園的綠道。

品質建設“更新換代”

如今,綠道品質建設正在不斷“更新換代”,周邊種植的花木數量變得更為豐富,五彩繽紛,化身片片“彩道”。漫步在普陀區真如鎮的金鼎綠道,沿線櫻花、梅花、玉蘭、桃花、錦帶等花叢綻放,形成特色植物片區,林下種植蘭花三七、石蒜、大吳風草等耐蔭開花地被,即便在寒冷冬日也能領略春日的盎然生機。在洲海路附近,綠道以合歡和“愛情樹”結香為特色,冬末金黃燦爛。莘莊立交至老滬閔路附近,有傲雪凌霜的梅花盛開,蘊川路則有9.8公里長的浪漫櫻花林。

綠道建設也在變得更為“智能化”。在寶山區豐翔路段,全長3.5公里的綠道已實現WiFi無限暢通,市民在健身休閑的同時,還能上網、聽音樂。在主要路口和觀景點,共設有23個監控設備,接入黎安路監控預警中心,可自動捕捉動態影像,只要有人靠近水域,監控設備中就循環播放廣播,警示危險。

綠道建設中使用的材料也和以往大有不同。傳統的慢行步道均由混凝土製成,而記者步行所在的浦康路綠道,路面原材料竟然是廢棄的建築塑料。在紅色瀝青下方,步道由塊塊青磚拚接而成,上方泛著白色星點,乍一看像是“撒了白芝麻的黑米糕”,仔細看,磚頭裡還有細碎的樹葉或枝條,像琥珀一樣鑲嵌在表面,1米左右的步道能消耗約籃球大小的建築垃圾。

閔行區綠化園林所工程師余淦介紹,這種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來源是建築垃圾和枯枝落葉,經過特殊高壓工藝處理製成,就像綠道中的“海綿”,下雨時吸水、蓄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利用,提升綠道的環保生態性能。根據《上海綠道專項規劃》,截至2020年,上海將建成1000公里綠道,助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城。(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