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詩人》,講述特定年代的向往和夢想的破滅

東京電影節前幾天公布了片單,中國內地由劉浩導演,朱亞文、宋佳主演的《詩人》入選主競賽單元。

《詩人》從創作劇本到項目籌備、開拍、上映,經歷的周期很長。

《詩人》劇照(圖源自東京電影節官網)

2005 年,《詩人》劇本入選年韓國釜山電影節設立的 PPP 計劃(釜山電影推廣計劃,現更名為 APM,即亞洲項目市場)。

這個扶持青年電影人的項目這些年給予了不少中國導演支持,賈樟柯的《月台》、婁燁的《蘇州河》、李玉的《紅顏》等都曾入選 PPP。王小帥的《我 11》也曾拿到2007 年 PPP 大獎,獲得 2 萬美元獎金。

五年後,《詩人》榮獲 2010 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天使之翼(北京)影視投資公司的“特別關注獎”,得到 10 萬元資金支持,並得到了這家公司的後續投資。

今年 4 月,五家電影公司聯合推出“A.R.T.文藝片計劃”,各方將投入 1 億流動資金在 3-5 年內製作 10-15 部文藝片,首批片單中就有《詩人》,當時影片已經拍攝完成。

《詩人》劇照(圖源自東京電影節官網)

《詩人》講述在礦坑工作的詩人與支撐著他的妻子間的故事,直到他們的愛情遭遇劫難、直到丈夫離開,陳蕙仍然努力地想要留住對方的氣味和影子。片中小宋佳飾演妻子陳蕙、朱亞文飾演丈夫李五。

在發布的首款預告片中,並沒有完整的情節對話。開頭是陰冷的礦區,然後是夫妻倆的耳鬢廝磨,陳蕙為丈夫李五讀詩。後續能看到他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動,他們發生了爭吵,但不知道由何而起,最後的鏡頭是李五迎著陽光流淚。

導演劉浩透露了拍攝本片的初衷:80 年代,中國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一切新鮮事物進入這個國度,讀夜校,補文憑,去國外打工等,但對於小縣城的年輕人而言,這些選擇卻是遙不可及,最好且僅有的方式是努力當上“詩人”,改變命運。90 年代,衡量所有事物的標準再次發生變化,錢成為新的衡量部門,這個年代還想當“詩人”,將是災難。

“我希望《詩人》這部片子真實地記錄下,在這個亦沒有詩意的年代,依舊還生活著這麽一個詩人,她叫陳蕙,一個努力要留下自己男人氣味和影子的詩人,不經意間,她留下了那段歷史”。

題圖為《詩人》劇照,來自東京電影節官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