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以來350家新三板企業摘牌 掛牌企業數量動態平衡

  今年以來350家新三板企業摘牌掛牌企業數量動態平衡

  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逐漸迎來動態平衡。2018年以來,350家企業從新三板摘牌,摘牌數量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多。業內人士認為,新三板企業摘牌存在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新三板規模化發展後退出機制逐漸完善的體現。隨著制度建設的推進,新三板逐漸從“量”向“質”的方向發展。退出機制的完善有利於掛牌企業優勝劣汰。

  動態平衡

  4月16日,長江醫藥、華特氣體、華麗達等14家掛牌企業摘牌;當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為11518家。其中,創新層企業1289家,基礎層企業10229家。

  一天十餘家企業同時摘牌,這在新三板並非新鮮事。2018年以來,新三板企業摘牌數量明顯增多。全國股轉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2018年以來已有350家企業摘牌。而2017年全年摘牌企業數量為708家。

  從目前情況看,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逐漸達到動態平衡狀態。從2017年3月31日首次突破11000家,到2017年12月份達到11651家的高點,近一年以來掛牌企業總數變動幅度基本維持在651家以內。而在2016年,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增長5484家。

  對於選擇從新三板主動摘牌的企業而言,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規模較大,盈利能力強且有計劃IPO的企業;第二類則是規模較小,在新三板也沒有融到資金,且二級市場流動性較差的企業。部分企業則因為多種原因被強製摘牌。

  “這兩種類型是從兩個極端進行描述。”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告訴中國證券報社記者,第一類摘牌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好,規模較大,成長性盈利能力均比較強,且不少企業在新三板融資具備一定規模,為未來的成長儲備了力量。這些企業中的不少選擇IPO以進一步發展。另一類則相反,留在新三板獲得的支持有限,但成本支出不能少,於是選擇主動摘牌。

  廣證恆生分析師陸彬彬與付立春觀點類似。陸彬彬指出,融資與流動性便利享受不足,成為淨利潤規模小於1500萬元的摘牌企業離開新三板的重要影響。統計數據顯示,在主動摘牌的企業中,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有92%實施過定增,淨利潤超過1500萬元低於5000萬元的企業68%實施過定增。這些企業實施過定增的佔比均高於淨利潤規模小於1500萬元的企業。這顯示出淨利潤規模較小的企業融資難度大。

  陸彬彬表示,從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情況看,淨利潤規模大於1500萬元的企業,二級市場存在成交記錄的企業佔比為59.21%;而淨利潤規模小於1500萬元的企業,二級市場存在成交記錄的企業佔比僅為45.45%。部分規模較小的掛牌企業可能認為自己“收益”不足而選擇主動摘牌。

  而對於淨利潤規模足夠大的優質企業而言,陸彬彬認為,IPO是驅動企業摘牌的重要因素。部分企業則是由於被並購。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規模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中,61.54%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規模在15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中,該數字為28.67%。

  “摘牌和掛牌相輔相成,當掛牌企業達到足夠體量時,摘牌潮自然出現。”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三板摘牌企業增多,除了新三板體量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規律外,也與新三板當前流動性不足存在一定關係。融資功能和交易功能的不足,促使部分企業選擇離開。

  動態平衡

  4月16日,長江醫藥、華特氣體、華麗達等14家掛牌企業摘牌;當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為11518家。其中,創新層企業1289家,基礎層企業10229家。

  一天十餘家企業同時摘牌,這在新三板並非新鮮事。2018年以來,新三板企業摘牌數量明顯增多。全國股轉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2018年以來已有350家企業摘牌。而2017年全年摘牌企業數量為708家。

  從目前情況看,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逐漸達到動態平衡狀態。從2017年3月31日首次突破11000家,到2017年12月份達到11651家的高點,近一年以來掛牌企業總數變動幅度基本維持在651家以內。而在2016年,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增長5484家。

  對於選擇從新三板主動摘牌的企業而言,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規模較大,盈利能力強且有計劃IPO的企業;第二類則是規模較小,在新三板也沒有融到資金,且二級市場流動性較差的企業。部分企業則因為多種原因被強製摘牌。

  “這兩種類型是從兩個極端進行描述。”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告訴中國證券報社記者,第一類摘牌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好,規模較大,成長性盈利能力均比較強,且不少企業在新三板融資具備一定規模,為未來的成長儲備了力量。這些企業中的不少選擇IPO以進一步發展。另一類則相反,留在新三板獲得的支持有限,但成本支出不能少,於是選擇主動摘牌。

  廣證恆生分析師陸彬彬與付立春觀點類似。陸彬彬指出,融資與流動性便利享受不足,成為淨利潤規模小於1500萬元的摘牌企業離開新三板的重要影響。統計數據顯示,在主動摘牌的企業中,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有92%實施過定增,淨利潤超過1500萬元低於5000萬元的企業68%實施過定增。這些企業實施過定增的佔比均高於淨利潤規模小於1500萬元的企業。這顯示出淨利潤規模較小的企業融資難度大。

  陸彬彬表示,從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情況看,淨利潤規模大於1500萬元的企業,二級市場存在成交記錄的企業佔比為59.21%;而淨利潤規模小於1500萬元的企業,二級市場存在成交記錄的企業佔比僅為45.45%。部分規模較小的掛牌企業可能認為自己“收益”不足而選擇主動摘牌。

  而對於淨利潤規模足夠大的優質企業而言,陸彬彬認為,IPO是驅動企業摘牌的重要因素。部分企業則是由於被並購。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規模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中,61.54%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規模在15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中,該數字為28.67%。

  “摘牌和掛牌相輔相成,當掛牌企業達到足夠體量時,摘牌潮自然出現。”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三板摘牌企業增多,除了新三板體量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規律外,也與新三板當前流動性不足存在一定關係。融資功能和交易功能的不足,促使部分企業選擇離開。

  改變心態

  摘牌趨於常態化,新三板企業該如何選擇和規劃自己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廣證恆生認為,對於淨利潤規模較小的企業而言,受市場環境以及自身規模較小限制,目前可能享受新三板的融資及流動性便利不足,短期主動離開新三板,降低掛牌成本,發展好主業不失為一個可行的選擇。對於利潤規模但尚未達到IPO標準的企業而言,如果可以享受新三板的融資便利並具有一定的二級市場流動性,留在新三板,通過其融資便利性加速企業發展將是更好的選擇。

  除了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業內人士認為,新三板企業及投資者心態需要改變。對企業而言,應根據自己的發展情況綜合考量適合的資本運作路徑,不能盲目跟風;而對於投資而言,則要準確判斷投資環境,不能一味期待政策紅利,要加強自身專業投資能力培養。

  “即使經營不好、不規範,也能融到資,再差的話還有一個殼的價值,這種想法在新三板不現實。”付立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於企業而言,新三板逐漸發展成為市場化程度、差異化程度高的資本市場,應該避免資本運作的慣性思維,更不能有僥幸心理。新三板企業需要立足主業,重點發力持續經營能力以及規範性等問題,實現真正的價值提升。

  對於投資機構而言,付立春指出,應該清醒認識到,流動性溢價、跨市場套利、投機割韭菜,這些狹隘的投資模式難以為繼。如果一味期待政策紅利,可能被相關的不確定性所傷。投資者的專業能力必須跟上,融投管退的增值鏈條需要完善,立足企業基本面、規範性。

  “要投資有價值的企業,而不是僅關注是否IPO。”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認為,對掛牌企業而言,應審慎選擇是否摘牌。掛牌新三板,對企業規範治理及資訊公開都有益處。對投資機構而言,短時間獲得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要穩住心態做價值投資者。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