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它上止頭痛,下治血淤!嫩苗尖可涼拌,莖桿可生食

川芎是傘形科植物川芎的乾燥根莖,因藥王孫思邈謂「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二洞。仙鶴過往處,良藥降蒼穹」得名。

歸肝、膽、心包經。辛溫香燥,走而不守,能升散,上行至頭目,可祛風止痛,是治療頭痛之首選藥物。無論風寒、風熱、風濕,均可隨證配伍用。所以前人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

比如偏頭痛可用川芎200克,用米酒500毫升泡浸3個月。每日3次,服用5-6日既可。

川芎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為血中之氣葯。可活血行氣,理氣開鬱。

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跌打損傷等,都可用它。

川芎的這些功效,遇到補氣昇陽的黃芪,行氣解鬱的蒼朮,補血和營的當歸之時,體現得更是亮眼!

川芎配黃芪:補氣活血,引血上行,益氣養胎

川芎擅長祛風行血,黃芪功擅補氣昇陽,二者相配,能補氣活血,引血上行。

比如老年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老年性癡獃等,多由清陽下陷,血瘀內滯所致,在治療中加上這二味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川芎黃芪湯,出自《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經效產寶》。因黃芪健脾益氣,使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機,與理氣開鬱,活血止痛的川芎等分合用,益氣養血,胞脈通暢,痛止胎安。

川芎配蒼朮:疏肝解鬱,越鞠丸很有名

蒼朮氣味芳香,不僅擅長燥濕,更能行氣解鬱,配以川芎,氣血雙調,可治多種難治病,有「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的效果。

朱丹溪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因此創越鞠丸

越鞠丸在川芎黃芪的基礎上,添加了神曲,桅子、香附各6克。方中用蒼朮、川芎以疏肝行氣,活血化瘀,給了後人一個治鬱的思路。

川芎配當歸:佛手散補血化瘀

川芎與當歸合方,名叫佛手散。由當歸二兩或三兩,川芎一兩組成。

因當歸性潤,功能補血和營,配以川芎活血行氣,則補血而不滯,活血而不伐。對於症瘕腫塊、胸脅疼痛等有效。還可治婦人胎前產後諸疾,如佛手之神妙,故名。

比如對於產後血虛頭痛,《醫鈔類編》卷十七記載,可用當歸、川芎等分(俱酒洗,炒),生薑5片。焙乾,同煎服。

如此牛的一味葯,不做成藥膳就太可惜了

既然藥王孫思邈是在四川都江堰為川芎取的名兒 ,這裡的川芎一定不少,事實也是如此。

如果在每年元旦左右到五月中旬去都江堰,你可能會吃到一種當地命名為「葯巔子」的美食,也就是川芎的嫩苗尖。

這個嫩苗尖,焯水後用紅油豆瓣涼拌,有一點藥味,還有一點輕微的麻味。但正是這個味,才是正宗味。吃過後,可開胃,順氣。

苗尖下還有一段莖,被當地人稱為「苓杆子」,採摘後,可直接刮掉皮就吃。因其味美,當地孩子們愛做的一個遊戲,就是從田裡采來無數根苓稈子,一小堆一小堆放在路上或院旁,隔三到五米不等的距離練靶子,誰打倒該誰享用。高手往往能得到幾百根,當場吃不完就帶回家吃。

有些人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後,回家忘不了兒時的味道,必定到田間采「苓稈子」,摘「葯巔子」。如果家裡和附近沒有,就到街上去買。很便宜,一塊兩塊一大把。

川芎肘子,是青城山的一道名菜,香麻香麻的,味道好極了。據說,它和東坡肘子一樣,創製者都是蘇東坡。

當時的著名詩人張俞隱居青城山,好友蘇東坡前來拜望,小住了幾日。某一次在半山腰的一個小店,蘇東坡看見店主正在夾肘子上的毛,覺得這店主實在太懂自己了。正在感嘆,他看到店主老母親從內廚端了一個砂鍋出來,砂鍋裡冒出的熱氣濃鬱,微辛中雜著甘甜,草味中含著芬芳。蘇東坡感到一陣清爽,忙問:

「這是什麼味?好香!」店主和大文人對話,介紹也邏輯清晰有條理:

「這是清燉的川芎,具有通氣補脾養神之效。青城山霧濃濕重,山裡人多有風濕,吃了川芎就沒有事了。」

蘇東坡一聽,大為歡喜。作為吃貨的他馬上想到,要是把肘子和川芎同鍋來燉,味道豈不更好,營養不是更高?

他把想法一說,店家拍手稱妙,遂在蘇東坡點的肘子裡加放了川芎。燉好後,湯呈微褐色,香飄五裡,肉中含辛甘,湯中溶芳香,蘇東坡吃了川芎肘子,連連叫好,人也似乎年輕了一大截。於是,一道名菜就這樣傳了下來。

除了以上介紹的川芎肘子,川芎桃仁蠶蛹粥、川芎當歸燉雞蛋、川芎鴨等葯膳都很有名,各具健康功效。

比如川芎桃仁蠶蛹粥,由川芎10克,粳米50克,桃仁、蠶蛹各15克制作而成。可養血活血。適用於滯血瘀型頸椎病,體質虛弱者。

川芎當歸燉雞蛋,由川芎10克、當歸10克、黃芪10克、黨參10克,一隻雞蛋製作而成。可益氣補血,養顏駐容。適合怕冷,臉色蒼白、暗淡發黃、血氣不足,容易疲勞的女性。

更多的吃法就不一一介紹啦,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葯巔子」、「苓稈子」,以及川芎肘子,你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