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足口病要來了,家長最關心這10個問題!

關於手足口病,這裡有10個家長們經常提的疑問~

每年這個時候,門診手足口病患者就爆增,基本上佔據了發熱病人的一半以上。

而跟家屬的交談中發現,許多家屬對手足口病的認知是有了,但很多都是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錯誤到太平洋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今天我把往年門診家長們經常要問的一些問題,做個歸納。家長們先學習一下,防患於未然!


目錄

問題1:手足口病是什麼感染的?

問題2:我娃去年得過手足口病了,為什麼今年又中招了?

問題3:我娃天天呆家裡,怎麼會得手足口病的?

問題4:我娃得了手足口病嚴重嗎?

問題5:手足口病不是病毒感染嗎?為什麼還要給娃掛消炎針?

問題6:醫生,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不要住院啊?

問題7:皰疹性咽峽炎跟手足口病一樣嗎?

問題8:我家還有個小寶,怎麼辦?會不會傳染?怎麼去預防?

問題9:打預防針有用嗎?

問題10:得了手足口病要隔離多久?

問題1:手足口病是什麼感染的?

答:這個問題,家長們其實問的倒不是特別多,而且經常一個家長問了,還沒等我想好怎麼言簡意賅地向家長解釋的時候,旁邊總有另外一個家長搶答「當然是病毒感染了」。

OK,這位家長雖然你搶了我的台詞,但是你說的也沒有錯,不過如果只是一句簡單「病毒感染」的話,可能無法完全解除家長們的疑惑,而門診就診時間有限,大部分醫生也沒空跟你吧啦吧啦講上5~10分鐘,所以我把這個問題作為第一個問題解釋給大家。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腸道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

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組4~7、9、10、16型和B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為常見,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區CV-A6、CV-A10有增多趨勢。腸道病毒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

解釋: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的一種傳染病,但腸道病毒有很多種,導致生病的就有3大類,若乾小類,比較特殊的是,腸道病毒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具體我們下面說)。

問題2:我娃去年得過手足口病了,為什麼今年又中招了?

答: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上一個問題之中,如果簡單告訴家長手足口病就是病毒感染,家長就會有這類的困惑,但是如果告訴家長們,會有十幾種病毒導致手足口病,而且每種之間不能相互免疫,那家長們估計就會明白的多了。

因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每年流行的腸道病毒種類都不一定相同。因此去年中招了,今年還是有可能中招的,甚至一年之間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兒也是大有存在的。

問題3:我娃天天呆家裡,怎麼會得手足口病的?

答:這個是高頻問題,特別是比較小的孩子的家長特別關心這個問題。首先手足口病是個兒童常見的傳染病,而根據流行病學的機制就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大要素。

(一)傳染源

患兒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

(二)傳播途徑

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汙染的水和食物後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

解釋:對於已經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兒是傳染源這個概念我這裡就不說了,關鍵是隱性感染者

所謂的隱性感染者是指「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不引起或隻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在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癥狀、體征,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

誰會是隱性感染者呢?其實就是我們患兒的家屬們。

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廣,如果作為孩子的家屬接觸了致病性的腸道病毒後,沒有做好及時的清洗,就很有可能把病毒傳播給家裡的孩子。而一般呆在家不出門的孩子基本上都是5歲以下的兒童,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你感覺你把孩子隔離在家了,孩子還是得了手足口病的原因。

問題4:我娃得了手足口病嚴重嗎?

答:大多數患兒預後良好,一般在1周內痊癒,無後遺症。少數患兒發病後迅速累及神經系統,表現為腦乾腦炎、腦脊髓炎、腦脊髓膜炎等,而發展為循環衰竭、神經源性肺水腫的患兒病死率高。

簡單地說,大部分都是輕的,但是少數如果累及到腦部、肺部、心臟的時候,表現嚴重而無及時治療的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而判斷患兒是否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很多都是局限於醫院裡,作為家屬我認為主要注意幾點:

1.持續高熱:體溫大於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神經系統表現:出現精神萎靡、頭痛、眼球震顫或上翻、嘔吐、易驚、肢體抖動、吸吮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

3.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超過30~40次/分;

4.循環功能障礙: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發涼、皮膚髮花、血壓升高、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2秒)。

如果患兒在家中出現這些情況,那就必須及時送至醫院就診治療。

問題5:手足口病不是病毒感染嗎?為什麼還要給娃掛消炎針?

答:對,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因此一般治療主要是普通病例門診治療、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積極控制高熱、保持患兒安靜。目前尚無特效抗腸道病毒藥物。

研究顯示,干擾素α噴霧或霧化、利巴韋林靜脈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療效。

但是部分病例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及CRP可升高。而這些指標的異常考慮合併細菌感染的還是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的。

問題6:醫生,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不要住院啊?

答:這問題還是涉及到疾病的嚴重程度,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患兒都屬於手足口病普通型,因此門診治療基本都會痊癒。但少部分患兒疾病程度嚴重,會累及心肺腦等器官,因此住院治療是必須的,甚至是搶救。

問題7:皰疹性咽峽炎跟手足口病一樣嗎?

答:這兩個疾病還是有很多的相同點的,比如皰疹性咽峽炎也是由柯薩奇A組病毒、埃克病毒等腸道病毒感染所致,都會累及口腔咽峽部。

但是與手足口病不同點在於,皰疹性咽峽炎並沒有手、足、臀的皰疹,而且皰疹性咽峽炎容易合併細菌感染,恢復的也比手足口病要來的快。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手足口病病例可僅表現為皮疹或者皰疹性咽峽炎,因此這個時候還需要就診明確病因。

問題8:我家還有個小寶,怎麼辦?會不會傳染?怎麼去預防?

答:隨著二胎開放,家裡有個小寶的情況越來越普及,與之對應的就是大娃生病,小娃跟上的窘境。

那如果大娃得了手足口病,小娃會被傳染嗎?答案是「極有可能,因為手足口病的易感染人群是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

而該去怎麼預防呢?

隔離,隔離、隔離。

因為患兒在發病前數天即有傳染性,通常發病一周以內傳染性最強, 所以如果還沒有表現出來被感染的跡象的小娃,隔離是最能保護他的方法之一。

另外就是家長要注意不要當隱性感染者,對於手部衛生要特別注意,對於家裡的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進行清潔消毒。

下圖是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做到切斷這些傳播途徑,小娃得病的概率救會小很多。

做好這些後,剩下的就是觀察了,一般「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因此等這幾天過去了,小娃還是快樂如舊,那基本上就不要擔心了。

問題9:打預防針有用嗎?

答:有必要,但仍有患病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的我們只有EV-A71型滅活疫苗,而該疫苗只能預防EV-A71感染的手足口病。

但是通過問題1,我們已經知道造成孩子手足口病感染的致病菌可不止EV-A71這一種,所以就算打了預防針,如果是其他類型的腸道病毒感染,孩子仍然還會得病。

那我為什麼會說「有必要」呢,因為「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所以打了預防針可以有效減少手足口病重症的發生,從而保障了生命。

問題10:得了手足口病要隔離多久?

答:這個也是高頻問題,因為很多孩子度過急性期後,在家裡看上去像個沒事人似的,而且還「大鬧天宮」,作為家長就會迫不及待的想把孩子送回幼兒園。

但是因為「患兒皰疹液中的病毒含量大,破潰時病毒即溢出,咽部分泌物的排毒時間可持續1~2周」,所以隔離時間要等到口、手、足、臀潰瘍及水皰結痂後才能結束。

一般來說居家隔離時間需要2周左右。

最後還是分享下幾張典型的手足口病皮疹圖片↓↓↓

寫在文末

1、不要以為把孩子關在房間裡就一定安全了,要認識到成人自己是隱性傳染者的可能性。

2、手足口病大部分預後良好。

3、每年都有因手足口病死亡的病例。

4、及時隔離是一種社會責任。

參考資料:

《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

本文首發:醫學元素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