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變大腦的決策過程這件事,低強度超聲波出了不少“力”

坐在辦公室裡的你並沒有認真乾活,而是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思考著等會兒要去幹什麽,這就叫“反事實思維”。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首次表明,反事實思維受大腦額葉的前扣帶皮層控制,且利用低強度超聲波靶向該區域的神經元可以改變這一過程。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Elsa Fouragnan博士領導了這一研究項目,並且將研究成果於4月15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反事實思維是人類和其他動物在做決策時的一個重要認知過程——這不僅基於他們當前正在經歷的事情,還會將當前的經歷與其它潛在的選項進行比較。在典型的情況下,如果這些潛在選項不久後便可實現,人們會自適應地選擇它們。例如,如果工作的時候陽光明媚,人們會在工作完成後立馬出去享受陽光。如果前扣帶皮層的神經元不能正常工作,即使這些潛在選項是最理想的,人們也可能不會做出適宜的選擇。

這項研究首次展示了如何用低強度超聲波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高精度調節正常大腦的功能——影響反事實思維和轉向更優選擇的能力。該研究以獼猴為對象,首先讓被試個體從各種各樣的選項中做選擇,其中某些選項與食物獎賞聯繫在一起。它們很快便習得哪一個選項是最好的(能得到果汁),但“最好”的選項並不總是可供選擇。因此,它們必須記住這一選項,以便當它再次出現時做出選擇。在證實了扣帶皮層與記住最優選項有關之後,研究人員使用低強度超聲波來調節實驗獼猴大腦中這一區域的活動,並觀察其行為的變化。結果顯示,當神經元受到刺激時,獼猴的反事實思維就會受損。

Fouragnan博士認為這些發現非常重要,因為這可能對未來的治療具有指導意義:“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研究,首先我們發現扣帶皮層對於做出更優選擇起關鍵作用,其次是因為低強度超聲波可精準作用於大腦的目標區域,從而改變大腦的活動。”

眾所周知,超聲波是一種成像工具,比如用於產檢。但它也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尤其是用於安全地調節大腦活動。超聲波引起的機械振動可以產生或抑製大腦中的電信號,而電信號反過來又可以用於恢復大腦的正常功能。

Fouragnan博士繼續說:“超聲神經刺激是一種早期的、非侵入性的治療技術,它能夠以毫米級的精度刺激腦組織,有潛力改善數百萬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目前,人們確實掌握了神經調節技術,以幫助有嚴重抑鬱症或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患者,但還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在保持非侵入性的同時達到如此精確的水準。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下一步將在人類身上做進一步的試驗。”

科界原創

編譯:燈絲

審稿:西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