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編輯/中國道醫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來自道醫00:0008:37

點上方綠標收聽本文主播語音版

年輕的時候,人們往往急於融入更各種高大上的圈子,結識很多人,尤其是名人、有錢的、有權的「朋友」。但其實,很多只是點頭之交,無法形成一個真正有效的朋友關係。

青年作家李尚龍曾指出:曾有個朋友跟我說,我參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為什麼會越來越孤單,直到今天,很多事情都無人幫助我,難過。

我問她,社交場上,別人一般怎麼介紹我。

她說,我的朋友,小白。

我說,一般怎麼介紹那些優秀的人?

她說,獨立撰稿人、主播、導演、教授……某某某。

我說,所以你懂了,如果你自己不強大,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所以,放棄那些無用無效的社交,提升自己,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大。同時,相信世界上美好的友情,存在於彼此內心深處,安靜的保守著他們。

獨處,寧靜致遠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對於修身,都重視一個靜字。

儒家經典《大學》開篇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道家經典《道德經》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歸根曰靜,靜曰復命。」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第四十五章「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第六十一章「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儒道都認為靜是思考的根本,只有在靜中思考,才能把事情考慮完善。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認為人想成才,必須要靜。學習的根本在心靜,成才的根本在學習,一切都在一個靜字。

《三國演義》中,劉備駕崩後,魏國、蜀國聯合南蠻等少數民族,分5路大軍進攻蜀國。50萬兵馬五路來犯,蜀國聞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傾國之危,迫在眉睫。這時諸葛亮卻推病不上朝,數日閉門不出。這可急壞了眾君臣。

後主劉禪親自去丞相府探望,卻見諸葛亮正在池邊悠閑地觀魚。原來諸葛亮這幾日正閉門考慮退兵之策,他告訴焦急萬分的後主:「陛下不必憂心,四路大兵我已退了。惟東吳一路,我正考慮派誰作使者前去,退之容易!」劉禪一聽大喜,這才放下心來。

諸葛亮選擇在獨處中思考,安靜的力量幫助他。一場氣勢洶洶的五路兵馬來犯,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軍師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於無形之中了。

慎獨,中國人的千年修行

《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慎其獨」的意思是,君子在獨處、無人注意的時候。也要小心謹慎,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慎獨,不僅是某個人的修行,更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的一場大修行。君子慎獨,是幾千年來被奉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則。

康熙將「慎獨」概括為「暗室不欺」,林則徐在居所懸掛一塊醒目的橫額,上書「慎獨」二字,以警醒、勉勵自己。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這天,曾國藩拜過父親的牌位,讓兒子紀澤扶他去花園散步。父子倆拉著家常,不知不覺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陣大風吹過,曾國藩連呼「腳麻」,便倒在兒子身上。扶進屋時,曾國藩已經不能說話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寫好的遺囑。曾紀澤雙手把紙展開,第一條寫的就是: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人如果能做到慎獨,心裡自然會平靜、安定、富足。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養心最難做到的,就是慎獨。能夠慎獨的人,自我反省時不會感到愧疚,可以和天地、鬼神對質,絕對不會有行為無悔恨而心卻退縮的時候。人假如沒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對天地便神色泰然,這樣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最好的藥方,修身養性的第一件大事。

著名作家周國平曾說:我身上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什麼都要嘗試,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加以審視和消化。

慎獨,就是對知識最好的消化,對自我最好的審視,也是對智慧最好的含蓄和滋養。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免費結緣《太上感應篇》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醫"一鍵關注。

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