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沙化牧場變身濕地公園

在塞罕壩茂密的森林中,一條水量充沛的河流向西蜿蜒而去,流經風光旖旎的禦道口風景區時便折向南行,滋養了壩上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就是灤河的支流小灤河。

隨著第三屆河北省旅發大會的開幕,小灤河上的一顆明珠——位於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禦道口鎮禦道口村的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也揭開了面紗。這座集濕地保護、恢復,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等多重功能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將承擔起涵養京津冀水源地、阻止渾善達克沙地南移、維護壩上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光榮任務。

小灤河沙化牧場變身濕地 公園

養草蓄水

如今的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花草飄香、樹木蔥蘢、水鳥成群,一派生機盎然的美麗景象。然而就在五六年前,因為常年的過度放牧,在截然相反的另一番圖景下,這裡還是一座無人光顧的沙化牧場。

2013年年底,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項目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開始了蛻變。“原來這裡的草場都是老百姓自己經營,為了餵養牲畜隨時打草放牧,對草場的破壞很嚴重。通過土地流轉,我們把草場和零星的耕地從老百姓手裡租過來,並限定打草的時間為每年立秋以後。我們還在規劃區域四周建起圍欄,防止牲畜進入。圍場在2015年年底已經全面禁牧,我們的舉措進一步養護了草場。”圍場縣林業局濕地保護中心主任崔淑軍介紹。

過去,濕地公園所在區域遍布著小灤河的許多細小支流,它們大多互不連通,加上周邊土質較差,大量豐沛的水源白白流失。濕地公園啟動建設後,圍場林業局在區域內展開圍堰蓄水,用人工手段把水源保存起來,同時打通各條支流,實現水系的連通。幾年下來,不但水體得到了保育,土質也有了持續性的改善,具備了形成濕地的基礎條件。

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佔地3755畝,濕地率74%。作為濕地公園面積雖然不大,但置身其中,一草一木的精致卻隨時打動著遊客。“實際的建設去年啟動,歷時一年完工,之前三年多都在做養護等基礎工作。現在看來這個時間花得值。”圍場縣林業局局長譚賦說。

鳥翔植茂

小灤河濕地公園內,一種小灤河流域獨有的植物與河水相伴相生,它就是河柳。如果說胡楊林是沙漠中的脊梁,綿延的河柳林就是小灤河數百年來河道永固的最大功臣。它的枝葉和須根,還為小灤河裡的瀕危物種細鱗鮭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優良環境。

通過濕地公園的淨化,小灤河下遊的水質已達到可飲用的二類標準。“濕地對水質的淨化分為三個層次:土壤、植物根系和植物體內。”崔淑軍介紹,以河柳為代表的四百種高等植物,使小灤河濕地公園可以很好地發揮“為北京阻沙源”“為天津涵水源”的功能效益。

濕地公園內四處翱翔棲息的水鳥,不光衝著這裡明顯改善的生態環境而來,還仰賴於周邊居民的精心保護。護林員魏永兵守護禦道口村這片草場已經20年了,他救助過多隻受傷和體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有一次,有隻大鴇在家裡養得久了,我才發現它不會飛了。”老魏給大鴇制定了詳細的減肥和訓練計劃,終於幫助它在第二年候鳥遷徙時重歸鳥群。

最近,常年在壩上高寒條件下工作的老魏因為股骨頭問題在北京住院治療,可他仍然惦記著心愛的草場。康復後,他將重新回到禦道口,繼續擔任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護林員。

生態第一

小灤河濕地公園是清代木蘭圍場七十二圍之一的庫爾奇勒圍遺址所在地。在清代木蘭秋獮文化中,雄踞壩上的小灤河有著特殊地位。河中的細鱗鮭備受清朝皇帝青睞,河水更是解決了數萬秋獮將士和馬匹的飲水問題。

時過境遷,濕地公園及其所在的承德“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帶來的旅遊收入又將造福沿岸居民。不過,譚賦表示,為盡可能維持好濕地的生態環境效益,小灤河濕地公園將會是“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上與眾不同的一個遊覽項目,“我們將適時出售門票,以此來限制遊客數量,減少人為因素給濕地帶來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濕地公園的科研監測、科普宣教功能將分別通過一整套完備的體系予以充分發揮。“濕地公園將成為‘保護—利用—提高’濕地資源的示範地,成為中國北方壩上草原濕地生態建設的典範。”譚賦說。(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