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上長出這種「肉」,不排除有癌變幾率,建議定期複查!

腸息肉是腸道黏膜上隆起性的病變,包括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中年以後易發,發生率為25%到80%。

臨床上息肉有單發也可多發,大多數的息肉是無害的,但體檢若查到腺瘤性息肉,就要引起警惕,腺瘤性息肉屬於癌前病變,可誘發大腸癌,臨床上有多達80%到95%的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

從結直腸息肉到最終的結直腸癌並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有多年的演變而來,平均時間為5~15年,因此只要在這個階段內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切除能大大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並且及時息肉,發生了部分癌變,但癌細胞較淺,依然可以通過手術切除,達到治癒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導致腸道產生息肉的原因有哪些呢?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導致結腸息肉的最主要原因,來自於臨床資料統計顯示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患者都是因為病毒感染所致。

飲食不合理

日常生活中飲食不健康,飲食習慣不合理都易導致腸道息肉的產生。如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常吃醃製食物,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都會引發腺瘤性息肉的形成。

遺傳因素

息肉的產生受遺傳因素影響,其遺傳比例男女均等,因此家庭有息肉史者,或是有大腸癌患者,建議做相關檢查排除結腸息肉。

提醒:大腸癌而早期有何表現?

大便形狀改變是腸癌的重要特徵之一,如果排便突然變細變爛,並且伴隨著腹痛,腹部不適等癥狀,以及排便習慣的改變(出現腹瀉或便秘,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排便時腹痛),就要考慮是否是大腸癌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