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5位行業人士因“收視率造假”發聲,何解?

傳媒內參導讀:面臨激烈競爭和生存壓力,平台被收視綁架,收視被模式和明星綁架,製作機構被平台綁架的現象幾乎成為了行業新常態,由此也滋生了收視率造假的亂象。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瑞峰

收視率造假再一次引起行業關注。通過梳理,傳媒獨家挑選出15位傳媒行業人士對收視率造假的觀點。這些觀點揭開了收視率造假的驚心動魄的一幕,也闡述了收視率造假的原因,更提出了解決收視率造假的方法:

1、導演陸川:曾經親耳聽到某導演朋友在電話裡無奈地要求他的製片人將每集40萬元購買收視率的費用打到北方某市電視台購片主任指定的公司。如果不按照電視台指定公司買收視率,他將收不到電視台尾款。

2、導演陳思誠:《遠大前程》播出前遭遇同樣問題,合作公司良言相勸說這是業內“潛規則”屬於“常規動作”,不買“裸播”便沒有收視率。

3、導演張國立:因為其中原因複雜,導致沒有人能夠把這些事情揭發出來。如此現狀下,就曾出現導演購買收視率被騙,最終作品在省級衛影片道上線三天后就被下線的“業內大笑話”。

4、王長田(光線傳媒董事長):2015年初,因為不願意參與收視率造假,光線憤而退出電視節目市場,當時多檔節目在央視等播出,二三百人賴以生存,停播所有節目之痛苦記憶猶新。停播之前亂象已存在多年、多次呼籲無人理睬;停播至今又已三年另九個月,其間業界呼籲呐喊不絕於耳,惡況卻愈演愈烈無人幸免,據測算利益集團非法收入每年有幾十億之巨。

5、出品人王建鋒:收視率造假的核心,是電視劇交易本身的非透明化,要從根本上解決造假的問題,就必須從採購、定價和播出的制度設定上改革,堅定的走“市場化”的路線,建立公平、透明的交易系統,以廣告收入和價值評估替代目前的收視率標準,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

6、主持人張澤群:節目長期被收視率調查數據綁架,還會產生文化的巨大隱患。我們被收視率捆綁這麽多年,背後就是一個利益驅動,因為所有的廣告是靠收視率來做偽,廣告公司都拿收視率說事,電視台也拿收視率來要求節目,背後的根本就是利益導向。

7、主持人曹可凡:現在進入大數據時代,對於一個文化作品的評判,人們不僅需要主觀感受,還要依靠數據。然而,現在數據造假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虛假的票房、虛假的點擊率、虛假的收視率等,這些建立在造假基礎上的大數據,嚴重影響人們對一部好作品的評判,建議相關部門建立一個公平客觀的文藝評價體系。

8、主持人董卿:現在這個時代跟當年說出“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的時代已經不同了。在今天,收視率早已經不是唯一標準了,大家會關注各種標準,收視率只是其中之一。新媒體的傳播讓點擊率變成了一個標準,微信也是一個標準,微博也是。我們依然尊重收視率這個衡量體系,另外一方面,我們也關注更多其他的指數。

9、媒體人王志安:收視率是萬惡之源這句話不對,應該說,收視率造假,才是萬惡之源。

10、編劇趙冬苓:我國影視業深受其害,應該狠狠打擊,而不僅僅是罰款。現在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電視劇在衛視上價格高,網絡劇價格也高,為了保證成功就必須用大明星,但可能會影響其他部分的投入導致品質達不到,最終就要買數據。

11、編劇汪海林:呼籲政府正視買賣收視率的犯罪行為,拿出切實措施嚴厲打擊!今天,讓我們在一起,如果這是一場戰爭,我已準備好與你並肩戰鬥。

12、編劇宋方金:郭靖宇導演揭露收視率黑幕已經上升到熱搜榜第七名,說明這件事情全行業乃至全社會有多麽氣憤和關注。從事實過程來看,對方已經是在嚴重敲詐勒索郭導。

13、製片人李學政:一旦劇不是太好,說數據被買了,是片方和平台代價最小最有面子的解釋。但我不是說假收視率問題不存在,是有放大的成分。最後想說,面對“影視惡勢力”郭導都如此豁得出了,正義的同行大佬們也該友情支持下啊。

14、歐陽常林(原湖南廣播電視台台長):平台運營和節目製作成本都靠廣告買單的商業模式,又造成平台和製作機構承諾收視保障,甚至要簽下收視對賭協定,這樣難免有人不擇手段地對收視率進行作假。某些成本過高的“現象級節目”背後,已存在收視虛假,廣告虛高,創新虛脫的問題。

15、演員陳道明:刷數據,假的就是假的,這不光是經濟問題,還會導致文化上很多不良因素形成惡性循環。這是需要幾個部門聯動的事情,不光是廣電部門的事兒。

可以看出,不論是導演陸川、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還是出品人王建鋒,他們都曾親自遇到收視率造假。現實情況來看,電視劇《大祠堂》《美人私房菜》《天盛長歌》都因為收視率造假問題遭遇一定程度的影響。

收視率造假背後的原因是利益導向。面臨激烈競爭和生存壓力,平台被收視綁架,收視被模式和明星綁架,製作機構被平台綁架的現象幾乎成為了行業新常態,由此也滋生了收視率造假的亂象,而由於收視率調查方式的局限性,收視率監督監控平台的唯一性,再加上電視劇交易本身的非透明化,造就了收視率造假的隱蔽性。

收視率造假導致了評價體系的誤導,受利益驅動影響的收視率數據並不真實,節目長期被收視率調查數據綁架,嚴重影響人們對一部好作品的評判,還會產生文化的巨大隱患。

不過,當下融媒體時代,電視劇評價體系也有了新的標準,點擊量、微博、百度指數、微信公號、短影片都成為電視劇衡量標準,收視率不再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

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造假的問題,就必須從採購、定價和播出的制度設定上改革,堅定的走“市場化”的路線,建立公平、透明的交易系統和公平客觀的文藝評價體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