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反思!中國杯並非試驗田 更新換代和定主力不衝突

裡皮需要盡快確定主力陣容裡皮需要盡快確定主力陣容

  一場0-6,一場1-4,中國國家男足在第2屆“中國杯”賽事中的表現通過比分數字就能形成定論。面對認真出戰的歐洲球隊威爾士與捷克,國足所暴露的絕不僅是硬實力上的差距,如何應對中國杯這樣已完全正規化的國際A級賽事,這是必須加以總結反思的,國足有必要盡快確定現階段的主力班底,而不是將難得的同高水準球隊過招的舞台輕易演變為所謂考察新人、鍛煉年輕球員的“試驗田”。

  威爾士隊現世界排名第20位,且有著吉格斯剛剛接管教鞭的刺激因素,這樣的球隊以大賽級準備部署對陣國足,國足落敗甚至大比分慘敗都有其合理性。捷克隊現世界排名第43位,“歐洲中遊”這一實力定位放在世界足壇是很有競爭力的,國足落敗同樣有其合理性。事實上,中國足球越是謀求發展,就越有必要戒除“贏弱隊就豪氣乾雲”、“輸強隊就灰心喪氣”的浮躁問題。至於那些因地域不同、國內聯賽擁護對象不同而借國足成敗發泄怨氣私心的低級勾當,更應該人人鄙視。

  輸球的結果確實令人不痛快,大比分輸球更令人難耐,有些存在明顯問題的比賽內容更應該反思總結。一個很醒目的問題就擺在我們眼前:經歷本屆中國杯賽事後,國足最應總結反思什麽呢?

  “應該珍惜同高水準球隊過招的機會”,這句經常出現的話,在本屆中國杯賽事上進一步提升了意義。因世界杯周期(國家隊選員備戰)、新帥上任以及賽事主辦方在邀請合約上的硬性要求,本屆中國杯賽事的參賽球隊普遍拿出了認真勁兒,這同中國足壇傳統組織的那些邀請賽、友誼賽有根本性不同。對於歷時十餘年才重返亞洲12強賽的中國隊來說,屬於國際足聯A級賽事的中國杯,能邀請來強隊且強隊認真投入的中國杯,可以理解為12強賽那樣的難得大賽機會,甚至可以強調為“這就是中國隊的世界杯”!

  這樣的比賽機會,我們的珍惜態度不可能隻局限於“要求出場球員積極投入”,而是應在參賽名單的遴選、國足主力球員使用力度上體現出來。如果如此寶貴的機會我們卻尋常視之,還是將普通賽事那些考察新人、鍛煉年輕球員等要義照搬過來,那就有些矛盾了。

  沒有投入主力班底的中國隊,著力嘗試著考察新人、鍛煉年輕球員的中國隊,面對威爾士與捷克時進一步放大了實力對比上的差距感,讓對手過於輕鬆,兩場球的比賽後段,大比分領先的對手反而是收起了認真投入的心態,反而開始戲耍混時間,這就很尷尬了。

  稍加體會這兩場慘敗的線索,事實上是一目了然的!

  對威爾士一戰前,國足首發名單公布時,或多或少是令人吃驚的:近些年來,尤其是裡皮接管教鞭的12強賽下半程來,國足中後場的主力框架就是“恆大系”;而對威爾士這一戰,國足首發後防線明顯轉為了“上港系”(上港3人,來自恆大的只有馮瀟霆)。事實說明,在對陣認真投入的世界排名高居第20位的威爾士隊時,國足後防線開始根本性重建重配,風險太大,結果太慘!

  開場就失球的那次防守中,面對貝爾的衝擊,來自上港的後衛球員明顯暴露了在這種級別大賽上的經驗欠缺,或者說心理欠缺,緊張而不敢主動做動作是導致失球的關鍵原因。接下來快速丟掉的第2球,看似是郜林後場傳球失誤,事實上同球員之間的配合不熟練有更大關係,應該上前接應郜林傳球落點的王燊超沒有及時行動。

  這類失誤反覆出現於對陣威爾士這樣的、對我們來說特別寶貴的比賽機會中,還是在開局階段就連續導致失球,問題太大太刺眼了,太不應該了!突然在對陣強敵時挑起挑梁重擔的球員,不可避免地因連續挫敗感(以及投入比賽時就明顯暴露的緊張心態)而影響了發揮,因此招致球迷輿論的熱議,球員的失誤業餘,更應該說我們在對待這類比賽的關鍵細節上犯了很業餘的大錯誤。

  對捷克隊一戰,國足在開局取得入球後場面就很被動,但在上半場結束時畢竟保持著1-0的比分;當時的這個比分同對手把握機會的效率與心態有關,也同國足場上球員通過實戰逐步提升整體對峙能力有關。而在易邊之後,威爾士隊通過連換三人進一步明確了強化衝擊的思路與辦法,國足也主動開始的換將調整卻沒能跟上對手的節奏,因為國足本來就被動,換人且連續換人會進一步打亂場上球員好不容易剛剛提升些許的整體性。

  當然,當時的情況下國足不換人是不可能的,相應問題只是在首戰已暴露的問題基礎上進一步延續。面對認真出戰的世界強隊,處於絕對弱勢方的國足還沒有派出主力班底,還在不得不換將調整中繼續動搖著自己本就不足以對峙的戰鬥力。

  對威爾士一戰過後,裡皮已表示“在確定本期國足名單與確定首發人選時犯錯”,那並不應該單一理解為裡皮對該場比賽球員表現的不滿與失望。裡皮顯然是迅速感受到了國足對手的投入力度,迅速感覺到了國足借本次中國杯繼續考察新人、演練年輕球員這種思路的錯誤,他顯然是深刻感受到了,所以才會說出那樣明確的話。

  中國足球確實處在新老交替的階段,處在必須積極著手更新換代的階段,但這絕不意味著所有比賽都要突出“換代”,否則那就是“自亂陣腳”。國足以最強班底投入時都難以打出滿意表現時,急於更新急於換代只會令局面更亂戰績更差,這是被事實反覆證明過的。

  足球的發展規律就是要時刻考慮新老交替,要與時俱進地布局更新換代,任何國家任何球隊都要如此,其重要意義完全不需要強調,但這同國家隊有著明確的主力班底並不矛盾。如果能形成明確的14或15人為骨乾的主力班底,在此基礎上給嶄露頭角的新勢力球員機會,著眼未來給年輕球員機會,那才能在確保國家隊穩定性的基礎上更為積極地新老交替與更新換代,這是世界足球發展史一直在證明的。

  任何事物在具體行動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說國家隊如果以某俱樂部的骨乾為主力框架,那勢必造成這個俱樂部國腳的頻繁使用,對球員個人與俱樂部利益等都會造成衝擊,這是所有足球管理者與工作者都必須面對的。這類困難就擺在那裡,越是像中國足球這樣艱難中謀求爬坡的就越感覺困難,這樣的困難卻絕不是我們可以盲目大破大立、大包大攬的借口,這才是考驗各國足球人智商與能力的。

  就一個問題,威爾士與冰島這樣的國家足球水準為什麽能較為迅速地提升?是因為人家沒遇到什麽困難麽?

  洲際賽事分門別類,世界杯預選賽,亞洲杯,亞運會,東亞杯,乃至各類錦標賽、熱身賽與友誼賽等等,針對不同的賽事以不同的力度來貫徹選拔新人、更新換代的思路,這是規律性的內容,看起來是一目了然的,但事實上卻是中國足球反覆出現問題的曝光台。

  回顧12強賽上半程,國足戰績表現很差,令人很不滿意,尤其令人搓火的是,12強賽這樣對於我們很重要很寶貴的大賽上,我們的國家隊居然沒有招入或拒絕使用能力與狀態更好的球員,而是不斷使用比賽狀態無從保障的球員。對手只在意他們“戰勝了中國隊”,想當然地理解為“戰勝了中國最好的球員們”,他們可不會理解我們那些實力更好狀態更佳的球員被各種借口給棄用了,打敗我們的,或者說加速我們失敗的,只是對手麽?還有我們自己!

  中國杯看起來只是常規的國際足球錦標賽,但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這同尋常的錦標賽有著根本性不同,有志於幫助中國足球提升的人為國家隊創造出了同高水準球隊過招的機會,這對於中國足球來說就是必須珍惜的,理應給出最高規格重視度的。這同“更好的學生通過更高規格的考核謀求更大的進步提升”是一個道理,只有國足主力班底通過寶貴機會得到鍛煉與提升,才能帶動整個國家隊形成進步提升,進而為國家隊的長遠建設創造更好條件。

  更好的那些學生在更高規格的考核中一樣考不上,一樣會一塌糊塗。確實很有可能,但規矩不能亂!去感受失敗去體會挫折的應該是更好的那些人,否則連感受失敗都變了味道,都顯得不明所以,暈頭漲腦。

  威爾士派出的是貝爾領銜的強陣,非常接近其國家隊的最強班底,捷克隊同樣是,而中國隊呢?我們又偏偏是實力最差的球隊,又偏偏是理應最珍惜比賽機會的東道主。這一次的錯誤真的有些大。

  早就應該在國家隊層面確認14或15人的主力班底,在此基礎上考察新星、選拔年輕球員,早就應該如此,看起來我們卻似乎混亂了好多年。這一次對手高規格投入的中國杯,就是再次為中國足球敲響了警鍾,國家隊的建設必須加緊加快,要克服困難,更要順應足球規律。

  (木之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