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日走的這一步,中國需小心

最近幾天,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表示,美國可能在5月底與日本達成貿易協定。此前,就在4月下旬,安倍與川普會面,日美結束首輪經貿磋商。

日美之間真能迅速達成協定?雙方經貿協商又對中國將有怎樣的影響?

看似氛圍良好 實為美對日單邊施壓

日美貿易談判可以說醞釀已久。自川普上台以來,他就一直宣稱日本對美貿易不公,要進行改善。

根據日本財務省數據,2018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約6.5兆日元(1日元大約0.06元人民幣),對美順差規模僅次於中國、墨西哥之後。美國完成美墨加協議和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美韓FTA)談判後,對日貿易談判加速,在不同場合對日提出多項要求,包括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市場、削減非關稅壁壘擴大對日汽車出口、更寬鬆的投資政策以及限制競爭性貶值的“匯率條款”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表面看似友好協商,實際是美對日單邊施壓,威脅對日本鋼鋁追加徵收25%和10%的關稅,對日本汽車增收20%-25%的關稅同時進行進口數量限制,當然還暗示其“匯率操縱”等。

對於來勢洶洶的美國,日本極力避免與其正面衝突,從一開始就創造性提出“貨物貿易協定”的概念,聲明貿易僅限於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規定的農業、汽車等貨物貿易,不涉及金融、服務等日本弱勢領域,並表示匯率問題由財政部門負責,不在貿易談判範圍內。

首輪磋商結束後,主要分歧並未消除,雙方就達成共識還有距離。

在農產品領域 美國似乎“更著急”

自上世紀60年代左右,日美貿易摩擦從未真正停止,日本在對美談判中已積累相當經驗。對於此輪雙方經貿協商,日本主要有三方面現實考量。

一是堅守底線,表明立場。由於CPTPP和日歐EPA生效,美國農產品在日本市場競爭力下降,急於馬上締結協定。4月26日,日美首腦會面時,川普表示“希望取消農產品關稅”,安保則回應要“兼顧兩國利益”,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茂木敏充則強調雙方已就關稅下調和取消以CPTPP的水準為上限達成一致。針對匯率問題,美財政部長姆努欽正式要求在貿易談判框架下磋商匯率問題,但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明確反對。

二是表面迎合,以退為進。4月底,安倍為見川普準備了“厚禮”,購買了大量武器防衛裝備並承諾將向美國的汽車廠投資400億美元(1美元大約6.7元人民幣)。安倍此舉雖然花費不菲,但確實博得了川普“歡心”。

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2+2)會議期間,雙方進一步加強了防務安全合作,鞏固了日美同盟,同時安倍也借此希望川普能夠在大阪G20峰會和朝鮮問題上對日本多加支持。日對美投資一來符合自身發展利益,另外也是對美友好的宣傳資本。川普政府上台以來,日本企業對美進行了230億美元左右投資,創造出約4.3萬個就業崗位。

三是做好宣傳,安撫國內。日本7月將進行參議院選舉,安倍計劃選後加速推進日美貿易談判,但在美一再施壓下談判不得不更快進行,為避免協定傷及國內企業和農產品市場,安倍一邊表示貿易談判僅涉及貨物領域,讓步程度不會高於CPTPP標準,另外也制定一系列農業優惠政策,一定程度減輕協定對日本國內農業衝擊。

對中國潛在影響不容忽視

目前,日美雙方還處於談判協商階段,最終協定版本未定,但對中國潛在影響不容忽視。

一方面,或影響涉及中日間的自由貿易談判。2018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對日本貿易談判的22項方針,方針寫明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匯率”等磋商事項,成為雙方談判的指導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其談判目標中寫有相關具有排他性的條款。

如果日美雙方照此達成協定,無疑限制了日本在今後與其他國家貿易談判的自由度,目前中日韓FTA談判正在進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各方也力爭早日達成共識,而日美貿易協定或先於其他達成,一旦其中寫明限制條款,日本在未來自貿談判中的自主性將大大降低,不得不多看美國臉色行事。

另一方面,中日關係也將更大程度被中美關係影響。中美日三者關係中,美國扮演重要角色,日美貿易協定的結果將使得日美之間更加開放,彼此依賴程度或更加緊密,日本更加難以擺脫美國獨立自主的發展對外關係,中日之間的關係穩定程度可能將更多地被中美兩國關係左右。

此外,美國對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也將進行,美國采取雙邊手段各個擊破,最終目標是要形成以美國為核心的自由貿易圈,這恐怕也將對中國未來全球貿易產生長遠影響。(文/顏澤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所學者)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