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終時仍在呼喚“立不世之功”的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人。其人弓馬嫻熟,箭法精良,乃三國期間的吳國名將,也是民間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那麽,太史慈具體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一、事母至孝,知恩圖報。

北海太守孔融雖與太史慈未曾識面,卻曉得他是個英雄。因為太史慈時常遠出,而其老母住在離城二十裡之外,孤苦無依,所有孔融常使人贈以糧食被服等物,母子二人深感孔融的厚德。所以在黃巾軍圍攻北海時,太史慈單槍匹馬來救,並言道“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如不能解圍,吾亦無顏見母矣。願決一死戰”。

太史慈

二、武藝出眾,箭法高強。

太史慈出場時,孔融登城遙望,看到黃巾軍賊勢浩大,正在憂愁。“融欲告急平原相劉備,城中人無由得出,慈自請求行。融曰:‘今賊圍甚密,眾人皆言不可,卿意雖壯,無乃實難乎?’慈對曰:‘昔府君傾意於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來必有益也。今眾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豈府君愛顧之義,老母遣慈之意邪?事已急矣,願府君無疑。’融乃然之。於是嚴行蓐食,須明,便帶鞬攝弓上馬,將兩騎自隨,各作一的持之,開門直出。外圍下左右人並驚駭,兵馬互出。慈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畢,徑入門。明晨複如此,圍下人或起或臥,慈複植的,射之畢,複入門。明晨復出如此,無複起者,於是下鞭馬直突圍中馳去。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遂到平原,說備曰:‘慈,東萊之鄙人也,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托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賊聞兵至,解圍散走。融既得濟,益奇貴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畢,還啟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報孔北海也。’”而膾炙人口的“太史慈酣鬥小霸王”更是酣暢淋漓,更能彰顯太史慈的武藝。

三、言必信,行必果。

“小霸王”孫策在酣鬥太史慈之後,對其欽佩有加,雙方惺惺相惜。孫策在與周瑜定計捉住太史慈後,孫策恩禮相待,太史慈請降。但太史慈隨即提出了回去收拾舊部、率眾來投的請求,眾將向孫策建議道:“慈必北去不還。”唯獨孫策慧眼識珠,對太史慈的評價是 “子義舍我,當複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四、忠君報國,立功建業。

縱觀太史慈一生,忠君報國,時刻想著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乃至最後中箭身亡,仍呼籲立功建業、以酬壯志。太史慈的死可謂轟轟烈烈,在合淝之戰中,太史慈中了張遼的埋伏,身中數箭,臨死前大叫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讓人敬佩之餘,又嗟歎不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