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QDII額度審批重啟 基金海外子公司內外聯動優勢凸顯

  來源;證券時報

  多位基金香港子公司人士表示,QDII額度審批重啟給香港子公司帶來了機遇,未來仍將致力於發揮“聯動”優勢,基金業國際化大有可為。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審批重啟、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繼續放開、境外子公司新規征求意見稿頒布……進一步規範開放雙向跨境業務動作頻頻,引起市場關注,作為“走出去、引進來”雙向橋頭堡的基金香港子公司將迎來較大機會。

  記者從南方東英、博時國際、廣發國際、海富通國際、融通國際等多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處了解到,過去10年的發展令這些公司獲得了寶貴經驗,未來仍將致力於發揮“聯動”優勢,基金業國際化大有可為。

  香港RQFII紅利褪色

  多位基金香港子公司人士認為,QDII額度審批重啟給香港子公司帶來了機遇。

  廣發國際資管總經理上官鵬直言,QDII額度重啟有利於公司業務,增加了客戶來源。但基金香港子公司擔任QDII產品投顧的門檻很高,需要近一年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00億美元,無法很好地利用海外投研能力服務QDII產品,希望政策上能對中資基金公司有進一步的支持。

  海富通香港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QDII額度審批的重啟,伴隨著重啟新一輪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和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IE)相關工作,顯示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意味著更加廣闊的機遇。但是,與此同時,隨著管道優勢的進一步削弱,在管理能力及專業性方面對子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期,日本獲得2000億元RQFII額度,同樣引起基金香港子公司的極大關注。香港子公司在成立之初很難實現盈虧平衡,RQFII業務的推出給香港子公司帶來生機。不過,隨著RQFII業務覆蓋的地區越來越多,香港RQFII紅利逐漸褪色。

  上官鵬表示,2011年RQFII在香港試點,給予中資機構額度上的支持,由於當時QFII、RQFII是投資中國市場僅有的兩個通道,且額度有限,RQFII政策對當時香港子公司的起步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後,RQFII試點擴大,互聯互通、基金互認、債券通等新的跨境通道相繼推出,香港RQFII政策紅利逐漸消失。

  “現在香港子公司應積極培育自身造血功能,加大海外投研投入,切實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上官鵬表示,需要深挖境內外客戶,在境外站穩腳跟,真正成為母公司不可或缺的國際化業務平台。

  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兼招商資管(香港)執行董事、總經理白海峰表示,日本新獲得RQFII額度,對業務拓展尤其是在日本境內RQFII業務的拓展是個重要機會。中國資本市場對於日本投資者的吸引力是顯著的,需求是可以預期的。

  上述南方東英相關人士表示,RQFII在日本市場推出,會吸引日本機構客戶,對已經發行了RQFII產品並有良好業績累積的香港子公司來說是一個機會。

  海富通香港子公司人士也表示,挑戰來自於管道優勢被削弱,但同時這意味著擴大開放,對於專注於跨境業務的機構來說是利好。

  境外子公司重要性提升

  日前,監管層就《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接受採訪的多位基金香港子公司人士表示,新規體現出境外子公司重要性提升。

  南方東英子公司人士表示,征求意見稿對於規範國內證券和基金公司在海外成立和運營子公司提供了一個清楚的方向和準則,有利於規範海外子公司業務的健康發展,長遠來看對行業有利,也一直與監管層密切溝通、積極反饋意見,希望共同促進行業發展。

  上官鵬也表示,征求意見稿對於監管架構、股東關係、內部控制、風險控制、經營範圍等做了詳細規範,保障香港子公司在正確的軌道上規範、平穩發展,目前正在根據征求意見稿的要求自查梳理。

  海富通香港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新規頒布前,海富通基金已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及內部流程優化,加強了對香港子公司的管理,在總部設立國際業務部,與香港子公司協同開展國際業務,保證業務規範開展。

  發揮內外互聯優勢

  後市太空大

  2008年以來,香港子公司出海與海外機構競爭,並取得了較好的表現。其中,南方東英截至去年底資產管理規模達到51億美元,博時國際資產管理規模超過43億美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融通國際管理規模等值人民幣209.3億元,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77.85%;一季度末,海富通基金和香港子公司的投資谘詢及海外業務規模超過40億元人民幣;廣發國際資管目前工作人員約30人,產品種類包括公募、私募、專戶和投顧業務等。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境外子公司具有很大的潛力。

  南方東英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對於GDP規模,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太空巨大。全球市場的投資離不開中國資金“走出去”和全球資金“引進來”,其間海外中資機構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上官鵬也強調,目前中資機構的綜合競爭力還不是很強,境外業務無論是管理規模、多元化配置能力還是策略的多樣性等都還無法和外資著名資管品牌抗衡。中資機構的競爭優勢在於境內外聯動。一方面,海外資管公司對於中國市場沒有中資公司熟悉,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需要中資機構的投研能力;另一方面,由於體制、文化、法律等差異,海外資管公司往往無法很好地滿足境內投資者的需求,中資機構可以發揮其了解境內投資者需求的優勢。

  海富通香港人士認為,中資企業目前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對中國企業及個人投資者的獨特洞察以及服務他們的能力,但是,這一優勢並不會永遠存在,真正能夠幫助中資機構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在於不斷向頂尖機構學習的動力以及創新的能力與魄力。

  融通國際表示,現階段會繼續做強海外中概股和中概債的投資能力,其他的海外市場通過MOM和FOF形式去覆蓋,力求將公司產品結構和規模按照風險水準的高低,形成金字塔型的穩固結構。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