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該大臣為何深受康熙帝器重?一生歷28次升調

康熙五十年(1711年),已經被康熙批準退休的陳廷敬,再次被緊急征召入直辦事,這年陳廷敬72歲。原因並不複雜,因大學士張玉書去世,李光地又身患重病不能履職,放眼當時朝野,以能力和人望,唯有陳廷敬可以擔任這一重大職位,也體現了康熙用人不拘形式、大開大合的手筆。陳廷敬的從政經歷非常全面,幾乎觸及當時所有最重要的部門,一生有過28次升遷或調動,其履歷幾乎與康熙朝相始終。

陳廷敬畫像

從康熙八年(1669年)起,陳廷敬入國子監司業,轉年擔任秘書員侍讀,親自教導康熙讀書。到康熙十五年,升任內閣學士兼任禮部侍郎,由此進入南書房,並入直辦事,成為康熙重要的決策助手。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始,陳廷敬在擔任禮部侍郎後,出任清朝的督察員左都禦史,仕途進入快車道。此後他出任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多個重要崗位。

康熙四十一年,陳廷敬管理南書房,成了康熙的機密大臣,並授予文淵閣大學士,兼任吏部尚書。

陳廷敬的履歷在康熙一朝,其提拔速度之快,多崗位歷練,甚至在許多重要崗位上多次“回爐”使用,為康熙朝罕見被重用的漢族大臣。

其在職時的幾次重大反腐和貨幣改革等,無不深刻影響了清代政治走向,並在當時所處的複雜政治環境中能堅持為官操守,敢於碰硬,處理了一大批實權貪腐官吏,其老成、謹慎、穩重的處世原則深得康熙讚許。陳廷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帶著對大清的責任感,他明確感到以明珠為首的朋黨集團已經嚴重損害朝政風氣。一次經筵講課時,陳廷敬向康熙和王公大臣講起《君子小人章》。課後,康熙留下陳廷敬說:“你講君子和小人,一定有所指,不妨說說,當今朝廷中你認為的小人是誰?”陳廷敬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明相國。”確定康熙有意讓他把事情說透後,陳廷敬開始列舉明珠包庇朝中大臣,結黨營私,賣官鬻爵等多個罪證。康熙隨後問他:“明珠在朝政中影響廣泛,此事當從何處入手?”陳廷敬回答說:“先從明珠心腹、親友、黨羽開始剪除。”

康熙畫像

此後,在陳廷敬一手操持下,位高權重的明珠應聲倒下。陳廷敬認為,清除貪官汙吏,靠教化還遠遠不夠,更要靠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對此,陳廷敬對監察人員提出了多項要求,如要求他們建言應該做到防微杜漸,把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其次,監察官員必須以事實說話,無論京官和地方官,如果有貪汙不法或觸犯綱紀的人,必須陳指事實。而陳廷敬在推薦使用禦史官員時,也不計個人安危。

有一回,康熙在乾清門召見政府九個部門的大臣,讓他們薦舉廉潔的官吏,待問到陳廷敬時,陳廷敬回奏:“知縣陸隴其、邵嗣堯都是清官,雖然治理的狀況不同,他們的廉潔都是一樣的。”於是這兩個人都升為禦史。

有人對他說,這兩個人廉潔而且剛強,剛強容易招禍,而且會有很多怨恨的人,恐怕要累及您。陳廷敬說:“果真德才兼備,即使招禍且被人怨恨,又有什麽妨礙?”

陳廷敬舞台形象

陳廷敬還認為,等級不明,尊卑不一,形成攀比,是造成貪汙腐化的罪魁禍首。他解釋說:“穿戴得越花哨的官員,貧窮的官員和百姓看到後,會感到貧富差距大,發展到最後就會形成越有錢的人就越張揚,而那些貧窮的官員和百姓就會以此為恥辱,帶壞了社會風氣。”在對康熙的建議上,陳廷敬提出:“成大事,不要計算小利,要眼光遠大,不能急功近利,對於清朝的基業要有長遠的戰略考慮。”

幾十年宦途中,陳廷敬以腳踏實地盡忠、謹慎小心處世、工作實績突出作為為官準則,《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高度評價,所謂清、勤,就是既清廉,又能辦事。陳廷敬去世後,康熙對他的一生評價道:“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

陳廷敬故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