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起底周鴻禕金融帝國:業務規模近千億,為960萬人授信

文 | 周天財經

7 年之後,360 系公司又一次向華爾街發起了衝擊,這次是 360 金融。

上月底,全球領先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平台 360 金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首次公開招股(IPO)申請書。彼時,他們已於 12 月 14 日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以每股 16.5 美元價格發行 310 萬股美國存托股票(以下簡稱「ADS」)。在承銷商不行使超額配售權的情況下,計劃募集資金 5120 萬美元。

截至終盤,在當天納指大跌的情況下,360 金融收盤持平,報 16.50 美元,市值為 23.73 億美元。盤中最高觸及 17.53 美元,漲幅為 6.24%。

360 金融在 2016 年 7 月正式對外亮相,2018 年 9 月正式分拆獨立。在當時各路巨頭借助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大肆擴張的時期,360 金融還被視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個後來者。同時,正在集中精力進行私有化的奇虎 360,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很難給金融業務拿出太多的資源傾斜。

但在隨後的幾年裡,事情的走向超出了人們的預計,獨立出來的 360 金融通過旗下核心產品 360 借條抓住了消費金融的紅利,之後又陸續延展出了貸款導流、分期商城、小微貸款等業務線——這種集中資源、製造爆款的小步快走模式讓進場雖晚的 360 金融在 3 年時間裡完成了一次彎道超車,並向 IPO 發起衝擊。

根據奧緯谘詢(OliverWyman)統計,在國內有互聯網技術巨頭支持的金融科技平台中,如果按今年的業務規模來計算,360 金融的業務規模排在第五位,他們身前則是螞蟻金服、微眾銀行、京東金融和百度金融四家巨頭,而這四家目前尚未公布過具體的上市規劃。

相比此前登陸美股的幾家金融科技公司,顯赫的股東背景及周鴻禕的董事長身份,都為 360 金融的 IPO 增添了相當的話題性。

而在去金融化浪潮的背景中,扮演金融機構與用戶間連接器的金融科技公司也迫切需要得到二級市場的認可,360 金融背後的技術積累與科技屬性則為這次 IPO 帶來了一些「投石問路」的意味。

360 金融團隊在納斯達克敲響上市鍾

技術突圍

進場雖晚,但帶著 360 的基因,360 金融的擴張從不缺少業界的關注。相比其他巨頭通過資本運作與自上而下的業務線規劃不同,360 金融的發展路徑更像是一個孵化器,即集中精力做產品,再由產品發展態勢決定巨集觀布局。

360 借條的快速增長帶動了 360 金融的整體業績——在 2016 年,360 金融的淨收入還只有 6 萬元,但到了 2017 年,這項數據便猛增至 3.09 億元,而截至今年前三季度,360 金融的淨收入已經達到 13.86 億元,是 2017 年全年的 4 倍多。

此前接受採訪時,360 金融董事劉威將 360 借條的快速發展歸結為從奇虎 360 一脈相承的技術積累——相比螞蟻金服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場景曾被認為是 360 金融業務拓展中的一大掣肘。彼時 360 金融的核心優勢是安全起家的 360 帶來的 10 億移動設備的連接,以及超過 5 億的月活用戶,和公認的技術實力。

通過這些海量數據,360 金融基於母公司的技術累研發了名為「Argus」的智能風控引擎和宇宙魔術方塊(Cosmic Cube) 定價引擎,良好風控水準為他們服務合作金融機構打下來堅實的基礎。用戶通過 360 借條的推薦,能夠享受比肩信用卡取現的利率水準,而在國內的同類公司中,能讓用戶享受到同樣利率水準的只有 BATJ 四家老牌巨頭。

低利率、嚴風控幫助 360 借條突破場景和流量的束縛,獲取了金融市場中最優質的一批客戶——數據表明,在 360 金融近千萬的授信客戶裡, 74.1% 的用戶持有信用卡,77.9% 的用戶年齡在 18 至 35 歲之間,用戶群年輕、有良好的信用記錄與消費記錄,幾乎是所有金融公司爭奪的對象。

好的技術帶來優質用戶,進而降低壞账率,這意味著可以降低成本,從而有余力獲得更優質的用戶,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而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三季度,360 金融促成貸款的 M3+ 逾期率僅為 0.6%,因欺詐而產生的 M3+ 逾期率更是低至 0.2%。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橫向對比,幾乎是最低的水準。

借著增長勢頭,360 金融在今年 9 月上線了 360 分期與 360 小微貸兩款產品,對旗下用戶群體做了更加明確的業務劃分。

而在同一時間,行業的參與者開始改頭換面。

再造產業鏈,重塑市場格局

去年年底,監管政策的迅速落地讓局面發生了變化,36% 利率上限的劃定讓行業的大躍進幾乎戛然而止,洗牌與震蕩留下的遺產則是一套流量變現的方法論,和依然在擴大的市場需求。

奧緯谘詢測算,在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的快速增長的推動下,中國消費貸款的餘額(除去抵押貸款、車貸和經營貸款)將在未來 5 年中保持年均 23% 的擴張規模,在 2022 年達到 23.2 兆元。

儘管信貸需求與日俱增,但幾年間消費金融市場的深度演進與監管政策的轉向使得以流量為核心的粗獷打法就此作古,而逐漸形成了一條「持牌資金方——金融科技公司——場景管道——借款人」的產業鏈條,金融科技的大範圍應用使得流量、場景與信貸產品不再擁有極強的綁定關係。

相反,大數據與對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所產生的風險定價能力成為了整個鏈條上的關鍵角色。換句話說,消費金融的下半場,更多的在於技術與數據層面的較量。

這就像過去 PC 時代,作業系統、CPU、硬碟、存儲、整機方案一度集成在幾家企業手裡,後來一旦形成分工化的產業鏈,不同企業各司其職,作業系統這種連接著硬體和用戶的互動界面,就躍升為最為樞紐的角色,如今,360 金融也扮演起這樣的角色。

與之對應的則是行業巨頭們極速調轉的船頭——已經突破兆估值的螞蟻金服早早的宣布自己的業務將由 fintech 變成 techfin,未來隻做代銷平台,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大數據支撐。京東金融 CEO 陳生強以則用「不做金融」為公司的未來定下基調,隨後,公司的名字也被改成了「京東數科」。

更早之前,百度也宣布旗下的金融業務將以分拆後的「度小滿金融」繼續運營,目標對準了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算上今年 9 月開始正式獨立運營的 360 金融,除過騰訊,幾家互聯網巨頭都完成了旗下金融業務分拆,開始以「金融科技平台」的姿態面向公眾。

伴隨風向的轉變,曾經的後來者 360 金融反而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360 在安全領域多年的積累極大的充實了 360 金融的數據與技術能力。而在新的產業鏈條中,牌照顯然也不再是 360 金融的發展包袱。

同時,360 金融主要的資金合作機構基本為國有銀行及區域性銀行,相比 P2P、信託等資金管道,有相對較強的穩定性。而招股書中則提到,未來 360 金融計劃短期內每季度大約增加三家合作夥伴,進一步提升資金來源的多樣性及抗風險能力。

經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一輪洗牌,強有力的監管塑造了一條更完善的產業鏈條與新的市場格局,360 金融與 BATJ 逐漸組成了行業的第一集團,銀行、持牌公司與 TMD 小巨頭則扮演著環伺的群狼,寡頭開始林立,下半場的比拚剛剛開始。

估值迷局

對於布局已久的巨頭們來說,剝離金融業務無疑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選擇,但從好的方面來講,無論是估值還是增長空間,科技公司的形象都要遠遠優於金融公司。同時,相對於更偏重資產負債表業務的金融公司,科技公司的單純的技術輸出能力,也少了很多風險。

有對衝基金合夥人這樣評價 360 金融:在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估價, 360 金融是一家值約 100 億美金的公司。但由於今年資本市場極度悲觀,大多公司處於估值中樞的下行,今年普遍的市盈率都在 12 倍。而考慮到 360 金融的成長性和營收情況,如果預測 2019 年有 5 億美金利潤,即便是按照 6 倍-10 倍的 PE 來估值,360 金融的價值也是被低估的。

當下,美股正處在一個比較微妙的時點,長達十年的牛市之後,震蕩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加劇,以 FAANG 為代表科技股開始顯露頹勢,整個科技板也進入了一輪技術性熊市,資金逐漸轉向消費、家電、公共事業等傳統行業。

同時,由於監管政策的收緊,此前美股上市的趣店、宜人貸今年以來股價跌幅都超過 50%。一方面,受製於信用風險和線性增長的限制,金融公司很容易看到天花板,很難形成爆發式增長。而對於二級市場來說,市場的不確定性是公司估值的最大敵人。在下一步的監管措施不明朗的情況下,美國資本市場對類似公司的定價顯得相當謹慎。

但對於 360 金融這樣的「科技平台」,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還鮮有先例——相比以金融業務為主的公司,360 金融這種名稱是金融,內核卻是科技公司,即「並不吃進大量資產擴充資產負債表,而是用科技能力幫金融機構連接用戶和提供風控模型」。在理想情況下,金融科技平台可以做到沒有審批人員與信審人員,可變成本理論上可以無限趨近於零。

此外,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平台的牌照價值也很受限。因此,金融科技平台正是未來的價值所在。360 金融的 IPO 看起來更像是一次「發令槍」,以試探美國資本市場對於這類「新物種」的定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司的價值顯然被低估。

事實上,對這類金融科技平台而言,在整個消費信貸市場中,金融科技的滲透率在未來還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數據顯示 2017 年,互聯網消費金融管道的在貸餘額為 1.1 兆。截至目前,互聯網信貸在整體信貸市場的佔有率僅為 13%。

奧緯谘詢測算,未來 5 年內互聯網信貸市場將會以年均 27% 的增長率佔有整體信貸市場的 15% 甚至更多。相較於傳統金融信貸相關機構,互聯網科技企業在大數據分析和應用,以及大數據風控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也是 360 金融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繼續增長的動因。

儘管赴美上市的視窗期已經不太理想,但考慮到金融科技市場本身的增長空間,360 金融的數據與技術實力依然是其後續增長的最大砝碼。伴隨著國內金融公司的陸續轉型及 IPO,資本市場也將重估新物種的價值,到那時,360 金融的真正價值也將逐漸顯現。

- END -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