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請與京劇拉開距離 請與洋戲拉開距離

近兩月來,“2019第四屆浙江戲曲北京周”和“2019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給北京舞台帶來了三十餘種地方戲。同期,“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在江蘇昆山舉行,期間將演出全國112個劇種的劇目。這是近年來全國地方戲一次難得的大規模展示,蔚為大觀。

“浙江戲曲北京周”有兩場新昌調腔演出,實在是非常少見於北京。傳統劇目《鬧九江》,女老生王鶯飾演的張定邊唱念做俱佳,耍鬤口尤見功力。在劇中人情緒出現大波動時,樂隊停止,隻以演員人聲表現的“乾唱”技法是一特色。但如果把調腔放到明代余姚腔余脈、古代戲曲化石的位置,又似乎去古甚遠,恐怕跟音樂的改編有很大關係。魯迅先生《社戲》《女吊》等文章中提到的戲曲就是調腔(劇團的介紹手冊中,也用“因魯迅先生的文章而揚名”來介紹),但想通過《鬧九江》看到鐵頭老生連翻八十四個筋鬥的功架,恐怕要失望。本劇武戲演員基本功仍需提高,民族舞式的武打編排,也讓本該精彩的武戲失色。

新昌調腔《鬧九江》

這些年看地方戲,一般而言總是看到半出好戲——保留傳統的那一半;半出不夠理想,往往是改良所致。以往說“地方戲京劇化,京劇歌劇化”是戲曲存在的問題,現在可以說,地方戲在直接歌劇化。現在一場地方戲演出,特別是進京匯報性質的演出,總要體現大製作,無一不變文武場面為民樂交響,從觀眾席往下望,總有指揮揮舞小棒的身影。

戲曲伴奏為人聲服務,指揮的出現取代了角兒對樂隊的指揮,從演員掌控全場節奏,變為指揮掌握全場節奏。而現代配樂往往不注重傳統戲曲特點,或試圖用歌劇、交響樂改變傳統戲曲音樂。如《鬧九江》中華雲龍以奸細身份上場,給了一段色調陰暗的音樂,點明了華雲龍的奸細身份,使本該有的戲曲衝突和懸念大為減弱,遠比用鑼鼓完成人物心情詮釋效果差得多。

新昌調腔《鬧九江》

現在武戲中常有一種向歌劇看齊或者加入民族舞的傾向。戲曲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當音樂已不是傳統戲曲範式之內的音樂,自然動作也不能是傳統戲曲動作。另外,不少演出為追求大製作,搭大實景,做立體布景,限制了演員的動作空間。《鬧九江》中舞台後部紅布飄揚,交響樂響起,自然前景的武行演員也只能變成群跳民族舞。

現在看地方戲有時覺得很容易懂,聽得懂演員說什麽。回去上網找當地方言聽聽,真聽不懂。許多時候,演員在舞台上呈現的是帶方言的國語或夾雜國語的方言。地方戲曲的轍韻是否根據當地方言來設計?如果放棄或者部分放棄方言,會不會破壞該劇種的節奏和音韻美?浙江昆劇團《西園記》中有兩個角色一直用蘇白,按說浙江人並不說蘇州話。這就是說,在浙江,即便昆曲已經從外來劇種成為本地特色劇種,仍然堅持了昆曲創立時的語言特色。這種“頑固”也證明方言在戲曲中有獨特作用。

近年梨園戲每次進京基本都收獲好評,但我相信不會有多少人能聽懂閩南話,梨園戲劇團也沒有為適應更廣大觀眾而改變。我們也無法想象,如果梨園戲放棄閩南話,表演會打多大折扣。

這兩月間,最受觀眾歡迎的是婺劇折子戲專場,《白蛇傳》三折真正大開眼界。而恰恰這三折表演、音樂、舞美最遵循傳統。曾經,也是“非遺”劇種的某地方戲敷衍王陽明生平,實景變換、噴灑乾冰的舞台,歌劇化的唱腔,話劇化的劇本及表演,整場演出當歌劇看也沒什麽問題,根本看不出劇種本來面目。

婺劇《白蛇傳》

我相信所有劇團、演員的諸種改變,目的是為適應觀眾需求,希望呈現方式更現代,台詞讓所有人都聽得懂。戲曲不是不能改,但要在戲曲審美範疇中改。這次川劇《清風亭》中打雜師(檢場)的運用,就是在戲曲規律中的一點兒創新。傳統川劇中打雜師可以參與一定劇情,和劇中人對話。自1949年後檢場一度廢止,認為影響劇情完整,轉場換道具就暗場拉幕。最近幾年各劇種都有恢復檢場的嘗試,並且變化出各種可能。檢場的活動沒有攪擾戲曲表演,突出了中國傳統“戲者戲也”的道理,不斷提示你看到的並非真實而是故事,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精神的一種體現。各種對檢場的嘗試就是在戲曲規律中的發展和嘗試。20世紀前半期,實景舞台、聲光電,甚至活驢活馬上台都曾經成為號召,但最終這些都沒有作為核心審美保留下來,因為其和戲曲本質規律不搭界。更縱深的戲曲創新,福建梨園戲劇團給各地方戲院團樹立了一個好的示範。最近上演的《陳仲子》也維持了這種高水準。

梨園戲《陳仲子》

結合近年來的看戲經驗,感到戲曲觀眾明顯有年輕化趨勢。許多青年人願意自掏腰包,到劇場觀看自己並不熟悉的戲曲演出。年輕觀眾找尋的是有個性的藝術,而不是對已有其他形式的迎合,這個年齡的群體將來會成為戲曲的主要閱聽人,如何滿足他們對傳統、對差異化審美的需求,我想答案可能要深入到老戲中去找。

自19世紀末,中國所有傳統藝術都面臨與世界接軌的問題,也都曾經被預言難逃淘汰的命運。中國畫曾經是被猛烈攻擊的對象,在這種局面中潘天壽提出“中國畫要與西畫拉開距離”的論斷。現在回頭看潘和他的追隨者們更具中國畫本質特色的作品,比許多當年迎合靠攏西洋畫法的作品,有不曾過時的長久生命力。地方戲也如是,要與外來戲劇拉開距離,與京劇拉開距離,與其他地方戲拉開距離,只有特色才是獨立於其他存在的根本。

文|辛酉生

攝影|劉昂

本文刊載於北京青年報2019年8月9日C2版《藝聚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