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秦始皇你個暴君,我要數落你的三大“罪狀”

說起暴君,我們的腦海中立馬就會閃現出“秦始皇”三個字,可是章太炎卻讚揚秦始皇,說:“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呂思勉說:“秦始皇,向來都說他是暴君,把他的好處一筆抹殺了,其實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實在是抱有一種偉大的理想的。”

就連魯迅也這樣說:“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

而秦始皇曾經說過: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這16字,令後世開國皇帝都汗顏!

說出這樣話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

修築長城,並非他要奴役百姓

說起秦始皇,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她不遠千里尋夫,卻得知丈夫范杞梁已因修築長城而死,悲痛欲絕在長城下痛哭,結果長城崩塌。

看,秦始皇多殘暴呀,人家新婚燕爾,就把孟薑女的丈夫給抓走了,還活活給累死了,事實上:

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約公元前549年),她是齊國武將杞梁的妻子,故事出現時,秦長城尚未修築。

史書記載,齊長城西段已在公元前557年以前完成,可見,孟薑女哭倒的是齊長城。

但隨著歷代時勢和風俗地不斷變化,這個故事最終演變成了孟薑女哭倒秦長城。秦始皇陰差陽錯成了實實在在的背鍋俠。

另外,關於修長城,一直有人很疑惑:秦始皇既然能統一六國,為什麽不一舉攻下匈奴,反而勞民傷財修築長城呢?

其實,秦始皇是想攻下匈奴的。主父偃《諫伐匈奴書》裡記載:“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並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務勝不休,欲攻匈奴”說的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充滿雄心壯志,還想一舉攻下匈奴,解決邊疆的隱患。

於是,秦始皇派蒙恬帶兵攻打匈奴,“暴兵露師十有余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逾河而北。”讓軍隊在外作戰十餘年,死亡的人不計其數,但最終沒能跨過河,向北前進攻下匈奴。

秦始皇內心焦慮萬分:軍隊在外不僅死傷無數、長期消耗糧草等物資,內耗嚴重,還遲遲沒有進展,要是長此以往下去,必將導致外憂內患。

在權衡利弊之後,修長城的死傷是最小的,於是秦始皇決定修築長城來抵禦匈奴的冒犯,為後代子孫築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焚書坑儒,並非他生性殘暴

人們都以為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就可以安枕無憂了。但其實統一之後的問題更加棘手。

天下初定,各國文字不同,流通的銀子不同,所遵循社會規則不同,所學史書詩書等都不同,彼此溝通交流困難。

據說當年秦始皇發布了一封詔書到南方(原楚國國土),但那裡的官吏卻看不懂詔書的內容,直接影響到了中央命令的傳達。這就像我們去國外,還講國語一樣,學過的外國人還能聽懂一點,沒學過的就一臉懵逼。

秦始皇意識到照這樣發展下去,必定造成各種混亂。所以秦始皇后來統一了文字,讓大家的書信和文章都用同一種文字,這樣一來,大家就可以明白對方的意思了。

但這只是解決了表面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思想上的統一。

那個時候,百家爭鳴,有些讀書人更是厚古薄今,對國家大事亂發議論,在百姓中故意製造混亂,百姓書讀的少,很容易就會被影響。如果不加禁止,很容易影響到朝廷的威信。

那怎麽辦?統一思想勢在必行。

於是在大臣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下令把不是秦朝撰寫的歷史都燒了。

《史記·李斯傳》載:“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意思是秦始皇同意李斯的建議,下令收走民間的詩書和諸子百家的書,讓百姓以為都拿去燒了。

但事實上詩書以及諸子百家的書並沒有被燒,只是由秦王朝中央政權和相應的政府官員收藏起來了。

《史記·蕭相國世家》中有一段記載也可以佐證秦始皇並沒有把這類書燒光:“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這段話說的就是當初劉邦軍隊攻下鹹陽城後,蕭何先行沒收了秦朝丞相、禦史所藏的律令、圖書。後來,劉邦從這些圖書中獲得了天下要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等國家機密,可把他高興壞了。

倘若當初秦始皇真的已經把那些典籍全燒了,劉邦根本得不到這些重要信息。

還有坑儒一事,最早出現在西漢末孔安國的《〈尚書〉序》中:“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意思就是說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文化人為敵,讓文化人沒有立足之地。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癡迷於求仙,方士盧生、侯生等在替秦始皇求仙問藥失敗後,私下議論他的為人,還攜帶巨款出逃。

秦始皇勃然大怒,於是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四百六十多個方士全部活埋,這就是《史記·儒林列傳》所記載的:“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所殺之人是“術士”,而並非儒生。

除此之外,其實這件事還另有隱情。自戰國以來,人們就熱衷於追求長生不老,認為多做善事就可以成仙,這也是帝王們的策略,促進百姓行善,以達到國泰民安。

而方士,則利用人們求仙的欲望,到處招搖撞騙,販賣所謂的“成仙煉丹”,鼓吹丹藥的奇效,動搖人們的意志。

而且這些丹藥大多有毒,特別影響身體健康,甚至致死。這完全背離了秦始皇這樣的管理者的初衷。以秦始皇的雷厲風行的做事手段,對動搖國之根本的人當然要予以嚴懲,以此來威懾天下。

由此看來,從始至終,不管秦始皇是焚書還是殺方士,他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修阿房宮,並非他貪圖享樂

世人都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貪圖享樂,“天下第一宮”阿房宮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唐代詩人杜牧《阿房宮賦》也曾描寫道“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詩中活靈活現地描寫了阿房宮裡秦始皇窮奢極欲的生活,人們對他貪圖享樂的誤解也大多來自這裡。

但是考古學家後來發現,阿房宮其實只打了地基。

而且,關於秦始皇修阿房宮的原因,也並非我們想象中的貪圖享樂,而是為了一個深愛的女子。

年少時秦始皇嬴政與父母在趙國都城邯鄲過著無比憋屈的人質生活,飽受趙國貴族的欺凌,但孤獨無助的他只能忍氣吞聲,經常一個人跑到邯鄲城郊外痛哭。

後來,一個住在郊外的趙國女子見他渾身是傷,心生憐憫,便為他熬藥療傷。

在這個趙國女子身上,秦始皇感受到了人世間前所未有的溫暖,他覺得這個趙國女子就是命運安排來陪伴他的。在不斷的相處中,兩人互生情愫,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由此拉開了序幕。

相愛的人都想長相廝守,但當秦始皇統一天下想要立趙國女子為皇后時,卻遭到大臣們的一致反對。

那位美麗善良的趙國女子得知秦始皇進退兩難,於是選擇自殺,香消玉殞。

秦始皇悲痛欲絕,為了紀念他深愛的趙國女子,他下令修建了阿房宮。所以,後世也稱呼這位趙國女子為“阿房女”。

原來,曾經在我們眼中那個性情孤僻,自私暴戾的秦始皇,也是個有血有肉有情的人。

原來,所謂的“焚書坑儒”“奴役百姓”也另有隱情,真相有時候確實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有時候我們的認知可能會和事情的真相相悖。

原來,我們對一個人的誤解可以這麽深,深到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他是暴君,而忽略他的豐功偉績。

秦始皇這位背鍋俠,真是千年一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