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床見聞 | 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營養治療分析

急性膽囊炎這種疾病,其通常為膽道結石,膽道寄生蟲膽管阻塞,及細菌感染等,所導致的急症性病變[1]。在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癥狀中,主要包括噁心、嘔吐,及上腹部疼痛等。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出現黃疸,及發熱等癥狀。其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均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本文對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營養治療進行了討論分析,現報導如下。

一、急性膽囊炎的病因

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有33.3%左右的急性膽囊炎患者,為膽結石移位阻塞膽囊管所致,或者由於蛔蟲,及梨形鞭蟲等,寄生於患者膽管內,而導致膽囊管阻塞。進而造成膽囊內的膽汁,出現排流不暢現象,引起膽汁瘀滯,膽汁濃縮,及成分改變等。而高濃度的膽汁,經刺激膽囊內膜,可引起化學反應,造成膽囊急性炎症。膽汁瘀滯也可增加疼痛,增加膽囊內壓力。

患者多數膽總管末端,與主胰管回合,同時開口於十二指腸乳頭處,並且在其外部,具有Oddi氏括約肌圍繞[2],如在其開口處,有器質性梗阻,或者功能性梗阻,則胰液可反流至膽囊,少數胰液可被膽汁激活,而被激活的酶,可對膽囊內膜造成刺激,進而導致急性膽囊炎。

大部分膽囊管阻塞,及膽汁瘀滯後,可因寄生蟲所帶細菌,或者在胃、十二指腸中,所存的食物殘渣,出現反流進入膽囊,及由於大腸桿菌敗血症,傷寒或者副傷寒所致。

二、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營養治療

膽汁的組成成分中,主要包括膽鹽,遊離膽固醇,膽紅素及磷脂。對於膽汁中的膽固醇,當其濃度出現增高,並達到一定程度,至飽和狀態時,膽固醇於膽囊壁上沉澱,引起膽固醇沉澱形成結石。而在膽囊炎誘發因素中,結石為其主要誘因。如患者長時間高膽固醇飲食,可導致其膽汁中的膽固醇,出現濃度增高現象,進而可導致膽固醇的濃度,長期處在過飽和狀態。

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等,其分解的產物,均可促進促胰素及促膽囊收縮素進行分泌,進而導致胰液及膽汁出現大量的分泌。如患者出現膽道阻塞,則將導致膽汁瘀滯加重。另外,胰液較易反流至膽囊,其活性酶,對膽囊壁,可產生化學刺激,進而導致膽囊炎症加重。而對於植物食物,其所含的谷固醇,及膳食纖維,均可降低膽固醇吸收,進而使膽固醇濃度下降。同時,對於膳食纖維而言,其也可刺激腸道蠕動,進而增加排便次數和量,減輕腸腔壓力,達到通腸減壓效果。

對於急性膽囊炎患者來說,其發病的過程以及由於結石阻塞所致的膽汁排流不暢及膽汁濃縮,均具有密切關係。其核心的問題,為膽固醇濃度增加。因此,在對其進行臨床營養治療時,應控制飲食,實行低脂肪,低膽固醇,及高膳食纖維飲食,通過合理飲食,以減少脂肪攝入,降低膽固醇攝入。

如患者處於急性期,當其出現疼痛,噁心、嘔吐,及發熱時應禁食。急性膽囊炎,可導致反射性胃腸蠕動減弱,因胃酸可刺激胰液分泌,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導致胃腸引流,因此,須靜脈補充水分,以糾正脫水。

如患者處於緩解期,則應停止禁食,可開始試食。在緩解期患者的病情已逐漸得到緩解,其胃腸功能,也有部分恢復,因此,可予以液體狀,或者在口腔內,可溶化成液體等無油清淡的飲食。在食物的選擇上,可食用米湯、藕粉及果汁等,禁止食用蛋白質及脂肪。每次進食應以少量為宜,進食應為6次/d左右,食物溫熱應保持適宜,避免過甜或者過鹹,進食量最少為50mL/次,最高為250mL/次。每次的最大容量,應以對疾病癥狀無影響,或者不加重為宜,如噁心、腹痛和嘔吐等。由於是試食階段,因此,對營養素的全量,及能量總量要求,均不進行考慮。

三、討論

在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營養治療中,應注意食物的配製。在試食階段,如患者沒有產生進食不良影響,則可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過渡至低膽固醇,高膳食纖維,及低脂飲食。在進行食物的配製時,應以清淡為原則[3]。對於急性膽囊炎患者而言,由於臨床癥狀消失後,患者的膽囊壁,大部分有纖維化,進而導致膽囊縮小及功能減退,並且容易複發。因此,在其日常生活飲食中,應進行合理安排。兩者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

王汝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