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勞動者視角看中國|風吹稻浪 漸聞米香

明天大暑

高溫高濕的氣候

正適合水稻的生長

因此這時節有農諺

“人在屋裡熱得跳,稻在田裡哈哈笑。”

從南到北

早稻搶收和晚稻搶種

正在田間火熱進行

稻田裡的“群雄論劍”

揮灑著農人們的豪情與浪漫

“傳承派”:“農耕精神”代代傳

早稻主產區湖南

“00後”農人歐陽玲正駕駛著收割機

在益陽的稻田間奔忙

大學畢業後歐陽玲回到家鄉

成為一名酷酷的“農業女孩”

益陽的現代農業發展很快

歐陽玲還特意學了值保無人機的操作

要做農業“多面手”

這段時間每天從早6點忙到晚12點

渾身泥和汗

但歐陽玲說看著搶收的糧食

就感覺充實、快樂

她會傳承長輩們吃得苦 霸得蠻

的“雙搶精神”

把青春的汗水灑在

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廣西龍勝大寨村

“90後”小夥潘岩軍在梯田中忙碌著

龍勝龍脊梯田有“世界梯田原鄉”的美譽

當地農人一直保持著

祖輩流傳下來的農耕文化

以雙腳丈量每一隴耕田

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秧苗

精耕細作 靜待豐收

潘岩軍說秧苗是大家的根

帶來了富足和希望

“藝術派”:把稻田種出五彩色

福建漳州建設村

致富帶頭人黃龍武看著田中長勢良好的稻穀

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裡除了普通水稻

還種著黑米、紅米、紫米和黃米

形成了與眾不同的五彩“顏值”

如同嵌入大地的“調色盤”

黃龍武說

年初村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退果還田

將200多畝柚園改造成稻田

並種上了五色稻穀

不僅好看

還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

立夏前後種的100多畝早稻已經豐收

大家都特別高興

村裡還要把五彩稻田

打造成農旅打卡點

讓村民們的收入再上個台階

“技術派”:藏糧於技 助水稻高產

浙江諸暨的稻田間

中國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員張玉屏

正指導農人們進行“雙搶”作業

從事水稻研究工作21年

張玉屏的願望是在田間繪出豐收藍圖

自動收割機、無人駕駛插秧機、施肥無人機

......

高科技農業機械

在水稻種植領域越來越廣泛使用

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

今年諸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引進了

張玉屏團隊研發的水稻覆膜插秧技術

正在田間開展試驗

這項技術能在水稻移栽時

同步進行機械插秧和生物降解膜覆蓋土壤

可抑製田中雜草生長、節水節肥

張玉屏說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 出路在科技

能為農戶排憂解難 自己打心眼兒裡高興

全心關注著地裡水稻生長的

還有航化噴灑作業飛機的“90”後機長徐東

他已在黑龍江寶泉嶺上空

飛行超700小時

近期正是東北水稻“夏管”的關鍵階段

徐東每天凌晨3點起床

氣象好的話他一天要作業2萬多畝

起降20多次

還要超低空飛行以保證作業精準

每次駕駛著飛機在一望無際的稻田上飛翔

他都會感歎黑土地“大糧倉”的“實力”

被農人們誇讚飛得好 撒藥嚴實

看到田裡的水稻沒有蟲害

迎來豐收

他特別有成就感

徐東說 願用好自己的技術

和飛機“畫眉鳥”一起守護好家鄉這“大糧倉”

風吹稻浪 漸聞米香

辛勤耕耘 終有收獲

為了豐收 繼續加油!

總監製|錢蔚 王姍姍

監製|李大勇 王穎

製片人|蔡建元

主編|龐帥

編導|王聰

編輯|曹瑩

策劃|趙娜 方昕蕾 梁晶 包爽

視覺|胡俊偉

記者|王潔 王海樵 卜鵬

包裝丨樊振澤

攝影|劉春 沈慶 何利民 董良 陳治銅 吳亦農 阿爾曼 馮超 彭志豪

歌曲丨《The rise of China》-葉健

鳴謝|中共益陽市委宣傳部 中共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員會宣傳部 中共赫山區委宣傳部 中共大通湖區委宣傳統戰部 中國水稻研究所 諸暨市農業農村局 益陽市赫山區農業農村局 北大荒集團軍川農場 益陽市廣播電視台 漳州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諸暨市融媒體中心 杭州市富陽區融媒體中心 益陽市大通湖區融媒體中心 平和縣融媒體中心 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