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個牙為什麼這麼貴?

一家口腔診所內,醫生們正在給患者補牙。(新華社記者王菲/圖)

據統計,美國人平均每年花在牙齒保健上的費用大概在七八千甚至上萬元,經濟收入好的他們對牙齒的愛護有一種偏執;僅有1.3億人口的日本,卻有68000家口腔醫療機構,接近10萬多的牙醫。

而我國,4萬個人才有一個牙科醫生,口腔醫師的需求很大的背後,是很多人認為自己「不需要」牙醫。

某天夜裡,筆者感到牙齒隱隱作痛,第二天早上就趕到了本地口腔科口碑最好的醫院看牙。原本以為是發炎了,開點消炎藥就好,結果醫生叫去一拍片,說蛀牙已經蛀到神經了,要做根管治療,否則以後牙齒痛起來可能會痛到讓你懷疑人生。

接受了醫生的建議,一個月來斷斷續續去了三四次複診,到最後結束根管治療,並戴了個牙冠,這顆牙總共花費了6000元人民幣。不免向醫生抱怨說怎麼看個牙這麼貴啊,醫生笑笑說,你戴的牙冠還不算最好的,最好的一個是6800元;你如果是植牙,最貴的可超過了68000元。

估計去看牙科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看個牙這麼貴?看個牙憑啥這麼貴?

看牙貴在哪

牙科的成本支出主要在兩方面,可見的成本,以及隱形的成本。

可見的成本很好理解,即耗材。一方面是一次性口腔耗材,比如牙科工具、材料、工廠加工費等。進口牙椅通常是幾萬元一張,一把進口快速手機至少是一兩千,大型設備如三維CT,則是幾十萬不等,至於加工牙冠的機器則幾百萬一台。而在口腔行業,比黃金還貴重的材料比比皆是,比如很多我們不太了解的填充材料,一克的價錢可能比黃金還貴。

這些耗材成本高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嚴重依賴於進口。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口腔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大概在1346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國口腔醫療設備及相關產品與服務市場有望突破4000億元。但是我國大部分中高埠腔醫療設備及耗材沒有實現國產化,90%的牙科產品依賴進口。我國牙科發展得晚,許多口腔方面的高級裝備和材料都被國外所壟斷,價格昂貴。

比如牙科最貴的植牙。《工人日報》曾報導,有統計稱,2011年我國種植牙的使用量是11萬多顆,2014年已增長到80多萬顆。但是,臨床上95%以上的種植牙,都被瑞士、德國、韓國等品牌壟斷。種植體多為三個等級,即韓國產、歐美產、瑞士或瑞典產,價格分別約為2000元、5000元和6000元。最貴的來自瑞士,其價格竟可高達8萬一枚,種兩三顆都可以買輛不錯的小汽車了。

成本高,但納入醫保的部分卻很少,比例低,報銷困難;並且價格偏高的口腔修復等並不屬於醫保範圍,患者自付比例太高。與之相對的是,日本口腔醫療保險的覆蓋範疇就很大,包括部分修復(根據材料,樹脂,12%黃金等)都能用保險支付,患者看牙基本都使用保險。

看牙的隱形成本,即牙醫的勞動成本,他們的經驗、技術、風險、勞動服務付出等。不少國人對牙齒重視不高,因此也對牙科有所誤解,認為它的技術含量不高。因此看牙時還停留在「購買東西」階段,而不是把看牙當做「醫療診斷」,病人的邏輯是:一顆牙齒成本才多少,憑什麼你幫忙植入,價格立即翻了幾番?

這時就不得不提一下其他國家牙醫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了,我們或許就會明白,為什麼牙醫的人工成本這麼貴。

醫師在做手術前的準備工作。(新華社記者林善傳/圖)

發達國家牙醫是最吃香的職業

在國外,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口腔醫生一直是高薪職業。

比如美國。在美國新聞網評出的全美「最佳醫療工作」名單中,牙醫已連續兩年排名第一,該名單基於近期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預測的2012-2022年「前100名工作」工作評出。工作範圍涉及商業、創意產業、建設、醫療保健、社會服務和技術等社會各個方面,評價內容包括行業增長率、收入、就業率、未來就業前景、壓力水準、工作與生活平衡等。

根據以下4個原因牙醫成為全美醫療工作中的第一位。一、較低的失業率,美國牙醫的就業率高達99.99%;二、極佳的工作和生活平衡;三、較高的薪水,最高平均薪資收入在$187200以上(差不多120萬元人民幣),有些州的牙醫收入可高達$286460;四、2012-2022年,預測就業增長率達16%,存在23000多個新的工作機會。

總之,美國的醫生(當然包括牙醫)的人工服務費用很高。一個廣為流傳的美國醫療界的段子是,富翁不小心摔斷了一根股骨,請最好的外科醫生手術。醫生用一根鏍絲釘將病人的骨頭接好了。手術很成功,收費5000美元。但富翁很不高興,認為醫生隻不過用了一根鏍絲釘就收這麼多錢,醫生說,1根鏍釘1美元,知道怎樣放進去:4999美元,富翁遂釋然……

人工成本高,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人對牙齒的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為在美國,成為一個牙醫困難重重。美國大學本科沒有口腔專業,想成為牙醫的學生會在本科學習生物、化學等相關理科專業,大學畢業後通過嚴苛的考試申請進入DentalSchool(牙學院)再學4年,學業非常繁重。從牙學院畢業後有資格參加Generalist(全科)考試,考核通過後還只是牙全科醫生,如果你想成為專科牙醫,比如專攻兒童牙齒的牙科醫生,或者做矯正手術的牙科醫生,你還得再參加1-6年的高階培訓、通過Specialist(專科)考試才能成為咱們常說的「專家」,這才具備了獨立看診或開牙醫診所的資格。但要通過考試,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如正畸專科年申請一萬多人,但才錄取300多人。

高額的時間投入、人力投入、資金投入,最後才換來不錯的社會地位和豐厚的收入。

最省錢的辦法是重視牙齒

與美國牙醫的超高專業性不同,我國在牙醫培養方面的確有些良莠不齊。雖然有不錯的口腔醫學院,但不少醫科大專也有口腔專業,不少學生學個三年就到私人診所當牙科醫生了。不同路徑的人才培養方式,不同程度的人才標準,最後就隻提收入要向美國看齊,這怎麼都有點說不過去,病人的抱怨也並非全無道理。因此,中國的牙科醫生要想贏得民眾的認可,讓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有待於我們明確牙科醫生的準入標準,更嚴格、更專業。

不過,主要責任也不在於牙醫,從總體水準上看,我國的醫生人工成本太低了,三甲醫院一個主任醫師做場幾小時的高難度手術,可能就也幾百塊錢勞務費。認為看牙貴,本質上還是因為國人對牙齒普遍不重視。

像美國人,平均每年花在牙齒保健上的費用大概在1000-1500美元(7000-10000元),經濟收入好的美國人對牙齒的愛護有一種偏執,把看牙科當成一種生活習慣,確保牙齒整齊、雪白、沒毛病。再比如日本,1.3億的人口,卻有68000家口腔醫療機構,接近10萬多的牙醫。牙醫和人口比在1300:1左右,東京更達到800人中就有一個牙醫的程度。再來看看我國的數據,口腔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是40000:1,40000個人才有一個牙科醫生。國際公認的合適的比例應為2000:1,相差20倍,口腔醫師的需求很大的背後,是很多人認為自己「不需要」牙醫。

不少國人的確是一年到頭或者幾年都不會去看一次牙齒——除非牙齒痛的情況下;很多人從來沒使用過牙線,也沒有去洗過牙。對牙齒不重視,也沒有防微杜漸的意識,久而久之牙齒傷到神經了,屆時再匆匆忙忙趕到醫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再貴也得看,除非你真能忍受非人的牙痛。

沒有哪顆牙一壞就是傷筋動骨的,都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的後果。有牙科醫生總結了一顆牙齒從好到壞的步驟以及收費標準。第一階段,20元就能搞定的日常護理,一支牙刷,一管牙膏,一卷牙線。第二階段,幾十塊搞定的牙齒塗氟。第三階段,45元搞定的窩溝封閉。第四階段,百元搞定的補牙。第五階段,幾百元到千元不等的嵌體。第六階段,千元及以上的根管治療。第七階段,大幾千甚至過萬的種植牙。一般到了第五第六階段,牙齒就到了「大洞吃苦」的階段,人受罪,錢也受罪。

在當前種種因素的作用下,看牙貴是一種必然結果,而且很可能越來越貴。因此,要省錢的最好辦法是,改變觀念,「牙有問題也是病」,保護牙齒,做好牙齒保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